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航空系统工程】中国航天技术-导弹火箭

阅读量: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院,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开始是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仿制P-2近程地地导弹,之后开始独立研制各类火箭和导弹武器。

1958年9月22日,由北京航空学院师生研制的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2号BJ-2S型固体火箭发射成功。从9月24日到10月3日,又连续发射5枚“北京”2号高空探空火箭,均获成功,其中3枚为两级固体火箭,编号BJ-2S,箭体长2.9m,直径0.23m,起飞重量145kg,最大飞行高度74km;另外2枚为固体 + 液体组成的两级火箭,编号BJ - 2L,箭体长6.5m,起飞重量272kg,最大飞行高度45.5km。1960年2月19日,由液体主火箭和固体助推器组成的两级探空火箭T-7M发射成功。

1960年9月10日,使用国产燃料,独立操作,成功发射了一枚苏制P-2导弹,为中国仿制的P-2导弹的发射取得了宝贵经验。1960年11月5日,仿制的P-2近程地地导弹在中国西北某导弹试验基地点火升空,7min后,弹头落在目标区内,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在这种导弹研制成功是中国军事武器装备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后,导弹研究院开始独立研制中近程地地导弹,经过不断努力和修改设计,这种以液体燃料为推进剂的导弹于1964年6月29日发射成功,并在接下来的1年时间内,连续11次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制造的原子弹爆炸成功。2年后,1966年10月27日,中国中近程地地导弹装载着真正的核弹头从试验场升空,弹头按预定程序分离,然后在靶心上空实现核爆炸。

1967年5月26日,中国独立研制的中程液体地地导弹发射试验取得成功,该导弹采用了4台发动机并联的动力装置。1970年1月30日,中国的中远程液体地地导弹首次长射程飞行试验成功,该导弹由两级火箭组成。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液体地地导弹从西北某试验基地发射升空,经过30min的飞行,准确到达南太平洋预定海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这次洲际导弹的发射是全程试验,弹道最高点达1000 km,射程在9000 km以上。

1982年10月12日,中国常规动力潜艇成功地从水下发射了中国第一枚固体推进剂战略导弹。1988年9月15日,中国核动力潜艇从水下发射固体潜地导弹定型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技术,在驰骋大洋的战略核力量中,出现了中国导弹核潜艇的身影。潜地导弹在战略防御中有机动性强、隐蔽性好的特点,中国是第五个拥有潜地战略导弹的国家。

在“东风”5B、“东风”31A洲际导弹提供战略威慑保障的同时,中国的“东风”21D、“东风”26等弹道导弹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反介入斗争的“撒手锏”。




在地(舰)空导弹方面,中国从1957年仿制苏式C75导弹起步,经过50多年的努力,已经研制出能在不同高度、不同作战场合打击来犯之敌的多种防空导弹,其中包括中高空地空导弹“红旗”1号至3号、9号,中低空地(舰)空导弹“红旗”61号和“红旗”61甲导弹,以及低空和超低空地空导弹“红缨”5号、“红缨”5号甲和“红旗”7号导弹等。当中国的地空导弹事业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与侵犯中国领空的美制高空侦察机进行了较量。1962年9月9日,中国地空导弹部队采用机动打埋伏的战术,在南昌上空将一架U - 2高空侦察机击落,此后还多次击落U - 2飞机。1967年后,U - 2不敢进入中国领空进行间谍侦察。据报道,2007年1月11日,中国发射一枚导弹,在850 km的高度摧毁了一颗废弃的气象卫星,之后又多次成功进行了类似试验。另据新华社消息,2010年1月11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取得成功,达到预期目的,后续几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防空导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反舰导弹的发展也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从仿制国外的舰舰导弹开始,经过改型设计,增大射程,发展为多个型号的岸舰导弹。然后自行设计,独立发展了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亚声速和超声速舰舰、空舰等反舰导弹,其中包括“上游”1号、“海鹰”1号舰舰导弹,“海鹰”2号及其甲、乙改型岸舰导弹,“鹰击”6号、“鹰击”8号、“鹰击”83空舰导弹以及“鹰击”12超声速反舰导弹等。部分反舰导弹的技术和性能水平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鹰击”63、长剑—10等先进巡航导弹可与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相媲美。导弹火箭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