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页(21万字)XXX智慧园区数字化方案设计
目 录
第1部分 背景及需求****5
1.1 应用背景 5
1.2 需求分析 5
1.3 总体目标 5
第2部分 系统总体思路****7
2.1 设计思想 7
2.1.1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__7
2.1.2 需求引导,突出重点 __7
2.1.3 整合资源,注重实效 __8
2.1.4 继承创新,确保安全 __8
2.1.5 把握机遇,强力推进 __8
2.1.6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__8
2.2 设计原则 10
2.2.1 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 __10
2.2.2 模块化设计原则 __10
2.2.3 面向移动互联网 __10
2.2.4 高性能、高并发原则 __10
2.2.5 高可用、可扩展原则 __10
2.2.6 标准性、安全性原则 __11
2.3 设计依据 11
第3部分 园区系统平台设计****14
3.1 总体建设规划 14
3.1.1 总体架构 __14
3.1.2 技术架构 __15
3.1.3 接口及协议标准 __18
3.2 数据资源中心 20
3.2.1 数据存储功能 __20
3.2.2 数据分析功能 __20
3.2.3 数据交换平台功能 __21
3.2.4 数据管理服务功能 __26
3.2.5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 __28
3.2.6 数据服务网关功能 __29
3.3 系统支撑平台 30
3.3.1 企业服务总线 __30
3.3.2 流程管理 __33
3.3.3 统一接口平台 __33
3.3.4 统一认证 __36
3.3.5 运营管理 __37
3.3.6 虚拟化管理 __44
3.3.7 园区运营管理平台 __47
3.3.8 园区公众服务平台 __69
3.3.9 云计算大数据平台 __124
第4部分 园区系统弱电设计****145
4.1 基础网络服务 145
4.1.1 综合布线系统 __145
4.1.2 计算机网络 __155
4.1.3 无线局域网 __167
4.1.4 数据中心机房 __174
4.2 安全防范系统 214
4.2.1 应急调度指挥系统 __214
4.2.2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__240
4.2.3 智能入侵报警 __243
4.2.4 智能巡更系统 __246
4.2.5 无线对讲系统 __250
4.3 能耗管控系统 254
4.3.1 能耗监测分析系统 __254
4.3.2 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__270
4.3.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__280
4.3.4 电梯运行监控系统 __282
4.3.5 电力运行监控系统 __285
4.3.6 给排水监控系统 __287
4.3.7 通排风监控系统 __290
4.3.8 通排风监控系统 __290
4.3.9 园区水务管理子系统 __293
4.3.10 园区供热管理子系统 __296
4.3.11 园区供气管理子系统 __299
4.3.12 园区排污处理监管子系统 __302
4.3.13 园区垃圾处理监管子系统 __306
4.3.14 节能措施建议 __309
4.4 多媒体互动系统 312
4.4.1 决策支撑平台 __312
4.4.2 视频会议系统 __324
4.4.3 背景音乐系统 __327
4.4.4 信息发布系统 __330
4.5 智能配套服务系统 336
4.5.1 智能一卡通系统 __336
4.5.2 智能停车场管理 __349
4.5.3 智能充电桩系统 __369
4.5.4 智能取宝箱系统 __375
4.5.5 互动电视系统 __378
第5部分 园区服务体系设计****391
5.1 服务体系范畴 391
5.1.1 市场类服务 __391
5.1.2 园区类服务 __392
5.1.3 政务类服务 __392
5.2 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内容 392
5.2.1 空间物业服务 __393
5.2.2 创业辅导服务 __393
5.2.3 创业文化与互动交流服务 __394
5.2.4 科技金融服务 __394
5.2.5 人才服务 __395
第6部分 安全保障体系设计****398
6.1 系统安全方案 398
6.1.1 系统安全域的划分 __398
6.1.2 系统安全层次的划分 __400
6.1.3 终端系统防护层 __402
6.2 硬件设备安全规划 405
6.2.1 硬件备份方案 __405
6.2.2 系统容灾方式 __406
6.2.3 应用级容灾方案 __407
6.3 数据安全规划 407
第7部分 整体项目投资概述****409
第8部分 项目主要技术人员情况表****410
8.1 项目组织机构 410
8.2 项目团队主要技术人员一览表 410
第9部分 企业简介****412
9.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简介 412
9.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简介 413
9.2.1 陕西移动技术能力 __415
第10部分 企业资质文件****424
第11部分 同类项目成功案例****464
11.1 西安软件新城智慧园区 464
11.2 深业集团智慧上城运营管理平台 464
11.3 西部物流园 465
11.4 湖南海驿智能物流园 466
11.5 天津大学智慧校园 466
11.6 广福成智慧社区 467
11.7 华侨城欢乐海岸 468
11.8 “ 国寿嘉园 · 雅境 ” 养老养生社区 468
11.9 碧桂园森林城市智慧新城 468
11.10 长沙步步高梅溪新天地智慧商城 469
11.11 芜湖银泰商业广场项目 469
11.12 某部指挥学院数字营区项目 470
11.13 某部营区综合管理系统项目 471
11.14 南京大学视频监控系统项目 473
11.15 上海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视频监控系统项目 474
11.16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平安校园项目 475
11.17 宝鸡中小学平安校园项目 476
11.18 天津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平安校园项目 476

1.1 总体建设规划****
1.1.1 总体架构****
智慧园区的整体建设框架如下图所示:

Ø 园区基础设施
主要基于现有的园区环境进行网络架构、数据中心建设和硬件设施的搭建。实现了将园区内部智能化应用、信息服务系统以及感应设备设施的信息接入城市通信网络的功能。该系统不仅实现了数据在网络安全层的传输与交换,并支撑各子网之间的信息传递。它构成了智慧园区内网、通信网及互联网之间互联互通的基础保障结构。
基础设施层主要由智慧园区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以及互联网组成;这些系统通过各自专用的接口连接到相应的网络组态中;在网络路由层则保持独立运行。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在各系统之间设置了专用隔离设备,并通常采用物理连接手段来实现互连。
Ø 智慧园区统一运营管理平台
以支持智慧园区开发设计为核心的功能型服务系统平台为基础架构,在此平台上构建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能够显著缩短项目周期,并实现对数据流、行政管理、费用核算及运营维护等功能的统一化管理。该模型不仅旨在满足智慧园区建设的技术需求和性能指标要求,在提升系统可扩展性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遵循数据标准接口规范和系统模板使用要求,在平台上线后即可支持新增业务功能模块及其子系统模板的设计与集成工作;只要遵循上述技术规范要求,则可以在原有平台架构基础上实现新业务或新功能模块与现有系统的无缝对接能力
Ø 园区智慧应用
该区统一应用平台涵盖智能应用场景、智慧园区展示中心、全面管理平台、企业服务监控系统、产业服务支持中心以及综合服务管理等多个子系统。用户可进入统一的应用平台系统进行操作与使用。不同身份的用户需经过安全认证程序后才能完成账号登录。完成账号验证后将自动引导至相应的管理界面或服务入口供用户继续操作。
Ø 智慧展示
展示层作为智慧园区的核心入口层, 实现了系统各子系统/模块的整合, 通过聚合功能为用户提供直观便捷的信息展示与业务办理服务;该平台不仅面向社会各界公众及企业, 更能以统一工作门户的形式展现给园区管理机构与相关利益方;同时支持WEB端与移动端(包括APP与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展示形式, 确保在PC端操作员可以通过网页访问, 在移动端操作员则可以通过手机或专门应用完成相关业务访问;平台还具备灵活的服务策略设置能力, 根据可控性策略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1.1.2 技术架构****
基于西部云谷智慧园区业务发展规划和技术创新方向的考量,在此框架下,该平台采用了云计算架构进行系统设计与构建。主要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接入层、前置层以及用户层六个主要组成部分。
平台的整体技术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在左侧展示了西部云谷智慧园区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在右侧则呈现了基于平台架构的技术框架。在下文将详细阐述平台技术架构的设计方案与实施细节。
1.1.2.1 用户层
园区平台为四种类型的用户配置了功能接口,并为管理人员、员工、访问者以及服务保障人员提供了相应的服务。
1.1.2.2 前置层
前置层负责将业务负载分散至多个节点,并结合缓存服务器网络(CDN)等辅助服务的引入,显著提升系统的负载处理能力和扩展性。
1.1.2.3 接入层
针对四类用户,分别提供了基于移动客户端和WEB端的接入服务。
1.1.2.4 SaaS
SaaS(Software-as-a-service)定义为Service-Providing Software,并其常见译名为软营或软件运营。该模式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
位于西部云谷智慧园区平台的功能模块中进行归类。从功能角度来看,主要包含能耗管理.招商管理.企业运营支持以及公共事务处理等具体领域.
本文引用的所有资料均源自互联网等公开渠道。
仅限于行业交流与学习用途,并未涉及任何商业活动。
其依法归属原资料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对于本文涉及的相关版权问题، 本文作者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