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excel计算机教学教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一(excel数据的处理)

阅读量:

来源:黄芳 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中学

一、教材分析

Excel的SUM求和函数、MAX最大函数以及IF条件函数

二、学情分析

在Excel重插入函数不同于以往的操作,如何让学生理解Excel函数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SUM求和函数、MAX最大函数以及IF条件函数的使用方法;掌握Excel中函数的基本应用技能;灵活运用算法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综合运用算式法和函数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求和函数、最大值函数和IF函数

难点:函数的理解和函数参数的选择。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选用《游子吟》这首诗歌,用EXCEL做成填字游戏,诗中漏掉了一些字,要求学生填上,如果在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字,就会显示“太棒了”,否则显示“再想想”。向学生提问,这个神奇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引发学生的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游子吟》这首诗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同时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Excel函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学习任务:“今天我当家”,合理使用30元钱为全家人安排一天的饮食,并提供十种商品,要求学生用30块钱合理选用商品。

(1)利用算式法统计数据,提供一个今天我当家.xls文件:

A

B

C

D

E

F

序号

商品

单价

单位

数(重)量

金额(元)

1

牛奶

1.00

元/袋

2

面包

1.00

元/个

3

鸡蛋

3.50

元/斤

4

菜花

1.50

元/斤

5

胡萝卜

0.90

元/斤

6

猪肉

8.00

元/斤

7

冬瓜

1.20

元/斤

8

芹菜

1.30

元/斤

9

刀鱼

6.50

元/斤

10

橙子

2.50

元/斤

合计

消费种的最大值是

消费情况(合理/超支)

请一名学生演示操作,利用算式法计算商品的金额,金额=单价*数量。

教师又提问:如果要计算今天购买的合计值怎么办?

(2) 引入新知——函数的应用

教师提问:通过选购商品,商品都准备好了,但是计算“合计”值很麻烦,要一项一项相加。有没有用方便、快捷的方法呢?Excel函数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引出求和函数。

设计意图:演示求和函数,突出了函数的实用性及优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继续提问:统计消费中的最大值,用哪个函数来计算呢?教师提供指导方法: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当我们不知道要使用什么函数进行计算时,可以在“搜索函数”文本框中输入一条信心,如“如何求最大值”单击“转到”按钮,将显示一个用于它完成该任务的推荐函数列表,根据需要选择函数。MAX函数和SUM函数用法一样,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 复杂函数

教师提问:能不能自动显示出消费情况是否合理呢?当消费金额大于30元时,在单元格中显示“超支”,反之“合理”。这个功能怎么实现?前面的“填字游戏”中使用了这样的判断函数,同学们可以参考借鉴。

学生分组探究,得出结论,可以使用IF函数来统计,完成表格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3、 拓展练习

提供一个新的.xls文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函数进行分析。

4、 评价总结

要求学生针对今天的学习情况写总结报告,并上交。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