教育知识与能力
目录
-
第一章
-
- 教育的定义属性功能
- 教育的起源历史发展
-
第二节
-
-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制度
- 教育目的
-
第二章精讲5
-
- 课程概述和分类
- 课程设计目标评价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三章
-
- 教学概述
- 教学过程
- 教学原则
- 教学方法
-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教学评价
-
第四章
-
- 认知过程感觉和知觉
- 认知过程之注意和记忆
- 认知过程之思维和想象
- 学习的概念及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
- 学习理论
- 学习心理
-
第五章
-
- 中学生认知的发展
- 中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
- 中学生人格和能力发展
-
第六七八章
-
- 第六章
- 第七章



蓝色是重点,黄色是次重点
第一章


教育的定义属性功能
1.理解并识记教育的定义,注意广义与狭义之分。
2.理解并识记教育的属性。
3.理解教育的功能。
教育可超过或落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


本质属性: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起源历史发展
1.了解教育的起源学说及代表人物。
2.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
3.理解并识记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以及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教育的起源:15大概率不考 普遍认可的是劳动起源论




礼乐是六艺的核心
稷下学宫(战国) 第一所高等学府 ·
古埃及,法老最有权威,其次是僧侣大祭司

近代了解即可

第二节
1.了解教育学的定义。
2.理解并识记教育学萌芽阶段中西方的教育学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教育学的发展每年都会考



单选题重点,一个人一本书

苏格拉底讽刺:自知自己无知 助产术:引导学生找到答案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各部分互相影响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理解并识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3.理解并识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4.理解并识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5.理解并识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与人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理解并识记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
3.理解并识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尤其遗传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
重要等级:
1.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一级)
2.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二级)
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二级)
4.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级)
5.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三级)

内发论:遗传起决定性作用
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 --内发论
外铄论:环境影响起决定作用


教育制度
学习目标:1256最重要,全题型
1.理解并识记教育制度的概念,尤其狭义的教育制度。
2.理解并识记建立学制的依据。
3.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以及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4.理解我国学制的沿革。
5.理解并识记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6.理解并识记义务教育的特征。



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欧洲 一轨是对于资产阶级子女的教育,从中学到大学,学术性教育。另一轨是对于普通子女,从小学到职业学校
单轨制:美国 所有子女都一样的在学校学习
分支制:苏联和中国 所有子女都一样的在学校学习,但学习到后面(高中等)会分为职业和学术性(大学)

人(王)颁布,鬼(癸)实施,丑男女有资本,长期嘘(戌)美国



教育目的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
2.理解并识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3.理解并识记教育目的的作用。
4.理解并识记教育目的的理论。
5.理解并识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以及教育目的创立的依据。
6.理解并识记全面发展的教育。



教育目的的理论:本节最重点



五育:本节最重点

教育研究的方法:了解即可,考到频率低

第二章精讲5
每年都会考一点,分值不高
课程概述和分类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课程的概念。
2.理解并识记课程的分类,尤其按照设计主体划分的类型。
3.理解并识记课程理论流派,尤其是活动中心课程论。

本节最重点,课程分类

学科课程:间接经验(不是实践得到,是书上的),逻辑性 活动课程:实践得出的
杜威:新三中心




课程设计目标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课程设计的概念及模式。
2.理解并识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3.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确立的依据及我国的三维课程目标。
4.理解并识记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以及文本表现形式。重点中的重点
5.了解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课程评价了解即可(即上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学习目标:
1.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2.理解并识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理解并识记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
4.理解并识记新课程评价的改革。




这一张图片也挺重要的课程评价的改革
第三章
教学概述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教学的概念。
2.理解并识记教学的意义。
3.了解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区别。
4.理解并识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的任务。


重点看彩色字体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
2.理解并识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3.理解并识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第二点很重要,必背,知识与能力相统一

教学原则
学习目标:每年必考
1.理解并识记八大教学原则。加小红旗的是重点中的重点


模像直观就是不是实物的,比如模型等 标本是实物

启发式教学:一本书《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22上考过简答,启发式原则

循序渐进:
《学记》:学不邋等;不陵节而施
孟子:盈科而后进
朱熹: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垂人,故很文 因材施教单选


科学性与思想性单选,二级简答
贯彻要求补充1条: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

量力只有单选
随人分限所及。一王守仁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一《学记》
教学方法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2.理解并识记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3.了解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实习作业法和学校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实践活动法则不然,实践活动法强调从做中学,下面两种考频低


国外教学了解即可,粉笔没有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教学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并识记班级授课制!!简答
2.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并识记备课和课外作业的布置相关内容。!!!
3.理解教学评价的种类。选择题重点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22下考过简答了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了解即可
学习目标:
1.理解国外的主要教学模式。
2.了解教学策略的分类。

第四章
注意记忆问题解决是高频考点
认知过程感觉和知觉
学习目标:
1.理解感觉的概念、种类并识记感觉的一般规律。
2.理解知觉的概念、种类并识记知觉的基本特征。
感觉的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知的起点
知觉的概念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规律选择考点

变化高频考点,下面规律也是高频

联觉:一个刺激引起多种反应


知觉的基本特征 :重点:单选
选择性: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万绿从中一点红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整体性:部分与整体,整体优先 窥一斑而知全豹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理解性: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千人千面
同样一幅画,成人和儿童感知不同
个体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恒常性: 条件改变,印象不变
五星红旗不管在黑天还是白天都会认为是红色
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国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认知过程之注意和记忆
学习目标:
1.理解注意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并识记注意的分类和品质。
2.理解并识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3.理解记忆的概念、记忆的过程,并识记记忆的种类。
4.理解并识记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和遗忘原因说。
5.理解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分类单选,品质单选


培养简答!!!
记忆的概念 : 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人脑对经验的识记 、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上张图片了解即可

(五)(中学生忆发展的特点【三级简答】
1.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⒉.记忆的有意性加强
3.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4.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下面是二级简答





认知过程之思维和想象
学习目标
1.理解思维的概念、品质,并识记思维的主要特征。
2.理解并识记思维的种类。
3.了解思维的基本形式。
4.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和策略,并识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理解并识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和中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6.理解表象和想象的概念,并识记想象的分类。
7.了解想象的功能。
8.理解并识记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方法。





思维的品质二级简答

逆向工作法指目的手段法,手段即解决方法
问题的情境指问题的的条件,表征方式指问题的呈现方式(头脑中)




学习的概念及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
学习目标:学习的分类是重点
1.理解学习的概念和学习的实质,并识记学习的分类。
2.理解并识记知识的类型和知识学习的分类。
3.了解技能的概念和分类。
4.理解并识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二级简答
5.理解并识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二级简答


望梅止渴也是学习


知识的类型考频低

下面的考频较高




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整节考频比较低
1.理解并识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点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行为主义是本节的重点
2.理解并识记认知学习理论,重点掌握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和奥苏
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3.理解并识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
5.理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了解即可
行为主义: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包括下面四个理论




直接强化:自己做事被老师表扬强化自己
替代强化:别人成为榜样激励自己
自我强化:自己审视自己强化自己
下面是认知主义:

完型:等于格式塔:完整结构 布鲁纳是本节重点,三级简答单选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将加法和乘法联系起来


学习心理
学习目标:
1.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结构,并识记学习动机的分类。
2.理解并识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的关系。
3.理解并识记学习动机理论,尤其需要层次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
5.理解并识记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动机的培养。
6.理解并识记学习迁移的分类以及学习迁移的理论,尤其贾德的概括说。
7.理解并识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8.理解并识记学习策略的分类,尤其认识策略。










学习迁移的概念 :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比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水下击靶实验,一组学习过光折射,一组没有学习过,他们击靶的准确率不同




第五章
1.理解并识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了解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并识记如何正确处理中学生异性交往。
3.了解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中学生认知的发展
1.理解并识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理解并识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理解并识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4.理解并识记认知风格的类型。









中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
1.理解并识记情绪的特点和分类。
2.了解情绪的理论。
3.理解并识记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和调节的方法。
4.理解并识记情感的分类。
5.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6.理解并识记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刺激→生理反应→情绪 情绪源于身体的反馈
坎农-巴德学说 : 刺激→丘脑→情绪 情绪产生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 生理唤醒+认知性唤醒+环境因素 认知对情绪产生 起决定性作用




中学生人格和能力发展
1.理解人格的定义和特征,并识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2.理解气质的概念,并识记气质的类型特征
3.理解并识记气质与教育的关系。
4.理解性格的概念和结构特征。
5.理解人格特质理论,并识记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6.理解能力的分类,并识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以及能力的培养。







同一性即目标,的建立



第六七八章
第六章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心理健康的概念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2.理解并识记心理辅导的目标和途径以及心理辅导的原则
3.理解并识记心理辅导的方法。
4.理解并识记应对挫折的方法。

厌恶干预法:只要你上网就打自己一巴掌,
强化干预法:你过度上网就得受到批评


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


第七章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品德结构。
2.理解并识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3.理解并识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品德概念: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时候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个人;道德→社会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重点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2.理解并识记影响态度和品德发展的因素以及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理解并识记中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德育过程的内涵。
2.理解并识记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
3.理解并识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4.理解并识记德育的原则。
5.理解并识记中学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