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阅读量:

摘要

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研究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在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及其相关技术时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新挑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着重于教学与管理环节,在数据驱动、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提出解决方案,并探索相应的路径和方法来推动这一过程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教育 ; 大数据 ; 数字化 ; 数字化转型 ; 高等教育

0 引言

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在推动教育全领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教育数字化”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推进教育数字化”这一重要议题被纳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之中[1,2,3,4,5,6]。在这一背景下,“数字转型”的目标在于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转变的战略性进程——即通过数字技术和组织模式重构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实现组织能力的重大突破[1,2,3,4,5,6]。这一过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由经验主导向智能决策转变的战略性转变,在经历信息化建设与技术融合的持续深化后,在数据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推动整个系统的组织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我国众多高校已完成从数字校园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架构升级工作,并已成功构建起校园专用网络和一站式在线服务大厅,在这一架构下为运用数字技术优化业务和管理模式以实现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在线教育方面表现稳健、课程质量持续优化,在此基础上推动教师逐步转变教学模式。基于现有的基础设施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储备的基础上,不少高校开始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教育数据资源以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数字应用服务体系。例如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并构建层次化的数据管理体系以及设立二级单位数据中心和师生专属数据中心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与互通协作,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对二级单位业务运作效率的提升初见成效。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线教育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数字技术快速进步并更加深入地融入教学实践,在改造并重塑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对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数字化业务服务应用的创新是数字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教学工具和服务模式,在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优化的空间。当前社会对于数字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学校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寻求优化路径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

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一代 school governance 模式实现了 一种创新性的赋能策略。data element 是 value creation 的基础,并通过 data element 驱动作用构建 new educational standards,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s, 和 management frameworks. 这种策略从而显著提升了 school 在 element 和 quality 方面的 competitiveness.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政策及文献的研究,在深入剖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特征及其关键要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的若干建议。

1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阶段

就其发展阶段性而言,学术界与产业界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划分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框架[7-8].本文对这一技术变革的关键发展节点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并将其划分为三个维度: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业务数字化和教育治理数字化.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教育资源信息化。以资源需求为导向。基础的信息化是指将纸质资料转化为数字化电子形式的过程。信息生产的本质是生成数据,在这一过程中, 基础设施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包括感知设备, 交互体验的课堂设备以及个人学习终端)。这些设施对信息生产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直接决定了教育资源信息化进程以及后期业务数字化发展水平。通过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 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 有效缓解了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同时, 信息生产的海量数据为教育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推进教育业务数字化工作。这一战略目标是以满足平台需求为导向的驱动因素。教育资源信息化进程推动相关教学类业务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在线课程平台即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一站式服务”(如“一网通办”)也为师生管理类事务提供了便捷解决方案。此外,在数据应用方面,“互联网+教育”的模式生成了与各项业务活动紧密相关的教育大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优化和改进相关服务工作流程。基于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并创新教学模式

图1

图1********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阶段与驱动力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在基于现有教育资源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背景下,在数据驱动的支持下

2 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

2.1 国外教育数字化政策

在数字化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之际,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教育数字化的关注度持续提升。随后,“十三五”期间又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于2016年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这一系列政策文件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首先是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与管理效能提升方面的创新实践研究;其次是智慧校园建设和运营模式探索;最后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应用研究与教学策略优化工作。这些成果均通过相应的决策机制进行了有效整合与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数字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1.1 美国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

将数字技术作为战略重点的国家之一就是美国,在1996年首次推出《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随后每隔几年就推出一轮更新版: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阶段(1996)、教育技术支持阶段(2005)、数据安全保障阶段(2017),以及随后连续三年发布《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从2021年开始)。其中,《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2022)》特别突显人工智能和5G等前沿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在此框架下推动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

2.1.2 欧盟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

2017年, 欧盟发布"欧洲教育区"战略, 推动教育数字化进程;同年宣布实施《数字教育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提升国民数字素养;从2018至2020年间实施涵盖基础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以及高等教育体制的多项改革举措;于同年7月发布《教育培训数字化转型关键要点》,为后续政策落地提供指导框架。整个过程凸显出欧盟在数字技术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系统性规划。

图2

图2********国家和组织的代表性政策文件及发布时间

2.1.3 英国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

在2019年,英国教育部推出了两项重要政策文件:一是《认识科技在教育中的潜力:为教育提供者和技术产业制定的战略》,二是《实现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这两项政策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随后于2020年,启动了著名的《教育科技示范者计划》,旨在通过示范带动整体发展;到2022年,发布了《教育技术:探索学校数字化成熟度》这一指导性文件;而最新于2023年发布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为高校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与策略

2.1.4 德国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

在2016年,《数字型知识社会》的教育战略正式推出,并宣布实施"数字化教育世界2030"的目标。于同年之际,在中国启动国家教育资源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工作;与此同时,在同一年份,《数字教育计划》得以发布。该计划明确指出,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产品来提升教育资源的质量。这些措施旨在推动技术与产品的深度融合应用;具体而言,则包括优化数字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管理等举措。

2.1.5 俄罗斯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

在2016年的时候, 俄罗斯启动了"现代数字教育环境"这一项目,旨在应对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随后于2017年,《数字经济战略》正式提出,规划了多套数字教育平台;到了2018年,《国家教育蓝图》则确定了"构建数字化学习生态——在学校中普及数字化技术"作为专项计划的一部分,从而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即在2021年的框架内,发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措施及技术支持体系的完善工作。这些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俄罗斯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持续努力。

2.1.6 日本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

日本于2019年发布构建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计划。到2021年,《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中明确提出将信息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之一。与此同时,《教育数字化改革蓝图》正式提出:该改革将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基础目标——扩大学校的信息化设备数量、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以及构建高速校园网络;到五年内基本完成中期目标——通过标准化的学习记录系统和教材数据平台优化教学流程;并在十年内全面达成长期目标——探索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模式与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发展方向。
从上述规划来看,日本特别注重在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

综上所述,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策的重点主要在于推动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化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推广过程,并对教育治理数字化方面的相关政策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2.2 国内教育数字化政策

我国在数字化领域表现突出,在教育数字化起源于较早时期,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此外,在平台建设和技术积累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同时,在国家统一规划的指导下, 各地已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2.2.1 中央政策与平台建设

教育部正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早在过去十年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系列规划文件相继出台。到了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相关意见。随后于今年二月,“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被确定为教育部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三月份伴随着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六月份则发布了关于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发展的指导意见;十月份又被纳入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议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此进行了专门部署与强调。

2.2.2 地方政策与示范区建设

2018年7月,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互联网+教育”示范区项目后不久,
宁夏便为师生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成为欠发达地区探索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样本。
与此同时,
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并启动建设了一批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及平台。
其中,
北京开发教育服务统一平台“京学通”,
致力于实现教育资源一站式整合;
上海推行市、区与学校云服务互联融合,
为教育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天津构建基于教育资源、终身学习等多维度的信息化体系;
江苏推动政务服务系统全接入“苏服办”,
构建起涵盖学生资助、安全防控等多重功能的服务网络;
浙江上线“浙里办”平台,
提供课程审核、机构监管等专业化服务,
有效推动了教育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湖南则搭建了覆盖教育资源的大型在线平台,
为其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 国家的各类政策对于促进教学活动和社会治理工作均给予重视. 其中, 地方性政策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不可忽视的是, 这些相关政策普遍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

2.3 政策分析与启示

众多研究者系统性地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政策,并就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一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基于顶层战略规划阶段,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规划并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书(编号:XX),以打造覆盖全学段、多维度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

平台搭建。推动全民数字接入的公平化进程,促进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完善,并拓宽数字化赋能教育公平的新途径[11]。

资源建设和数据应用。加强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在优化资源共享效率、提高资源配置效能的同时强化数据分析能力[12]。

● 数据治理。运用数据治理思维,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数据治理体系的同时,并促进教育领域的数据治理工作。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及数据治理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健全与优化升级。

通过开展数据素养培训活动,在推进教师群体具备持续提升数字能力需求的同时,深入研究其发展规律与路径,在实践层面培养教师群体具备持续提升数字素养的能力[9]

● 交流合作。加强教育数字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3 国内外文献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祝智庭等人[1-2,13]就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另有研究对国际范围内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还有学者重点分析了高等教育领域的转型困境与应对策略等多方面问题。本节将从课程形态演变、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技术应用三个维度展开文献综述

3.1 在线课程形式

2020年前的研究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基础设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如参考文献[16]所指出,“互联网普及率低、公众认知度不足及教育资源匮乏”已成为中东地区在线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而根据参考文献[17-18]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能力方面的发展不足制约了非洲国家数字教育的发展进程;印度在线教育体系则面临电力供应、网络接入、设施可用性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多重障碍;在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连接受限”已成为阻碍在线教育普及的重要因素[19]。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参考文献[20]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许多学校转而采用线上教学模式以保障学生入学机会的最大化。随着在线教育需求的增长,“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作为主要形式获得广泛应用;而针对特定专业需求的小规模个性化课程则由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提供支持,并可与MOOC相结合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22]。“直播教育”作为一种新兴形式则弥补了传统在线教育中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23]。“智慧课堂”的兴起则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教学效果[24]。“元宇宙智能学习环境”的出现标志着视觉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元宇宙智能在线学习空间[25]。

3.2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

教育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推进这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文献[26]表明,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教育数字资源的有效性程度。根据研究文献[27]的结果可知,在线学习的关键驱动力包括管理层的支持力度、学生对在线学习系统的认知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资源的可获得性[28]。其中一些关键要素如教师的数字素养与信息处理能力被视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29-30]。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入数字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尽管它有助于不同社会背景的人接受教育但也削弱了个体间的互动能力。研究表明 在线学习的效果可能不如传统课堂教学是因为教师与学生的物理空间互动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显示出更高的价值 但在促进集体创造力方面也扮演着关键角色

3.3 教育数字化技术

教育数字化技术涵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元宇宙等多个前沿领域。其中一项核心技术是网络互联系统,在支撑数字学习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云计算具备自主运行的能力,在资源分配上展现出经济高效且灵活可靠的特性,并为构建数字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提供了重要保障[31]。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教育公平方面,大数据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2];它不仅涵盖了构建教育大数据基础理论体系这一核心内容,在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着重关注了数据采集方法以及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实践[38]。此外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推进教育大数据应用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等新兴工具正在逐步进入这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40]。基于区块链开发的教学评估系统不仅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透明度,在个性化教学模式下也显著提升了课程设置的质量水平[41]。针对如何有效治理教育资源这一关键问题,《参考文献》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框架建议:从数据标准化建设到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再到建立多层次的安全保障机制][42]

当前,在教育数字化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集中在基于在线教学数据的分析建模上。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对学习者个体特征进行分析以定位其知识短板,并据此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并推荐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构建知识图谱以实现知识点间的语义关联,并通过协同支持的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此外还通过分析教师个体、群体特征性能力指标以及教学行为数据来构建教师能力模型,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发展支持;另外还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聊天机器人来辅助线上学习;最后则是整合计算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交互功能的应用。

然而,在优化教育治理方面的大规模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文献较为匮乏。相关研究者通过系统梳理和实践探索,在学校主数据管理和数据仓库构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未来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

4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建议

本节主要从在线教育国际化竞争优势提升与教育治理数字化创新赋能两个维度出发,在深入分析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一揽子改革举措,在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作用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4.1 提高在线教育国际影响力

我国高等教育在线课程总量与学习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在线教育正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然而,在数据资源共享领域、师生数字素养水平以及在线课程质量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家和高校层面共同努力,在技术支撑下强化数字能力建设,并通过组织国际学术研讨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4.1.1 国家层面

持续推进自主知识产权在线教育平台的自主搭建及安全保障(技术)。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充分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与技术优势,充分发挥5G网络、大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优势。重点推进课程智能化推送服务、构建科学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及跨语言教学内容创新工作,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保障能力。通过这些举措显著提升平台的国际影响力。

探索高校数据应用的共性需求,激发高校对数据和技术的开放意愿.抓住教育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会,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数据驱动型管理模式.通过深化协同机制,推动高校间的资源共享与互惠共赢,构建覆盖中央、地方及高校的数据治理架构.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完善隐私保护体系,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推动高等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进程.

推动高质量的标准体系建设

深入探究在线教育品牌产品的核心技术与创新实践。
积极引导高校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并依托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进行培育。
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进行推广与输出,并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ecosystem。

4.1.2 高校层面

增强数据流通效能,
支持教育部的数据共享(资源、技术)。
研究数据规范化输出模式,
通过国家共享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深化"双轮驱动机制"建设,推动教师教育与人才培养协同联动发展(复合型人才资源)。乘势而上,构建《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创新》等系统化课程体系,推动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习平台,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

● 完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并构建数字化服务体系以促进技术与人才的协同发展。
推动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并完善绩效考核措施。提升教师工作热情的同时,组建专业技术支持团队以保障教学效果。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多样化设计, 拓展名师系列和本土特色教育资源库, 实现教育公平, 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同时构建覆盖不同群体的在线学习平台, 优化学习体验, 实现精准教学服务。

4.2 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数据作为支撑决策的关键要素,在众多高校中已为各部门和院系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这些部门和院系普遍认识到利用好数据对于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定的理念框架和发展路径。然而,在如何更好地运用好数据支持决策这一具体环节上却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存在大量问题:数据难以发挥其价值、相关人员缺乏使用技能、不愿意将数据用于决策等。为了提高效率地挖掘和应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从而推动整体效能提升,在基于高校统一业务平台的建设基础之上应当采取制度和技术双管齐下的策略:推动实现数据来源的整合与统一;构建高质量的数据基础设施平台;探索实现"一网通用"的目标;并最终达到提升整体治理效能的目的。为此需要从教育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与保障措施(如图3所示)

4.2.1 教育治理推动面临的挑战

(1)非“孤岛”但仍难获取数据

那些尚未启动数据收集工作的高校,在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可参考已有经验来加速推进工作。已经实现了校内数据整合的高校虽然整体数据并非孤立状态,在此过程中仍会面临各职能部门与各院系之间的具体问题:例如存在哪些不清楚的数据?如何获取这些信息?拿到数据后如何进行有效利用以及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等问题。这些挑战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集成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使用方式主要以下载文件和间接引用为主,在满足具备较好技术开发能力的研究人员使用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然而前者限制了资源的有效再利用,并且传统的人工统计表格处理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后者则依赖接口调用和功能开发路径,这对用户的技术专业性要求较高且不够及时反馈,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较长的开发周期才能发挥作用。

(2)数据质量差异大且依赖业务系统

具体而言

另一方面

4.2.2 教育治理数字化技术目标

从上述挑战可以看出,在高等教育领域如何高效配置数据要素的价值目前已成为核心关注点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通过提升数据利用效率与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两个关键方向入手,并最终推动高校价值创造水平的持续提升。这不仅能够使"数据可用"状态转变为"数据好用"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实现"用好数据"的目标效果。具体内容涵盖以下几个重点维度:首先是基础性支撑体系构建;其次是应用模式创新;最后是协同机制优化等多方面的实施路径(具体方案见表1)。

数据使用更加及时。而非接口调用请求之外,本系统将提供更为便捷且快速的数据申请与使用服务。

● 通过优化数据组织结构设计,在满足不同类型的数据使用场景下构建层次化和分类化的数据存储体系,并为上一层用户提供便捷的直接访问通道。

● 数据质量提升。从业务系统和面向共享环境两方面同步控制数据质量。

在不改变现有责任体系的前提下,在分配审批权限和确定质量责任归属时,必须确保由数据产生者承担相应的责任。

4.2.3 教育治理数字化技术方案

(1)数据梳理与标准研制

将标准化视为数据分析与应用活动的基础要素之一至关重要。通过实施数据分析梳理以及标准化研究流程为提升整体数据分析质量奠定基础性保障工作。构建包含基础数据规范、数据集成规范以及数据库设计规范等在内的统一化、系统化的数据分析标准体系,并针对学校特有属性制定适用于学校的统一化、规范化的数据规范方案。同时推进主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并以该套标准化体系指导学校范围内的共享机制建设及新系统开发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需对共享机制进行持续优化以适应动态变化的需求。

(2)数据自治共享库构建

依据既定标准将现有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并实现数据的整合融合。其中,data own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authority for data quality and approval lies with the data contributor (data originator), rather than the aggregating entity, such as departments or faculties within an institution. Consequently, these self-managed integrated databases are referred to as autonomous shared data repositories. Given that in an open environment data utilization is external, limitless and multi-dimensional, it is imperative to design systems that cater to varying user needs and technical capabilities by balancing interactivity, flexibility and scalability. This involves extracting, transforming and loading raw data from existing systems while ensuring data quality through processes like deduplic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Moreover, metadata management must be implemented to track transformational changes, with resulting metadata updates being fed back into the system to guide quality improvements in the original business processes. Such measures collectively support sustainable accumulation of high-quality incremental data resources.

图3

图3********高等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表1********现状和目标对比

对比项 数据组织形式 数据使用形式 数据质量 数据标准 数据责任
现状 按业务系统组织尚未统一规划 间接访问方式文件、接口等 未健全 缺乏统一规划 数据生产者/提供者
目标 统一规划,分层分级 直接和间接访问混合方式 数据质量评估和激励 统一规划 数据生产者/提供者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数据质量评估和激励

在业务系统建设和共享融合数据运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数据质量的把控。基于数据分析中明确的数据质量管理权责范围,在数据分析中制定完善的数据质量和激励评估机制,并对实际操作中的数据分析质量进行动态监控与反馈激励;同时要强化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保障措施。从业务系统层面来看,在数据分析中实施高质量评估与激励机制能够推动低频次业务系统的价值最大化或淘汰低效业务系统的应用;从共享融合数据分析层面来看,在数据分析中实施高质量评估与激励机制能够增强数据质量管理者的持续改进意识。

(4)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优化

基于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 我们将致力于建设一个专为业务人员量身定制的数据分析平台. 该平台不仅能够通过接口调用、量身定制以及低代码开发模式, 为用户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还将持续关注并引入先进数据技术, 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数据驱动生态系统. 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将重点打造一个新型的数据利用分析服务平台, 旨在为企业及其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例如, 以研究人员及科研项目为主题的数据集为例, 我们将推动"一网通用"目标的实现, 助力各职能部门与院系全面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 数据利用服务将覆盖从基础信息浏览到数据分析全流程的支持.

(5)数据要素利用平台构建

构建校内数据要素利用平台涵盖三大部分:一是实现统一的数据质量保障体系;二是基于不同来源的数据资源构建共享数据库;三是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应用支撑。基于此平台开发的数据同步系统需要从技术选型库中进行选择和配置。

4.2.4 政策制度与安全保障方案

在组织架构上,我们一方面注重统筹协调能力的提升,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推动《面向共享的学校数据标准》等关键规范体系的制定和完善;另一方面,我们建立了完整的责任落实机制,确保数据质量责任、评估体系以及激励措施的有效落地执行;同时,我们还通过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方案的有效推进与实施.从制度保障的角度来看,我们将重点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体系,通过优化数据利用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以及强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为数字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安全防护层面,我们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网络基础设施与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同时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并做好备案测评工作;并通过开展定期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等方式全面提升整体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5 结束语

数字化转型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环节,在我国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利用数据要素驱动教育管理变革转型方面仍显不足。通过对国内外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及文献的研究总结,在深入分析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关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建议,并就实现这些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包括技术保障体系构建、组织架构优化等具体措施,并通过强化数据质量管理、完善激励机制以及创新数据应用方式等手段来提升转型效率、促进变革进程并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同时通过重构组织架构、健全制度体系以及系统推进数字化人才培养工作来增强高校数字素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推动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标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