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
加息与通货膨胀
利率的风险和期限结构
风险结构
违约风险
发行者不愿或不能按期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美国国债不具有违约风险,被称为 无违约风险债券 )
风险溢价
相同期限的有违约风险和无违约风险的债券之间的利差, 是人们通过持有包含违约风险的债券所获得的额外利息收益 ,违约风险越高,风险溢价水平越高
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越高,其持有意愿也会越高。国债的交易成本低,其流动性比公司债券就要高。
风险和流动性溢价
债券间的利差加大,不仅反映了违约风险,也反映了流动性
所得税因素
市政债券的利息可以免缴所得税,所以实际税后利率更高
减税政策对债券利率的影响
减税会提高相对于国债而言的市政债券利率水平(相当于需求降低)
期限结构
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但短期利率较高,也可能反转。
预期理论(完全替代型债券)
如果某种债券的预期收益率低于期限不同的债券额预期收益率,那购买者就不会持有这种债券。
数值上,在t时刻,n阶段债券的利率i_{nt}必须等于在n个阶段的期限内n个1阶段债券利率i_t,i^e_{t+1} ,i^e_{t+2} ,...,i^e_{t+n-1}的平均值
事实1(可解释)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变化方向相同
事实2(可解释)
若短期利率较低,预期中短期利率会上涨,因此长期利率将比现期的短期利率高,所以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
事实3(无法解释)
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但预期理论说明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平坦的
市场分割理论(不同期限债券不能完全相互替代)
能解释事实3,不能解释事实1事实2
流动性溢价理论
长期债券利率=短期利率的平均预期+随该债券供求变动而变动的流动性溢价(期限溢价)
关键假设:不同期限债券可以替代,不能完全替代
流动性溢价l_{nt} 总是正的,随债券期限延长而上升
期限优先理论
投资者偏好特定期限(通常更偏好短期的),只有在其他期限债券的预期收益率更高的条件先,才会选择购买其他债券。
向下倾斜的收益率曲线
流动性溢价为正时,向下倾斜说明未来的短期债券利率的平均预期大幅下降。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本币贬值
对贸易的影响
- 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
 - 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出口需求↑
 - 以本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进口需求↓
 
对资本移动的影响
- 总体上,资本将外流
 - 以本币表示的金融资产价值↓→转兑外汇→短期资本流出
 - 本国货币购买力↓→国外直接投资增加→长期资本流入
 
对本国物价的影响
- 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 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原材料价格↑→以进口商品为原料的商品价格↑→其他商品价格↑→物价上涨
 - 以本币表示的商品价格↑→本国工人要求工资↑→国内生产成本↑→物价上涨
 
对产业结构及资源配置的影响
- 导致国内资源向贸易部门流动,生产扩大
 - 出口↑→出口部门收益↑→资源向出口部门流动→出口部门比重↑
 - 进口↓→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
 
本币升值
汇率理论
一价定律
在 无贸易摩擦 (如运输成本和关税为零)和 完全竞争 (买卖双方无价格操纵)的情况下,若以同一种共同货币标价,则在不同市场上销售的相同商品具有相同的销售价格
购买力平价
- 
中心思想:
- 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外国货币能在外国购买商品
 - 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需要在本国购买商品
 - 因此,汇率应由购买力之比决定
 
 - 
购买力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导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
 
限制条件
两国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价格体系大体相仿。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可比性就较小
利率平价
推导
| i | 本国利率水平 | 
|---|---|
| i^* | 外国同期利率水平 | 
| E | 即期汇率(直接标价法) | 
| F | 远期汇率(直接标价法) | 
- 
投资者使用1单位本国货币在本国投资,到期收入(1+i)
 - 
若到国外投资,先兑换成外币1/E,投资到期收回(1+i^* )/E,这是外币,按照远期汇率收回本币F/E(+i^* )
 - 
比较两国投资收益。若本国更高,资本转移到国内,本币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外币汇率相反
 - 
最终,两国投资的收益趋于相等,即(1+i)=F/E(1+i^* )
 - 
整理得到:(1+i)/(1+i^* )=F/E
- i>i^* ,远期外汇出现升水
 - 否则远期外汇出现贴水
 
 - 
进一步: (i-i^* )/(1+i^* )=(F-E)/E
 - 
近似为 i-i^* =(F-E)/E
 
* 利率平价方程
- 若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则远期外汇升水;反之则贴水,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 利用利率平价方程,可以预测远期汇率
 - 同时,说明了 利率平价条件 :i^* = i-\frac{F-E}E
- 若将i^* 看作本国利率,则当F↑时,本币升值
 - 所以“本币”(i^* )利率=“外币”利率-“本币”的预期升值率
 - 若“本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则意味着外币具有正的预期升值率
 
 
资本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
概念
居民与非居民或非居民之间,期限在一年以上,金融市场
构成
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
以国际银行为中介,中长期货币资金借贷\ 
参与者:
- 贷款人:商业银行和从事放贷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高
 - 借款人:各国公司,企业,政府,银行和国际机构组织
 
国际证券市场
国际债券市场
国际债券:筹资者在国外发行,以外币记值,由外国或国际金融机构承销的债券\ 
参与者:
- 发行者: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国际金融机构
 - 投资者:人寿保险公司,年金基金,信托公司,投资公司,储蓄机构,政府和个人
 
外国债券
外国借款者在一国国内发行的债券,以当地货币计价\ 
特点:
- 受东道国主管机关管制
 - 利息收入可征税
 - 发行时间表及总额有不同的管制
 - 披露要求有不同的标准
 - 世界上最大的外国债券市场在 瑞士
####### 欧洲债券
国际借款者同时在几个国家发行的债券,计价货币必须是非当地货币。不受发行地政府管制,完全自由。 
金融工具
- 固定利率债券
 - 浮动利率债券
 - 可转换债券
 - 附有认购权证的固定利率债券
 - 零息债券
 - 抵押担保债券
 - 双轨货币债券
 
国际股票市场
定义
- 
外国企业在本国发行的,以本币或境外货币为面值的,有本国投资人所持有的股权凭证
 - 
多级市场
 - 
一级市场:
- 发行市场
- 公募发行,私募发行
 - 直接发行,间接发行
 - 平价发行,折价发行,溢价发行
 
 
 - 发行市场
 - 
二级市场:
- 流通市场(交易市场)
 
 
中央银行
业务范围
- 
发行货币
 - 
办理必要的银行业务
- 集中和保管存款准备金
 - 再贷款,再贴现
 - 组织全国清算
 
 - 
贷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管理
 - 
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
 - 
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发行和兑付
 - 
对金融业活动进行稽核,检查,审计和调查
 - 
法律允许的其他业务
 
业务特点
- 目的是履行宏观调控职能
 - 重点是调控货币供应量
 - 对象是金融机构
 - 平台是金融市场
 
新兴市场经济体中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非常脆弱
两种形成方式(发端)
- 金融自由化/全球化进程的管理失误,削弱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 严重的财政失衡
 
第二阶段:货币危机
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时的机制
提高利率,会促使银行破产;不提高利率,会使本币贬值
严重的财政失衡时的机制
- 政府对财政赤字失去控制
 - 投资者向国外转移并抛售该国货币
 - 投机性冲击
 - 货币崩溃
 
第三阶段:全面金融危机
- 同时发生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双重危机
 - 货币贬值降低了公司的进制
 - 也提高了通货膨胀水平
 - 使负债价值上涨
 
货币
供给
- K=1/(r_d +tr_t +c+e)
 
货币政策
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
非常规
提供流动性
购买资产
对未来货币政策行动的承诺
扩张
-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 降低再贴现率
 - 买进债券
 
传导机制
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
M→r→I→E→Y
pie↑→r↓→I↑→Yad ↑
政策目标
- 稳定物价
 - 充分就业
 - 经济增长
 - 国际收支平衡
 
DRAFT
- 我国人民币属于有限度自由兑换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