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大学计划《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阅读量:

在2023年4月8日举办的线上论坛中,在线举办了一场名为《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学术峰会。该峰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子公司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科技")主办,并联合CFF上海以及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线上圆满落幕。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教育领域顶尖专家、教学名师以及行业翘楚等参与者,并吸引了来自全国的近400位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平台参与了本次论坛交流

本次论坛由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院长邵瑛担任主持人。来自航天科技智慧物联事业部的田淼总经理以及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方林等几位重要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会议上,航天科技智慧物联事业部总经理田淼作为主办方的代表,向与会的领导、嘉宾以及高校老师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之情。他在会上详细阐述了AIRIOT从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以及五大核心引擎功能,并着重分享了该产品在多个行业项目中所展现出的强大物联网技术支撑能力,同时强调了该产品在推动数字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随后,田总指出,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高等教育领域当前的趋势所在,更承载着一种重要的使命担当;而物联网技术作为这一转型的基础性支撑体系,为其中注入了强劲动力;当前,AI大模型技术则为这一转型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翅膀;作为致力于物联网技术和智能AI领域的产品专家,AIRIOT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为高校教学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为丰富的技术支持与有力的助力方案

ec00fc263301bcf2f244aa53ecd76108.jpeg

方林中围绕学校的基本概况及办学特色进行了概述性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基于数字化赋能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高职教学资源体系;借助技术手段全面优化实训设施;提升实训基地的整体效能;整合多平台资源;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改革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为核心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他还围绕精神引领与双源驱动相结合的原则下实施通专兼备的"1+N"定制化培养方案,并探讨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航天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在分享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落实航天技术专业技能人才这一重要方向

1f37c71d72d825527a3047be22038641.jpeg

《主旨报告》

赵娥对AIRIOT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性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其产品定位的核心理念及其在物联网行业的独特优势。她重点阐述了" AIRIOT大学计划 "在前沿技术研发、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与合作内容。同时,在讨论高校生态系统方面,她着重介绍了 AIRIOT 高校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取得的成果,并规划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技术路线。

b55f6d2500f33f67e909710bbd4fe70e.jpeg

同济大学王昊奋教授从AI的发展脉络、核心技术特征以及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并从教育领域角度剖析了AI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之策。航天科技智慧物联事业部研发负责人于皓天则从行业角度介绍了大模型技术如何促进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并分享了一系列创新实践与成果展示,并表示将持续结合前沿技术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上海交通大学的孔令和教授围绕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岗位能力的分析需求以及课程体系构建等内容与听众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展示了相关的教学实践案例。

15cae3607c80f26b71cff845c62939ac.jpeg

行业方案总监王亮围绕"双碳政策背景下物联网平台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能源管理"这一主题展开讲解。他重点展示了AIRIOT能源管理平台在降耗增效方面的实际应用,并通过案例演示帮助与会者更加清晰地掌握了利用AIRIOT平台建立高效能管理系统的具体方法。

基于教育部提出的构建高校专业知识图谱的要求, 智慧树网高级工程师韩永明围绕知识图谱建设的重要性展开分享与阐述. 他从知识图谱的建设时代背景, 专业知识图谱的独特性, 在浙大等高校的成功经验, 以及基于AI技术的新形态课程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中涵盖了专业知识图谱的建设和运用, 同时也探讨了AI技术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这些内容对于高校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校企合作模式及经验分享》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3c5a87ec2cf43a6ee951c2127fb1a55e.jpeg

本次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不仅推动了数字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方式与路径研究,并致力于探索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策略。会议旨在搭建一个以高校教育发展为核心议题的合作交流平台,并为参与方提供了深入探讨的技术支持与资源共享机制。未来预期会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优化目标,并在此过程中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