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国内外的分级标准
国外分级
NHTSA标准
截至今年,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较早制定了一项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分级标准, 在车辆自动化方面划分为全人类操作(L0)、部分辅助操作(L1)、半自动操作(L2)、有条件自动操作(L3)以及完全自动化4级(L4).
完全人类驾驶(L0):在任何道路和环境下,驾驶主体均为驾驶员。
辅助驾驶(L1):操作主体包括驾驶员及系统,在特定的道路场景和环境要求下,车辆能够执行至少一个或多个特殊自动控制功能。
部分自动驾驶(L2):以系统为主导,在特定的道路场景和环境范围内,汽车具备横向与纵向的综合控制能力。该系统不需要驾驶员直接参与其中的功能操作,在此期间驾驶员仍需持续关注周围环境并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当必要时,驾驶员应随时介入干预以确保安全。
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3):该以机器为主的操作主体,在预设的道路场景范围内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并确保系统自主运行而不依赖驾驶员全程接管,在关键操作节点或突发状况下仍需人工接管以保证安全。
完全自动驾驶(L4):在任何道路和环境下均可以实现自动驾驶。
SAE J3016标准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于2014年基于NHTSA的自动驾驶汽车分级标准制定了SAE J3016标准,并将其划分为从无自动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的0至5个等级。具体划分如下:无自动驾驶(L0)、驾驶员辅助(L1)、部分自动驾驶(L2)、特定条件下自动驾驶(L3)、高度自动驾驶(L4)以及完全自动驾驶(L5)。
在无自动驾驶模式下(L0),驾驶员全程接管一切操作;一些车辆为了提升主动安全性能而配备了LDW(车道偏离预警)、FCW(前向碰撞预警)、BSD(盲点监测功能)及TSR(交通标志识别)等报警系统;这些功能仅起到警示与报警的作用;驾驶员仍全程主导整个过程
驾驶员辅助(L1):该系统能够协助驾驶员完成一系列驾驶操作。其中自适应巡航系统ACC能够协助驾驶员执行纵向控制操作;而车道保持系统(LKAS)则能够维持车辆在车道内的横向位置。
在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中(部分自动驾驶):具备横向与纵向的控制能力(例如泊车辅助系统),现有的车辆大多数已经实现了这一功能
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L3级自动驾驶:该系统能够替代驾驶员执行部分驾驶任务及环境监测职能;然而,在接收到系统请求时,驾驶员必须迅速恢复对车辆的控制权。
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L4级)主要涉及车体控制、环境感知以及系统响应内容;然而在这一技术中也允许驾驶员干预或操作车辆状态。
完全自动驾驶(L5):完全自动驾驶,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备注:SAE与NHTSA标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两者都是基于汽车能否自主控制一些关键驾驶功能来进行自动驾驶与非自动驾驶的辨别,在一定意义上说两者的划分具有相似之处。然而SAE的标准划分更加细致且范围更为广泛得到了普遍认可具体区别包括(图参考自《自动驾驶系统设计及引用》一书)

德国联邦公路研究所(BAST)分级
划分为五个等级:
- 仅由驾驶员操作
 - 辅助驾驶系统
 - 部分自动操作
 - 高度自动化操作
 - 完全自动化驾驶
 
国内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制定了中国首份自动驾驶分级划分标准:该机构划分了驾驶辅助、部分自动化、有条件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及完全自动化的五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