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中国航天测控通信系统#航天工程系列

阅读量:

中国航天测控系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包括国内外陆基测控站与测量船组成的地基测控系统、中继卫星与导航卫星组成的天基测控通信系统以及国内外陆基站组成的深空测控通信系统,圆满地完成了中低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载人航天器、深空航天器等不同特点的航天器测控任务。

中国于1970年初建成了东方红卫星观测系统,1973年基本建成了具有控制和回收功能的卫星观测系统,先后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和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远程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任务、潜地导弹海上飞行试验任务和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发射试验任务三大任务为重点,成功实现中国导弹航天测控系统成体系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新跃升,构成了中国的综合测控设施;以远望一号测量船的建成为标志,实现了中国航天测控由陆地向远洋拓展的重要突破。其中,远望五号和远望六号两艘测量船于2008年9月同时出海参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目前,中国航天地面测控系统有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东风发射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东风测控站、卫星发射区各光学站、山西太原站、陕西渭南站、福建厦门站、山东青岛站、新疆喀什站、和田站、卡拉奇站、纳米比亚和马林迪站以及位于三大洋的5艘远望号测量船等。通信系统有指挥通信、天地通信、数据传输、时间统一、实况电视和语音通信、帧中继交换等系统。采用卫星通信、光纤传输、国家通信网、国际海事卫星通信及国际租用电路等多种传输手段,组成测控通信的网状网络。通信系统的主用网络和备用网络覆盖了整个中国和世界三大洋,能为各种航天任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中国自主建成了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实现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测控通信系统,既能满足载人航天任务的需要,又能同时为多种卫星提供测控通信支持,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天链卫星中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标志着中国航天测控系统的发展实现了由地基测控系统向天基测控通信系统的重要跨越。

以探月工程为牵引,嫦娥一号卫星测控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深空测控能力实现了重要突破。2012年12月,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实施“图塔蒂斯”(Toutites)小行星飞越探测。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完成月球表面巡视探测。2014年11月,月球探测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目前,中国已经建立起喀什、佳木斯和阿根廷三处深空站,为2018年12月嫦娥四号探测任务和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球取样任务提供了全程X频段测控通信支持。在2020年实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中国深空测控网的测控通信支持距离进一步延伸到4×10^{8}km,并试验和发展了天线组阵技术。今天我国在深空网的建设和应用方面已经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中国于2016年9月在贵州省建成的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最精密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它将在基础研究众多领域,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学、物质深层次结构和规律等方向提供发现和突破的机遇,也将在日地环境研究、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航天器测控通信系统的发展思路是:优化地基测控系统,发展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和深空测控通信系统,构建天地一体化测控通信系统;与此同时,与导弹航天器发射场测控通信系统、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无人机测控通信系统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在构建过程中,逐步形成各种飞行器测控通信资源综合利用、优化配置、整体性能最优的智能化高可靠性的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