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张奠宙院士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对于教材的重要性,大概可以一言以蔽之——“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课程和教材的知识”是教师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教材解读得是否全面、到位、深刻,就意味着备课和上课的有效性。因此,读懂教材是每个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纵观国内目前关于本课题的研究,林林总总,参差不齐。如王利在《小学数学教材研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中以教师的自我成长为着眼点;《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研究》中聚焦于主题图的探究与思考;李成芳《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现状透视及解读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中从编者角度、学生角度、教师角度钻研教材;在网上以此标题输入,搜集到的更多的是以某知识的纵向梳理或某一年级的知识梳理。梳理已有的研究发现,目前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整体呈现以三种趋势:照本宣科式教学、走马观花式教学、就事论事式教学。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策略研究仍是我们急需努力研究与攻克的方向。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选题的意义
1.基于新课标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与以往教材的变动改革,以及我校师资结构偏年轻化,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大部分教师对于新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缺乏完整的认知,因此急需我们对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策略展开研究。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我校的课堂文化“生本、对话、求真、累加”,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到解读后的课堂再到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数学人这样的一条整线出发,再思考如何去解读我们的教材。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数学人集体互研,抱团成长,集集体智慧去读懂教材、使用教材、反思再提升,真正提高我校的教科研水平,将有效课堂落实落稳。
4.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加强提取信息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通过教材解读渗透数学文化,让文化育人,教材育人落到课堂之中。
5.通过立足学科素养视角下的探究,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眼前的那些知识,更多的是埋下一颗种子,让这个知识带领他走向某种能力,最终形成烙印在他身上的某种素养。
(二)研究价值
1.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策略研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对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策略研究,能切实形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法。
3.通过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了解不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研究目标
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教师研读数学教材的能力,提升教师反思力、科研力、创造力,培养一批专家型教师。
2.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养成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促进课程实践力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
1.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研读主题图、情境图,领会主题图及情境图的创设意图。
3.研读教材的旁注、空白、提示语,领悟其中的思路方法。研究新教材中指导思路、方法的提示语和指明关键的旁注,一般由几个学习伙伴或数学小精灵说出来,比如“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
4.研读例题与习题,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教材的练习既有整体的构思,也有局部的思考,每道练习题都有编排的意图。研究吃透教材中安排了哪些练习题,明白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5.研读课外阅读材料。常以“你知道吗?”这样的版块呈现在课例或者单元结尾处,丰富数学历史、数学名人故事、数学趣题等数学文化。
五、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假设
通过研究,整合并优化教材解读策略,梳理研究思路,在全校开展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策略交流会,建立教师教材解读策略资源库,最终能将成果运用于实践中,提高教师教材解读的能力,保障解读不流于形式。立足学科素养视角,给学生埋下一颗数学的种子,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奠定基础。
(二)创新之处
1.可操作性方面
(1)通过探讨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具体方案与运用模式,如分版块横向沟通,分学段纵向梳理让教材解读不流于形式,让教材解读落实于每节课。
(2)通过运用“掌知识”、“知识胶囊”等多种新媒体手段使枯燥的解读变得有趣,同时将知识解读不只停留于教师,更通过思维导图、知识树、知识星球等具有可操作性方式让学生理清知识间前后脉络,建构自我知识体系。
2.可应用性方面
通过实践,探索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方法,共同学习具体案例、知识树、解读心得,解读方法等,形成一系列可应用的学习资源。
六、研究思路
1.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了解本课题在国内外现阶段的研究现状。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与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2.通读人教版教材并对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从中理清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和脉络。
3.在实践过程中,尝试进行教材整合、版本整合,拓宽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资源。
4.构建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策略和方法,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教师教材解读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践加反思”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在边实践边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反思、总结。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分阶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
3.案例分析法:搜集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技术分析、比较、诊断等。
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
八、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04—2021.06)
1.成立课题组,建立组织机构,在专家的指引下选定课题。
2.组织理论学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3.召开课题组培训会和人员分工会。
4.申报立项。严格按照市级课题申报要求,认真填写评审书,申请立项。
5.启动课题,通过开题报告会向学校汇报本课题的研究方案、预期效果等,并对本组课题成员进行培训与鼓舞。
6.设计研究前期相关问卷,并做好数据分析,做好实施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1.06—2022.07)
1.定期做好研究交流和研究工作的汇报,并不断改进。
2.撰写研究心得,进行校内交流分享,在分享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做好记录工作。
3.整理研究中的经验做法和心得等资料,形成中期研究报告,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
4.开展主题活动,进行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2.07—2022.09)
1.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论证,撰写工作报告。
2.形成教师教案集,教师论文集,教材解读成果集。
3.撰写研究报告,整理汇编有关资料。
4.接受课题专家的结题验收。
九、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策略研究论文集
2.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策略研究报告
3.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策略研究案例集
4.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成果集(教师版)
5.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成果集(学生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