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万字智慧安监信息化建设设计方案2023[1385页word]
目 录
目 录
第1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名称
1.3 编制依据
1.4 项目概况
1.4.1 建设目标
1.4.2 建设规模
1.4.3 建设内容
第2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2.1 项目组织
2.2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责
2.2.1 安监局职能职责
2.2.2 绿色产业集聚区职能职责
2.2.3 质监局职能职责
2.2.4 住建局职能职责
2.2.5 消防支队职能职责
第3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3.2 现有信息化系统及应用现状
3.2.1 现状综述
3.2.2 安监局信息化现状
3.2.3 质监局信息化现状
3.2.4 住建局信息化现状
3.2.5 绿色产业集聚区信息化现状
3.2.6 电子政务中心信息化现状
3.2.7 交通局信息化现状
3.2.8 公安局信息化现状
3.2.9 环保局信息化现状
3.2.10 消防支队信息化现状
3.3 信息化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3.3.1 XX安监生产信息化基础薄弱
3.3.2 系统建设标准与数据规范尚待统一
3.3.3 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支撑有待进一步融合
3.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4.1 智慧安监是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4.2 智慧安监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的需要
3.4.3 智慧安监是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的需要
3.5 结论与建议
第4章 需求分析
4.1 业务需求
4.1.1 安监局业务需求
4.1.2 质监局业务需求
4.1.3 住建局业务需求
4.1.4 绿色产业集聚区业务需求
4.2 建设需求
4.2.1 应用体系建设需求
4.2.2 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需求
4.2.3 公共信息化基础建设需求
4.2.4 配套工程建设需求
4.2.5 安全生产体验中心建设需求
第5章 总体技术方案
5.1 总体架构
5.2 软件架构
5.3 部署架构
5.4 网络架构
5.5 安全架构
第6章 建设方案
6.1 监管监察系统
6.1.1 综合监管子系统
6.1.2 视频应用子系统
6.1.3 行政执法子系统
6.1.4 隐患排查治理子系统
6.1.5 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子系统
6.1.6 安监指数应用子系统
6.2 宣传教育系统
6.2.1 培训考核子系统
6.2.2 安全宣传子系统
6.3 行业监管系统
6.3.1 电梯安全监控子系统
6.3.2 气瓶统一监管子系统
6.3.3 建筑工地人员管理子系统
6.4 应急管理系统
6.4.1 应急管理软件子系统
6.4.2 现场应急指挥子系统
6.5 公共信息平台
6.5.1 系统概述
6.5.2 业务用户
6.5.3 业务流程
6.5.4 业务功能
6.5.5 技术方案
6.5.6 系统配置
6.6 公共信息化基础
6.6.1 基础网络
6.6.2 数据中心
6.6.3 信息安全
6.6.4 统一运维管理
6.6.5 标准规范
6.7 配套工程
6.7.1 安监局配套工程
6.7.2 集聚区配套工程
6.8 展示体验中心
6.8.1 展区概述
6.8.2 展区用户
6.8.3 建设内容
6.8.4 安监安全展区设计
6.8.5 质监安全展区设计
6.8.6 消防安全展区设计
6.9 系统集成
6.9.1 集成建设总体原则
6.9.2 本期集成项目集成规划思路
6.9.3 项目成果交付
6.9.4 项目质量服务体系
6.9.5 项目服务承诺
第7章 进度要求
第8章 施工组织计划
第1章 总体技术方案
1.1 总体架构
从总体架构来看,智慧安监工程划分为九个部分,具体包括监管监察系统、宣传教育系统、行业监管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公共信息化基础、配套工程、展示体验中心和标准规范。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图5-1 智慧安监总体架构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总体架构划分四个层。
该系统架构以业务应用层为核心,主要包含安监局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四个子系统,包括监管监察系统、宣传教育系统、重点行业监管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业务应用层主要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安委会其他成员、企业以及公众等四类用户,提供包括政务服务在内的综合服务,涵盖综合监管应用、安全宣传以及应急救援处置等功能。
公共信息平台层设处于业务应用层与公共信息化基础层之间,涵盖市级公共信息平台与集聚区级公共信息平台,主要整合企业端视频、企业信息、两客一危、日常运营生产设备状态信息、监测预警信息等安全生产信息资源,达成对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集约化管理。同时通过云计算技术将部分物理服务器进行资源池化,达成业务应用系统的计算资源弹性分配,最后对整合信息资源进行封装,提供统一访问接口与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支撑上层的安全生产业务应用。
公共信息化基础层主要包含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统一运维管理和标准规范四个组成部分。其中,基础网络为政务办公和业务应用提供基础环境网络,同时满足信息实时处理和快速传输对网络承载的需求;数据中心则承担整合计算能力、整体资源协调调配能力和开放应用运营能力的云计算资源平台,为业务应用系统提供计算和存储支持;统一运维管理负责全面监控系统和设备运行状态,并制定完整的运维管理流程;标准规范不仅为系统提供国际和国家标准,还研究制定合理、开放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为智慧安监运行提供标准化指导。
该工程支撑平台包含市级和区级应急指挥中心以及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旨在为突发事件的感知、处置、跟踪、反馈和预判等核心业务功能提供高效的作业环境。该平台通过整合信息资源,为安全生产业务提供信息的汇集、共享以及机房环境的支持,同时为监管部门构建应急指挥调度和演练的专业决策中心。
1.2 软件架构
就软件而言,"智慧安监"工程总计需要开发软件22套,其中业务应用类软件15套,具体包括监管监察类软件8套、宣传教育类软件2套、行业监管类软件3套、应急管理类软件2套,此外还有公共信息平台类软件4套和公共信息基础类软件3套。
软件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图 5-2“智慧安监”工程软件架构图
上图中的软件架构图展示了“智慧安监”各系统的软件组成,各业务应用软件通过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互操作,包括数据的存储、查询、修改等功能。
1.3 部署架构
部署方案分为前端部署和后端部署两种模式。前端部署主要涉及新建视频监控系统、视频整合接入平台以及行政执法接入等模块。前端接入通过互联网和安全生产感知网实现,经由政务网的网络交换平台,最终汇聚至政务外网。该接入点为后端部署在数据中心和指挥中心的业务系统提供前端感知信息,支持‘智慧安监’在各个专项领域的深度应用以及委办局之间的资源共享。

图 5-3“智慧安监”工程部署图
1.4 网络架构
智慧安监

图 54XX市“智慧安监”网络架构图
市本级政务外网:基于现有市本级政务外网平台,整合安全生产领域的4G视频流和数据信息资源,针对接入需求,增添前端至后台的安全防护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为市本级智慧安全生产(智慧安监)业务构建了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
安全生产感知网: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的相关视频内容,通过安全交换平台实现对安全生产企业内网、'天网工程'视频专网以及消防系统及其他委办局、专用网络内的安全生产视频信息的统一整合。整合后的视频资源,将通过政务外网的安全防护平台为市、集聚区'智慧安监'视频综合应用提供可靠的视频源,并为未来纳入全市视频整合服务网络奠定基础。
基于现有集聚区政务外网平台,为满足集聚区"智慧安监"业务的视频传输和数据处理需求,对现有集聚区政务外网设备进行优化升级,以确保集聚区"智慧安监"业务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同时为未来万兆上联的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1.5 安全架构
本次工程旨在构建智慧化安全生产管理平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视频接入的安全防护,二是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体系,三是政务公开服务的安全防护。

图 55XX市“智慧安监”安全架构图
视频安全接入主要通过防护外部视频接入安全生产感知网的安全,确保外部视频接入的网络安全;数据中心安全防护主要针对市级数据中心和集聚区数据中心,主要采取边界访问控制、虚拟机之间访问控制等措施,同时实施网络病毒防护和网络安全审计,而虚拟机安全监控则依据虚拟化自身的安全机制进行保障;政务公开服务安全防护主要针对安监局对公众的政务公开服务进行安全防护,包括抗拒绝服务系统、网络流量监控系统以及WEB安全防护系统,通过利用政务外网现有的设备进行网络边界访问控制。
第2章 建设方案
2.1 监管监察系统
2.1.1 综合监管子系统
2.1.1.1 系统概述
为达到对重点区域部位的远程可视化监控管理目标,动态获取企业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企业报警、隐患排查等实时信息,构建综合监管应用子系统。该系统采用大屏、一机三屏的显示方式,实现接入视频及业务信息的直观展示和联动调用。通过整合企业自身及“智慧环保”平台的视频、重大危险源、隐患、报警监管等相关资源信息,形成“一张图”,对安全态势进行实时感知、分析和展示,确保安全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系统对各类安全生产监管接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宏观把握辖区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为安全监管部门提供实时、全面的监管技术支持,实现全方位指导和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2.1.1.2 业务用户
本系统业务用户涵盖集聚区、XX市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以及XX市相关经营主体。监管主责单位负责对辖区实施视频监控、综合态势、安全生产信息等多方面的管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则负责本单位基本信息的提交以及危险源相关信息的定期提交等。
2.1.1.3 业务流程

图 61综合监管业务流程图
2.1.1.4 业务功能
(1) 监控可视化功能
安监局应强化辖区企业厂区入口、重大危险源区域、企业内部各重要部分等区域的远程可视化监控建设需求,以确保新建视频、重点企业现有视频、智慧环保整合视频的接入能够顺利实现。
通过简便快捷的视频监控操作,实现对关注的视频资源切换、实时监看以及方向控制等。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求,能够对实时监控的画面进行截图和录像操作。
指挥中心监控人员能够灵活配置一级重大危险源的视频点位以及企业近期报警频繁的视频点位等,从而建立一组监控预案,使得系统能够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方式自动切换进行监控。
- 监控人员能对安全事故历史视频进行操作、控制,实现对事故的回查、取证。
(2) 安全生产态势管理
通过实时监控企业安全生产状态,对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危险源监控设备的报警信息进行接入和监管。
在二维和三维地图上,构建成为一个综合平台,整合了主要危险点、视频素材库、安全生产隐患点、消防重点单位和电梯信息等资源。
- 动态接入危险源信息、报警信息、隐患排查信息等,并在地图上直观展示。
(3) 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与分析功能
- 对辖区企业危险源申报登记信息进行管理,对接入的信息进行管理;
通过接入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设备(包括视频设备、液位、温度、浓度、压力、流量等传感设备)的监测参数数据,以便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情况;
通过动态实现辖区重大危险源监控设备报警信息的实时接入,实时监控安全生产运行状态;
具备对重大危险源信息的等级、种类等、隐患排查信息的一般隐患、重大隐患数量、隐患整改率等、企业报警信息的等级、频次、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以便更全面地掌握辖区安全生产状况。
2.1.1.5 技术方案
从建设内容来看,监管子系统是软件系统。系统由视频监控管理、综合态势管理、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综合分析和系统管理模块组成。系统的框架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 62****综合监管子系统系统框架示意图
本系统部署于指挥中心。安监局通过整合视频的切换与控制,对重大危险源、报警信息以及"两客一危"车辆信息等安全生产数据进行管理,在GIS地图上进行显示和统计分析,以实现对辖区安全生产状况的宏观掌控。
具体系统部署架构如下图所示:

链接地址:https://pan.baidu.com/s/1czBQ8qggNsEtn25YFJ9QbA?pwd=lq0e
提取码:lq0e,通过私信方式下载7200份学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