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央行货币与私人货币:经济学家Eswar Prasad谈“货币的未来”

阅读量:

金钱的历史充满了冲突与创新,从古代的法定纸币到现代的加密货币,每一次变革都反映了社会对支付方式的追求。康奈尔大学教授Eswar Prasad指出,私人货币正逐渐被央行货币取代,而加密货币的兴起正在加剧这一趋势。各国政府正在考虑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这将彻底改变货币体系。然而,央行数字货币的隐私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保护金融安全与个人隐私之间找到平衡,是未来货币体系设计的核心挑战。

金钱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冲突与竞争。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演变成暴力事件。例如,在13世纪的中国,忽必烈确实发明了一种被当时的人们视为世界上第一种法定纸币。在大汗的法令和死刑的支撑下,这种纸币被强制用作支付其领地下的所有债务的法定货币。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贸易政策教授Eswar Prasad指出,金钱的形态正在发生转变,现金正逐渐退出舞台。美元的数字化进程加速推进,加密货币则如种子般萌芽。简单来说,金钱的种类日益丰富,在支付手段上,人们拥有了更多选择,包括信用卡和移动支付,甚至在决定支出哪一部分钱方面也更加灵活。

Eswar Prasad指出:“我们现在肯定已经进入了一个私人货币与央行货币之间的直接竞争时代。”他的著作中有一大部分内容探讨了央行如何应对这场货币革命。私营企业自己创造资金的趋势,开源加密项目的兴起,金融科技技术架构,甚至都还没有真正开始发挥各自的优势。

为了不落后于时代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可能会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这将 marking 为所有货币事件中最重要的历史阶段之一,并对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Eswar认为有一些货币会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当货币的起源时期出现时,私人货币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中央银行成立后,私人货币逐渐退出了市场,让政府发行的货币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今,私人货币与央行货币之间已进入真正竞争的时代。

在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与中心化加密货币的环境中,Eswar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继续存在下去,同时,这些中心化加密货币将继续与央行货币竞争,至少在交换媒介方面。

关于小国的货币VS大国的货币VS公司的货币

在较小的经济体中,或者中央银行缺乏公信力的国家,以及货币面临剧烈波动或通货膨胀风险的国家,数字形式的美元、欧元以及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主要货币,甚至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发行的稳定币,都容易进入该国市场流通,从而可能导致这些较小国家的货币出现大幅贬值。

在这些货币中,许多已处于生存的边缘状态,其背后央行的公信力不足。鉴于此,若这些数字货币,不论是政府发行还是私人发行,对其中某些国家的公民而言较为易得,你很可能会观察到它们取代了当地的货币。

Facebook的Libra后来被称为Diem,其崇高的目标包括:一种效率更高、更易使用的法定货币,为大众提供了更为经济、便捷的数字支付方式,并构建了一个更经济、快速且易于追踪的跨境支付系统。Eswar认为这些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即使在美国等发达地区,也存在一个根本问题——Diem旨在解决无法轻松获得低成本数字支付的人的需求。例如,在美国,传统支付工具如借记卡、信用卡或银行账户是使用大多数数字支付形式的必要条件。

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移动支付已成为这些国家的主流支付方式,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融入现有的金融体系。

一个疑问是,人们是否真的认可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平台,最终不会将提供的支付服务转为收费(意味着收取服务费)。

此外,在金融稳定性方面,还需考虑一些因素。Diem协会认为,Diem单位应由美元或其他硬通货储备支持。然而,Diem协会表示,Diem单位将在1美元现金或类似现金的工具的储备支持下发行。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在正常时期看似具备较高流动性的类现金工具,在非正常时期可能最终失去流动性。实际上,你最终可能会像diem这样的东西变成一种不受监管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这将导致一系列金融稳定风险。

此外,如果你拥有央行数字货币(CBDC),这将削弱Diem的用户基础。那么,为什么需要Facebook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Eswar认为他们面临实际、技术、概念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挑战。

中央银行可以无限印刷货币 VS 数量有限的加密/电子货币

2008年左右,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比特币的出现提供了契机。鉴于此,当时对包括央行在内的政府机构的信任以及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信任正在动摇。因此,一种无需依赖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中介的金融交易概念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方案。

从金融危机开始的几年里,我们学到的一件事是:中央银行拥有巨大的权力发行货币并为金融系统提供流动性。

人们可能会质疑印钞行为是否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尤其是美元,但大多数主要储备货币仍能保持其价值。这促使人们更倾向于保留央行资金,因为它们意识到,在情况恶化时,央行会提供流动性支持。这就是法定货币保值的主要原因。

但这些成就主要局限于少数具有储备货币发行权的经济体,如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以及其他少数国家。较小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必然面临"缺乏严谨货币体系"的挑战。

Eswar其认为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即法定货币是否会受到加密货币的激烈竞争,特别是限量发行的加密货币。这类似于比特币的核心理念:它们无法被随意生成。

令人讽刺的是,比特币本应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存在,无需依赖某一方作为交易中介。然而,尽管比特币本应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发挥作用,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相对于大多数经济体的记账单位,其价值波动显著。此外,比特币的使用涉及高昂的费用,交易过程相对缓慢,操作流程也较为复杂。

比特币并未兑现其最初的承诺,值得商榷的是,它已被视为一种价值存储,其价值存储属性被部分人视为一种投机性投资行为。

比特币带来的启发依然持续丰富,区块链技术作为支撑网络的底层支撑网络,开发出了许多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Eswar指出,这一技术已经正在探索一条更去中心化的金融发展道路,这一探索将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好处。

另一个耐人寻味的方面是,比特币本应替代现有央行货币,然而,如今加密货币的出现反而可能促使央行开发其货币的数字形式,以适应个人业务领域的变革。 从这个角度看,Eswar的观点值得商榷,他指出,比特币的分支,尤其是稳定币,以及更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如以太坊,将开始对法定货币产生一定程度的竞争。 这种竞争的出现,可能会对法定货币的稳定性构成一定挑战。

在货币历史上,货币在历史上扮演了交易中介的角色,是源自具有内在价值的事物,得以被保存为价值。

然而,实际上,您需要先建立一个价值存储,然后才能开始进行价值交换。同样地,其他价值存储也存在,其中的价值往往源于稀缺性,比如黄金。

有人在探讨,以太坊采用POS后是否能成为一个更高效的交易媒介,因为其交易速度更快、处理能力更强。因此,这可能是一条通向稳定性的路径。

目前尚不清楚,POW协议是否成功推动了虚拟货币充当交易媒介的角色。比特币的Taproot升级原本旨在提供智能合约功能,这可能提升其在交易媒介方面的地位,但目前尚不清楚该升级的实际实施效果如何。

像萨尔瓦多共和国这种小国应用比特币的影响是什么?

萨尔瓦多正试图模仿其他国家的做法,这些国家由于央行效率低下、政策执行糟糕,倾向于将国内货币政策移交给外国政党。这些国家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曾使用美元作为本国货币。使用比特币的目的通常有两个:首先,逃离美元霸权;其次,借助比特币的力量。

鉴于此,如果萨尔瓦多成功积累比特币,并通过说服其他国家将其作为主要的交换媒介,从而使得比特币的价值得到提升,那么作为早期采用者的萨尔瓦多可能会在经济上获得一定的优势。

但Eswar持有这种观点,认为萨尔瓦多人民生活在一个某种程度上的“理想国”中。从Eswar的观点来看,比特币在日常交易中缺乏足够的实用性。最终,考虑其支付进口和履行债务的能力后发现,现实是萨尔瓦多仍需依赖真金白银。比特币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尚显不足。

更广泛的方面是,政府正设法通过引入外国支付系统来弥补其薄弱的央行和经济政策基础。不幸的是,加密货币无法解决该国面临的根本性经济和政策问题。长远来看,无论短期如何,这种借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不会奏效。

央行数字货币涉及的隐私问题

作为央行,考量发行CBDC(央行数字货币)是一项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没有一家央行愿意让法定货币被用于非法活动,包括洗钱、恐怖主义融资或任何其他非法行为。数字货币的主要优势在于,它能够实现交易的可追踪性。

然而,如果你具有可审计性,公众将不得不在基本交易中对隐私和保密性作出妥协。

Eswar持有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认为保护隐私和其他基本人权,并将其视为CBDC设计中的重要考量的观点。似乎这项技术可能搁置其中一些。

因此,例如,如果你关注中国在数字货币试验中的进展,它正在开发初级阶段的数字钱包系统。这些钱包系统提供了更高的隐私性和保密性,同时支持小额交易。对于高价值交易,客户需要满足特定的要求。

在深入研究后,我们可能会认识到,CBDBC具备多种可能性,其中一些并不提供类似于现金的匿名性,而是提供一定程度的交易隐私和其他形式的CBDC,这些CBDC具备可追踪和可审计的特点,因此央行可以完全放心,不会失去对资金使用方式的控制。

现金的流失将直接后果地由数字支付系统的快速增长所导致。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生活在一个每笔交易都会留下数字痕迹的世界里,从而,私人支付提供商、中央银行或一些政府机构就可以追踪交易。

我们是否应该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问题所在?这不仅涉及纯粹的技术政治问题,还涉及经济政策问题。这些最终会演变为社会层面的问题。

翻译编辑自coindesk,‘各国央行与私人货币的对决——埃斯瓦尔·普拉塞德的分析’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