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发表很容易【7】:文献查询与阅读技巧
【1】文献查询
一、普通搜索:通过直接输入查询关键词进行搜索,这种方式虽然信息量大,但往往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采用加号搜索(+):通过加号将关键词进行连接,就相当于搜索时这些关键词必须同时出现在结果页面中。
采用减号搜索(-):在关键词前添加减号,可以排除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当用户进行搜索时,输入'招聘-老师',则系统会返回除老师职位之外的招聘信息。
在Markdown中,使用半角双引号包裹关键信息可以提高搜索的准确性,例如,当用户输入“老师”时,可以找到包含“老师”这一关键词的网页,而无需区分“体育老师”、“数学老师”等具体类别。
五、使用通配符搜索(和?):星号和问号都是通配符,主要应用于英文搜索引擎中,它们用于关键词中可以实现模糊检索。星号代表的字符数量不限制,而问号所匹配的字符数量有限制。当输入"computer"时,星号匹配的字符数量不限制,因此会匹配到"computer、computers、computerised、computerized"等词;而当输入"comp?ter"时,问号限制只能匹配"computer、compater、competer"等少数几个词。
六、布尔检索:布尔检索主要通过布尔逻辑关系来表达关键词间的逻辑关联,是一种基于逻辑关系的查询方法。在布尔检索中,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逻辑连接词进行表达,主要包括以下三种逻辑关系:逻辑与(and)、逻辑或(or)以及逻辑非(not)。当关键词间使用“与”连接时,表示检索结果必须同时包含左右两边的关键词;当关键词间使用“或”连接时,表示检索结果至少需要包含其中一个关键词;当关键词前出现“非”时,表示需要排除该关键词的影响。
七、使用括号():在使用括号()时,其规则与数学计算题中的括号运用相似。括号内的关键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2】文献阅读
**1.**带着问题去阅读
不能单纯地进行文献阅读,文献阅读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开始阅读之前,需要带着解决问题和弄懂问题的心态。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理解。
对于能够较为全面地解答你的问题的文献,建议深入阅读;而对于那些对你问题无帮助的文献,只需浏览摘要,获取结论即可。切记,千万不能为了数量指标而忽视质量标准,这会严重违背学术道德。
**2.**挑选高质量期刊。
期刊质量越高,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发表于其中的论文通常内容更加丰富、价值更高,且更具有前沿性。
这类文章通常深入掌握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多源自资深研究者的团队。通过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能够迅速掌握本领域的最新动态,从而无需担心个人研究成果的创新性问题。
另外,目前国内发表论文更习惯性地倾向于将好成果积累起来,以英文形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此时切勿产生畏难情绪,因为拒绝学习英语而错失高质量文章实在得不偿失。
【3】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应该围绕研究主旨展开**
学术研究的严谨性要求我们在每一个选择上都必须有充分的依据支撑。因此,对于每一个选择,我们都必须确保其背后有确凿的文献支持。在进行信度分析时,如果我们选择了克隆巴赫系数作为量化工具,那么,我们就必须引用能够提供克隆巴赫系数相关论述的权威著作或教材(这些资料均阐述了克隆巴赫系数在量化概念测量工具信度评估中的合理性的原理),以确保我们的选择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理论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每一次选择都应当得到文献的支持。因此,文献综述的目的多重,其中最重要的前三者是:①支持“研究问题是否新颖”这一论断;②支持“研究问题是否具有价值”这一论断;③支持“研究者依据自身背景知识是否能够回答该问题”这一论断。研究问题既新颖又具有价值,决定了其对人类知识的边际贡献。然而,提出问题的研究者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并非首要,因为其他研究者同样具备参与解题的能力。因此,文献综述应当围绕着这两个目的(新颖论证与价值论证)展开。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这两个目的即为文献综述的“总旨”。
判断研究问题是否新颖需要遵循特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即本文引言部分所述的“区分策略”。研究问题的价值性论证通常与新颖性论证的过程紧密相关。因此,“我的研究问题是新颖的,而他人尚未进行过相关研究”成为文献综述的指导原则,成为决定在文章中包含哪些参考文献及其相关部分,并确定它们的排列顺序的依据。也就是说,研究者所采用的区分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可选择的文献综述框架,这相当于为梳理现有文献提供了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