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Access 上岸指南,附含泪整理的 cover letter 、沟通邮件、终版文档等资料包

终于上岸了!
作为一名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我已经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无奈学校对毕业要求更为严格,在申请SCI期刊论文时也只能硬着头皮应对。
很多想投稿 IEEE Access 的朋友都了解在 LetPub 平台上的讨论情况如何?各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该期刊质量不高;有些人则认为投稿有一定难度。
比如:
@wow_: 不可否认, 灌注水论文. 只要之前发表过一篇, 再次投稿通常难以被拒绝! 我们实验室其他老师都指出, 除了A区外的收费期刊应该禁止使用.
@pssp: 审稿专家的专业性毋庸置疑, 经过三轮细致修改后, 初审时就有5位同行评审专家提出反馈. 其中有几条意见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值得学习.
我认为该期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由研究方法和审稿人的评价标准所决定;若审稿人对文章质量的标准较为宽松,则一篇稍微过得去的文章也可能被接受;就当前情况来看,' 数学 '与'应用数学'这两个领域在研究难度上存在一定差距,而以'工程技术类'为主的学科则相对容易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
我的文章涉及Big Data Technology以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领域。具体的投稿流程如下:首先是确定合适的期刊和栏目方向;然后按照要求提交初稿并填写相关表格;接着完成审稿流程;随后会收到录用通知;在收到通知后及时准备修改稿并按照要求提交修改意见;最后完成论文发表工作。
第一次投稿:10 月 30 日
第一次投出去时,并没有立即感到不安或不确定(心里没底),因为我认为文章描述得不够清晰(觉得不够清楚)。我以为自己知道哪里不明白(不知道具体哪里不清楚),于是花了不少时间(写了很长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并觉得有点吃力(感觉有点吃力)。尽管如此,在尝试多次查找问题后(一直没弄明白或者找不到问题所在),我发现仍然无法确定文章存在什么问题(也检查不出来),结果总觉得提交后可能无法通过审核或者担心能否通过审核)。
意外接到了拒信。归因于重复率过高!wtf?我自己逐字符敲打出来的怎么会出现这么高的重复率。
后来我发现大部分内容都与我的合作伙伴几乎完全相同 在文字内容上几乎完全相同
我对导师的批评感到非常沮丧。导师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由于我是论文的第一作者,我便直接套用了这部分内容,并亲手进行了修改。
第二次投稿:11 月 05 日
在经过一个月多时间的反复修改后(或者:经历了一个月多时间的反复修订),我们进行了重复率检查(或者:对重复率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重复率处于个位数水平(或者:表明文章内容高度原创)。于是决定放心投稿(或者:最终决定将文章投向目标期刊)。)
当时我和同学合编了一篇在美国举行的会议论文,在美国那边定于2023年November十一号启程前往时遇到了麻烦。
IEEE ACCESS发布了新规定, 即使所有作者均需与ORCID绑定, 以前只需为第一位作者
也就是说,1 个半月过去了,我的论文还没有见过审稿人!
第三次投稿:11 月 13 日
手动表扬
手动表扬
在经过三个星期后(12月5日),收到了审稿人的反馈。这些意见都拒绝了作者的论文提交请求。第一个审稿人建议不要重新投稿该期刊;然而第二个则支持重新投稿的可能性,并最终提供了这样的指引:鼓励重投!
举个例子来说吧:假设有一个人接受了入院治疗,在两位医生轮流进行诊断后发现目前无法治愈的情况下,则建议患者在家休养两天后复查;而由主任医师立即宣布患者情况危急,并指示家属将患者送至家中安养
我对所有情况进行了调查后发现,“这一结果相当糟糕”。即使有一个接受的情况出现,“然而两个都拒绝了”,也不鼓励再次尝试。令人沮丧的结果。
但尚存一线希望的情况下
值得深思的是
我与导师就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情况下仍需对内容进行完善。经进一步商榷后又发现了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并委托专业编辑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校对。同时希望编辑能够对此处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见予以采纳,并建议尽快更换该稿件的第一位审稿人
第四次投稿:2020 年 01 月 09 日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后,在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之后,在学校放寒假之前向期刊投稿
基于历史的审稿速度估算,在1月底之前应该能得到结果;然而过了一个月后,并未等到预期的结果;又过了两个月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已经到了3月份;尽管如此仍然未能收到审稿意见。
今年春节前后恰逢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在家被困成了一个持续不断的压力源。从正月初八开始就频繁地逼自己完成一篇中文论文以防万一发生什么情况。
期间向编辑发出了两次催促邮件,并持续表达了进一步跟进的需求
付出终将得到回报。如今已迎来了一次成功的收获。相较于首次投稿所经历的时间,整整四个月又十五天后。

最后按照邮件提示提交终告,交钱。
资料包
为了方便更多的朋友投 ACCESS,我特意整理了投稿用到的几个文件:
- cover letter:首次尝试发表;经初审未被采纳后重新投递;最终获得接受并提交最终稿件
- 催审稿人的邮件模版
- 最终需提交的文档如下:
- LaTeX源文件:若文中插入图片,则无需额外提交
- 图形摘要:发布于IEEE官网(从文章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或制作成视频并附上封面)
- 图形摘要相关信息:文件名及标题;如为视频还需提供封面名称
- 最终发表文章:经最新审稿意见修改后版本;请在cover letter中标注已按最新意见进行了修订
- 作者信息:照片需清晰展现作者学术背景及研究方向

如果需要,请在公众号「kurryluo」后台,回复「access」(小写)获取。
个人公众号是我业余时间运营的项目之一,在这里主要记录我的创业经历以及投资理财的经验等信息。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