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SLAM篇]视觉SLAM十四讲ch4
发布时间
阅读量:
阅读量
这一章的数学概念涉及很多,梳理清楚很重要。
注:
1)学习视频:【高翔】视觉SLAM十四讲。
视觉SLAM十四讲
- 第4讲
-
- 4.1 理论部分
- 4.2 实践部分
第4讲
4.1 理论部分
涉及的概念众多,在核心位置上的是李群与李代数。
采用李群与李代数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旋转矩阵带有约束条件导致优化困难;而通过使用SO(3)与SE(3)等特性,则能够将位姿估计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
1)李群&李代数基础
- 一种集合加上一种运算 的代数结构称为群,满足“封结幺逆”性质。之前所提及的特殊正交群SO(3)、特殊欧式群SE(3),均是一种集合加上一种运算(矩阵乘法,这2个群均对加法不封闭);
- 由李群引入李代数:首先我们有一个旋转矩阵\pmb{R}(t),由其正交且行列式为1的性质,可得到\pmb{R}(t)\pmb{R}(t)^T=\pmb{I},两边同时求导再移相,得知\pmb{R}\dot(t)\pmb{R}(t)^T=\phi(t)\hat{} 为反对称矩阵,变换得\pmb{R}\dot(t)=\phi(t)\hat{}\ \pmb{R}(t),即旋转矩阵的导数为一个反对称矩阵与它本身的乘法 。随后对\pmb{R}(t)泰勒展开,引入t_0=0,R(t_0)=R_0=I,得\pmb{R}(t)\approx{I}+\phi(t_0)\hat{}\ (t),令\phi(t_0)=\phi_0,得到\pmb{R}\dot(t)=\phi_0\hat{}\ \pmb{R}(t),则\pmb{R}(t)=exp(\phi_0\hat{}\ t)(仅说明t=0附近)。\phi 就是对应SO(3)的李代数so(3);
- 李代数由一个集合、一个数域和一个二元运算 组成。二元运算称为李括号;
- 李代数so(3)的元素是3维向量\phi(或者3维反对称矩阵\pmb\phi=\phi\ \hat{},两者一一对应,不严格要求可以这么表述);
- 李代数se(3)的元素是6维向量\xi(3维平移加3维旋转)(或者4维矩阵\xi\ \hat{},同样矩阵与向量一一对应,但这里的反对称符号仅是扩充,不表示反对称);
- 李群是具有连续性质的群(与离散相对应),李代数是一个单位元附近的正切空间,每个李群对应一个李代数。简单笼统地说,李群是一个矩阵集合,李代数是相对应的一个向量集合 。
2)指数与对数映射
- 根据前面的推导可知, 李代数求解李群可通过指数映射实现, 反过来, 李群求解其对应的李代数则需采用对数映射. 在简便运算中, 我们可直接利用迹来求取特定类型的李代数, 其相关内容可在第3讲中找到;
- 李代数 so(3) 的物理意义是旋转向量\textit{[1]};
- 李代数 se(3) 的平移部分 \pmb{J\rho} 与对应的 Lie 群 SE(3) 的平移部分 \pmb{\rho} 相比, 前者多了一个雅可比矩阵 \pmb{J} 的缩放因子;
- 在本书图4-1中对 Lie 群与 Lie 代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注:
图片来源:从零开始一起学习SLAM | 为啥需要李群与李代数?。
3)李代数求导
对应公式exp(Δφ exp) R₁ exp(φ exp) = exp((φ + J_l^{-1}(φ)Δφ) exp)
4)相似变换群
- 相似变换群Sim(3)主要应用于单目视觉系统中。
- 在单目视觉框架内,默认情况下从世界坐标系转换至相机坐标系时所使用的欧氏变换(仅包含平移和旋转)无法充分捕捉缩放信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带缩放比例的比例相似变换来进行建模。
- 李代数sim(3)由七维向量ζ构成,在其前六维与se(3)完全一致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标量参数σ。
4.2 实践部分
待续ing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