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中国航天发射场#航天工程系列

阅读量:

1、酒泉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别称东风航天城,在1958年10月20日成立,并被称为中国重要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该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区,并且距离酒泉市区大约有260公里远。由于所在地区属沙漠气候特点,全年降水稀少但白天时间较长,在每年约有300天的时间可用于发射试验任务安排。该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承担低轨道、中轨道以及高倾角轨道等多类科学实验卫星、返回式卫星以及载人航天器的任务。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成功实施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首次发射任务,并于随后的21时48分被准确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完成了"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升空任务,并成功搭载了中国首位太空漫步者杨利伟。

载人航天发射场主要包含技术区、发射区、试验指挥区、首区测量区、试验协作区以及航天员区分布。技术区分为主系统准备的主要场所,在火箭有效载荷进入发射前完成各项技术和准备工作。其设施配置包括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水平转载测试间、测发控制楼等基础建筑以及火箭有效载荷总装测试厂房等辅助设施。发射区分建有脐带塔等多个发射设备及其配套建筑区域,在该区域完成了火箭加注等操作后会通过垂直转运系统将火箭运送到发射场地进行点火升空作业。采用"三垂"模式即垂直总装测试垂直加注运输的方式显著简化了传统的工作流程并实现了远距离测控自动化管理从而提升了测控技术水平

试验指挥区分布在待发段上升段返回段实施综合控制与跟踪监测工作并全程覆盖了飞船火箭上升阶段的各项测控工作。指挥大厅作为最前沿的综合型指挥中心整合了火箭总体测控网指挥监视控制设备以及待发段航天员救生控制台等多个功能模块对垂直厂房及发射工位上的火箭实施远距离持续测试并为飞船成功发射提供充足准备条件

航天员区分布于问天阁作为航天员公寓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指挥分区西南方位该区域不仅为航天员提供了短期生活训练空间还设有医监医保检测室等功能完备的空间布局以满足航天员登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健康监测隔离检疫 etc

垂直转运系统由活动发射平台转轨车垂直转运轨道及基础构成是实现火箭快速转运的重要保障设施其中活动发射平台自重700多吨运行时总重超过1200吨由自发电变频控制车驱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活动式大型运载平台

该发射塔架由某总体进行规划与实施, 于2001年开始建设, 至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 这一工程创新性地采用了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的发射平台体系, 是全球首个以这种方式构建的运载火箭发射平台.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主塔体结构作为支撑核心, 旋转平台系统提供轨道支撑功能, 升降操作平台用于载荷转运操作, 同时配备有先进的塔吊系统以及测试间等辅助设施.
该发射台适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如"神威一号"及"天舟货运飞船"等的实际应用.

2、西昌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训练基地),设在四川省西昌市航天南路,其主要设施包括火箭发射平台和相关支持系统。

该基地建于1970年代初,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泽远乡设有固定 launching site。

作为中国重要的导弹与卫星发射平台之一,在技术和规模上均具有显著优势。

截至目前,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军事航天设施之一。

基地配备了世界领先的火箭技术和精密测控系统,并综合运用多种技术优势开展多型号、多用途及不同方向的卫星发射任务。

中国的探月计划始于素有"航天城"美誉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正式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往距地球约38万公里远的月亮。随后,嫦娥二号、三号、四号探测器相继从西昌发射场启程,实现了对月亮的奔逸飞行、环顾四周以及成功着陆。作为北斗系统的母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新纪录,在航天史上再次展现了中国速度。2024年9月19日9时14分,我国成功用长征运载火箭将第59、60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轨道。随后,天问二号火星探测器于2025年2月20日抵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实施首次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发射中心构成: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指挥控制、气象监测等任务所组成的五大子系统构成。该中心主要负责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组织指挥调度工作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
在发射场区的服务范围内统筹协调实施测试发射任务,并完成火箭水平测试工作;同时负责残骸整理及运载工作;此外还承担卫星定位导航等技术研究工作。
火箭厂房:
位于场区内不远处的技术厂区采用错落有致的乳白色建筑群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
这是用于卫星发射前的装配调试场所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火箭厂房。
指挥控制中心:
位于距发射测试站6公里处是卫星发令指挥与数据传输的核心区域。
该中心主要接收和发送指令信号及实时数据传输并能接收中央首长外宾以及国内各界代表的到来进行现场直播报道。

3、太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于1967年始建,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座火箭卫星发射试验场。

它地处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高原地带,集多样化的射向选择能力*轨道覆盖范围以及高精度测量能力于一体。

该中心具备多样化的中*低轨遥测平台,可承担太阳同步轨道气象监测*资源利用以及通信支持等多种类型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

主要负责极地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工作,并承担相关科研训练与深空目标探测任务。

发射设施:

地面设施:

技术区:

技术区主要包括运载火箭测试厂房、转载大厅、卫星综合测试厂房、固体发动机测试厂房、火工品库房等主要承担运载火箭和卫星及其地面设备的卸车、装载火箭组装测试卫星调试和加注等任务。

发射区:

主要由发射塔系统、指挥控制室,电源设备间、供电系统、加注供气系统、指挥通讯系统组或。完成火箭、卫星的吊装各级对接测试检查、加注推进剂和发射工作。

9A发射塔架:中国首个智慧化发射场,可以实现远程操控、无人值守、一键发射等操作,包括连接器自动对接、0秒脱落、自动加注等。

任务指挥控制中心:

指挥控制中心距发射工位14千米,包括信息处理交换系统、指挥显示系统、通信控制系统。指挥控制中心可对各种测量信息、指挥调度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为指挥人员的指挥和决策提供依据。

跟踪、测量和控制系统:

跟踪、测量和控制系统由光学、雷达、遥测和远控设备组成,它负责对火箭飞行数据进行处理和对火箭飞行过程进行安全控制(若火箭在飞行途中出现问题,将控制引爆火箭的自毁系统,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危险或损失)。系统接收和记录的数据用于发射后对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海上发射设施:

港口指挥所:

港口指挥所位于海阳港,海上发射时承担陆地任务指挥控制中心的任务,对测发、测控、通信、气象等数据和发射平台多角度图像等,为指挥人员的指挥和决策提供依据。

跟踪、测量和控制系统:

海上发射时,测控系统综合利用地面测控网、导航星座系统和中继卫星,通过天基测控和地基测控的结合。天基测控基础相对以往的测控体系具有更加稳定、高效的特点。

港口总装测试厂房:

位于海阳港附近,完成发射平台、测控系统及火箭等各项发射前的测试任务。

海上发射平台:

海上发射平台机动曾分别在黄海、东海海域执行过发射任务,保障并支持过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山东烟台海阳港也将以已有的海上发射设施为依托,建设包含固体火箭总装厂房等设施的“东方航天港”,建成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

4、文昌发射中心

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
此处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平台
归口管理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该地最初阶段用于试验亚轨道火箭发射技术的场所

中国的计划是在近地轨道上部署一个拥有2.6万颗卫星的网络系统,并其覆盖范围将延伸至全球各地。
这些卫星将协助提前实现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即6G)的全球普及。

为此,
相关设施已初步 setup 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周边区域,
而中国星网公司则负责从该区域发射这些卫星。

位于中国 FLShan 市的中国首个滨海航天发射基地由测试发射系统、测量控制系统、通信系统、气象监测系统以及技术保障 team 组成。该设施主要负责发射'天宫'空间站舱段与'天舟'货运飞船,并承担运载火箭及相关载具的有效载荷转移工作。其核心职责包括对运载火箭、飞船以及空间站等关键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并在必要时提供技术支持。

文昌航天发射场采用了与酒泉卫星中心相同的"三垂一远"发射模式。该模式具体表现为:运载火箭上部搭载航天器完成竖向安装并进行性能测试后,在机械臂的作用下被垂直转运至发射塔架底部。这一特点表明,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实施的另一特点是通过地面遥遥控测平台实现精准控制。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具备纬度最低、覆盖区域广、运载效能高、运输限制少以及落区安全性高等特点。它是中国最南端的唯一专门-purpose发射场,在性能上明显优于内陆发射场,并位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核心位置——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不仅有利于商业航天的发展进程和国际合作网络的构建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