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3GPP TR 38.885 Study on NR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Release 16)

阅读量:

目录

Sidelink(PC5) 方面

5.1 NR sidelink 单播、组播和广播设计

5.1.1 物理层结构

5.1.1.1 子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

5.1.1.2 信道编码

5.1.1.3 DL 带宽部分和资源池

5.1.1.4 资源分配

5.1.1.5 参考信号

5.1.2 物理层流程

5.1.2.1 物理信道复用

5.1.2.2 HARQ 流程

5.1.2.3 CSI 获取

5.1.2.4 功率控制

5.1.2.5 波束管理

5.2 同步

5.2.1 主同步,辅同步,广播信道

5.2.2 同步流程

5.3 资源分配

5.3.1 资源分配Mode 2

5.3.1.1 感知和资源(重-)选择

5.3.1.2 Mode2(a)

5.3.1.2 Mode2(c)

5.3.1.2 Mode2(d)

5.4 L2/L3协议


Sidelink(PC5) 方面

在内部覆盖、外部覆盖以及部分区域覆盖的情况下, 该系统能够实现单点对单点通信, 能够进行组点对多点通信(即多播)以及全网多点传播.

PC5接口AS层的控制面协议栈至少由RRC,PDCP,RLC,MAC子层和物理层组成

PC5接口AS层的用户面协议栈至少由SDAP,PDCP,RLC,MAC子层和物理层组成

基于物理层分析的需求,在确定某一个特定的数据传输方案时,会采用单播、组播或广播的方式,并由此向物理层传达使用的传播策略。

当我们面对一个单播或组播场景时,假设UE能够识别传输来源,并且物理层掌握以下信息。

身份识别:

  • 源UE以及目标UE的层1标识符可通过SC(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传输。
  • 另外一种层1标识符也可通过P(物理控制通道)进行传输,并且在接收端的HARQ反馈中能够用来识别哪些数据帧是可以被合并处理的。
  • HARQ过程ID

为完成layer 2分析的目的,在AS层以上的高层决定某一个特定的数据传输采用单播、组播还是广播方式,并掌握以下信息情况:其中关于sidelink单播或组 broadcast的情况,layer 2掌握的信息包括:

  • 身份识别:
    • 单播:目标UE ID, 源UE ID
    • 组播:目标组ID, 源UE ID

所有UE中的每一个,只要它们被配置了特定组的Layer 2 ID, 就能够接收到该特定组的Groupcast数据流,无论它们是否位于高层提供的最小通信范围之外。

在单播AS层进行链路管理时应遵循以下规则:当配置参数SL被启用时,默认启用该机制;否则应在接收到相关控制信息后手动关闭该功能;当检测到超时现象发生后立即向下一层次发起报文请求;各节点的状态信息(如连接中断)必须及时反馈给上一层节点;从机制实现的角度看,在组播场景下所需的配置与单播下的配置完全一致;在组内成员之间无需进行额外声明即可实现高效的业务逻辑处理

单播和组播的Discovery流程以及相干信息由取决于上层

5.1.1 物理层结构

本研究涵盖了PSCCH、PSSCH、PSFCH等及其与物理层结构相关的其他设计。除其中涉及的内容外,标准化过程还将涵盖至少调制、加扰、RE映射以及速率匹配等方面的技术内容。建议参考5.2节以了解PSBCH的设计情况。

波形支持CP-OFDM

5.1.1.1 子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

在FR1中,支持15kHz, 30kHz, 60kHz携带普通CP,以及 60kHz携带扩展CP

在FR2中,支持60kHz, 120kHz携带普通CP,以及60kHz携带扩展CP

在特定载波上,在UE无需同时发送或接收多于一种SCS和CP配置的情况下进行传输;numology配置是SL BWP的一部分(5.1.1.3)。

5.1.1.2 信道编码

NR Uu中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信道编码分别作为SL的起始点

5.1.1.3 DL 带宽部分和资源池

为了实现对S-L的B WP定义,并使发送端和接收端在同一载波上共同使用该B WP

对于同一个载波而言,在这种情况下,UE只会被设置为只有一个对应的SL BWP,并且不允许同时使用或激活不同数制类型的SL BWP。

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文档编写人员,在撰写文档内容的时候必须要保证语言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作为网络设备上的关键组件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要严格限定其功能参数和性能指标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而言,在物理层架构中对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严格的定义和要求:一方面需要确保各子系统之间的通信能够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另一方面则要求各子系统之间要具备良好的互操作性支持能力以保证网络的整体运行效率得到充分提升

5.1.1.4 资源分配

NR V2X能够实现部署于特定频段下的专用载波或共享蜂窝服务使用的载波系统中;对于每个信道 slot而言,在全码元周期内允许全部符号作为Sounding sidelink(SLS)使用;而在仅部分码元周期内,则允许部分符号作为SLS使用。这种情况下,则不适用于特定频段下的专用载波系统。

PSSCH采用频率域上的subchannel配置实现资源配置,在每个载波上按照slot的时间间隔执行发送或接收操作。该系统能够实现单TB的 blind retransmission,并且资源分配方案Mode 2具备针对这种 blind retransmission所需的有效资源预留能力。

PSFCH至少支持使用一个slot最后几个符号的这种格式

5.1.1.5 参考信号

该系统支持DMRS和PSSCH在时域上实现多种传输模式。FR2中对PSSCH的PTRS也进行了相应的支持。

其他可能的参考信号:CSI-RS, SRS, AGC训练符号

5.1.2 物理层流程

这部分研究了物理层流程,对于同步流程参考5.2

5.1.2.1 物理信道复用

在本节中,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即当某个条件得到满足时),我们称两个实体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本文将探讨上述两种信道间的复用策略及其性能分析。

Option 1:PSCCH和相关的PSSCH使用不重叠的的时间资源

  • Option 1A:这两个信道所采用的频率资源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 Option 1B:这两个信道所采用的频率资源有时会有所差异。

Option 2: PSCCH及其相关联的PSSCH在各自占用的时间资源上均采用不重叠的频率资源。两者的时间资源则完全一致。

Option 3:一部分PSCCH及其相关的PSSCH采用了重叠的时间资源并配合不重叠的频率资源;然而其他的相关联的PSSCH与其他类型的PSCCH则采用了不重叠的时间资源

目前至少Option 3是支持的

5.1.2.2 HARQ 流程

5.1.2.2.1 一般HARQ流程

针对标准型单播与分组播(SL Singlecast and multicast),本系统采用了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自适应重传机制( HARQ feedback mechanism )与多路访问合并技术( HARQ combining technology )。在PSSCH编码层上,则采用了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状态区分接入控制(SFCI)格式来承载其相关的 HARQ-ACK 信息,并且同时支持基于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两种工作模式(Mode1及Mode2)。

当单播配置下的SL HARQ功能被启用且处于non-RBG状态时,在非重传 gang状态情况下:
若接收端UE成功解码对应的TB,则会生成相应的HARQ-ACK响应;
若接收端UE先完成本机PSCCH解码后发现PSSCH解码失败,则会生成相应的HARQ-NACK反馈。

当组播中的SL HARQ功能被启用时,则会采用通过计算TX-RX之间的距离差值以及RSRP参数差值来判断接收端UE是否会发送HARQ反馈的方式进行操作。在非CBG模式下则会提供两种计算方案:一种是基于TX-RX之间的距离差值与RSRP参数差值进行比较判断;另一种则是仅依据RSRP参数变化来确定反馈发送情况。

选项1中提到,在UE完成相关PSCCH的解调后未能成功解码PSSCH,并在PSFCH上发送了相应的NACK反馈。反之,则无需在PSFCH上发送任何信号。

Option 2:如果UE正确解析了PSSCH,接收端设备单元(UE)在PSFCH上发送HARQ-ACK反馈信号; 如果接收端解析了PSCCH却未能正确解析相关联的PSSCH,则在PSFCH上发送HARQ-NACK反馈信号。

5.1.2.2.2 Mode 1资源分配的HARQ流程细节

PSSCH与用于反馈HARQ的PSFCH之间的持续时间是预先设定好的。在单播与组播场景中,在SL出现传输重发需求时,则由覆盖区域内的UE通过PUCCH向基站点发出相关指示。目前不采用发送端UE通过SR/BSR格式向基站点报告的消息替代使用HARQ ACH/NACK格式。这一观点已被证伪即当前已接受并应用的方式是将重传指示通过HARQ ACK/NACK格式向基站点传达。

该研究另辟蹊径地考察了这一可能性:UE接收端向其所属的服务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并列举两种典型情况作为分析依据。例如HARQ-ACK/NACK反馈机制以及在分析过程中,默认所有基站之间均无通信(这一假设似乎也难以成立)。

SL重传资源也可以在基站没有收到类似的指示时由基站分配

5.1.2.2.3 Mode 2资源分配的HARQ流程细节

PSSCH和发送HARQ反馈的PSFCH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预定义的。

5.1.2.3 CSI 获取

V2X场景下的一些 CSI 信息种类包括但不限于 CQI(信道质量指示)、PMI(路径质量指示)、RI(秩指示)、RSRP(参考信号响应功率)、RSRQ(参考信号质量)、路损/增益、SRI(信道状态报告接口)以及 CRI(通信链路接口)。在单播场景中当天线端口数量不超过4个时 CQI RI 和 PMI 或者它们的部分子集能够支持宽带形式非周期性的 CSI 报道过程无需依赖单独使用的参考信号 CSI 报告可通过配置来启动或停止

5.1.2.4 功率控制

该方案具备开环功率控制功能。当处于覆盖范围内的发射端单元设备(UE)以及相关服务基站之间,在单播、组播或广播场景下均能启动该功率控制机制。这种功率控制策略主要依据的是发射端UE与服务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pathloss)计算得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上行链路中的干扰影响。此外,在单播场景下,默认情况下即可配置发射端UE与接收端UE之间的路径损耗信息;而发射端UE则会基于接收端UE上报的参考信号强度指示值(RSRP)来估算路径损耗情况。

为了支持开环功控,单播至少支持长期的RSRP测量,比如L3滤波

SL不支持TPC命令,也即闭环功控

5.1.2.5 波束管理

RAN1对其波束管理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并得出了有益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SL领域中采用波束管理能显著提升性能。此外,在FR1环境中不依赖于波束管理也能实现有效的V2X通信。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某些FR2场景中完全不使用波束管理仍然能够获得良好的通信效果。为了扩大FR2区域内的覆盖范围,合理选择传输面板至关重要。

5.2 同步

V2X SL 同步包括:

  • SL 相关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S-PSS)和辅助同步信号(S-SSS)。
    • 物理广播信道用于传输信息。
      • PSBCH主要用于实现广播信息的发送。
    • 各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及工作流程是实现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

采用其他SL信号或信道来实现同步的方法也已得到广泛研究;例如PSCCH/PSSCH的参考信号的相关研究也已展开。

5.2.1 主同步,辅同步,广播信道

采用一种结构将S-PSS、S-SSS与PSBCH组合成一个块状结构(即S-SSB),该结构支持周期性数据传输。在同一个载波资源上,该块状结构与PSCCH/PSSCH共享相同的技术参数设置,并覆盖的传输带宽范围限定于预先配置好的SL BWP区域内。此外,在该块状结构所处的频率位置也实现了预先配置以减少不必要的假设。”

[...] S-PSS系列属于m系列;而[...] S-SSS系列则属于Gold系列。这些(指PSS及SSS)的系列都属于相同类别。

5.2.2 同步流程

SL同步源包括GNSS,gNB,eNB,NR UE,每一个都有一个同步优先级如下:

同步源优先级 | 优先级| 基于GNSS的同步| 基于gNB/eNB的同步 |

--- --- ---
P1 所有直接同步到GNSS的UE 所有直接同步到gNB/eNB的UE
P2 所有非直接同步到GNSS的UE 所有非直接同步到gNB/eNB的UE
P3 任何其他UE GNSS
P4 N/A 所有直接同步到GNSS的UE
P5 N/A 所有非直接同步到GNSS的UE
P6 N/A 任何其他UE

采用哪种方式实现同步——是基于GNSS还是eNB/gNB,并且这种配置是提前完成的?在单载波通信环境中,UE会从可访问的所有同步源中选择优先级较高的那个源以获取定时信息。

仅在NR UE具备LTE Uu/PC5或LTE Uu的支持下,在eNB端才可以作为同步源应用。
实现LTE-SLR与NB-SLR的同时同步,并确保相关过程独立完成。
此操作需经标准化程序规范以确保其合规性。

在一个不具备蜂窝网络覆盖范围的非授权载波环境中(ITS),同样支持采用SL RS实现同步过程。这样的RS不仅不属于S-PSS/S-SSS框架的一部分,并且未被专门设计用于此目的,并未被独立发送

5.3 资源分配

研究阶段定义了至少以下两种SL资源分配方案:

Mode 1: 基站为UE的sidelink传输分配sdielink资源

Mode 2: UE可自主选择其sidelink传输资源, 即使得基站未被调度, 所选使用的这些资源均源自于基站/网络参数设置或者预先定义的标准。

资源分配Mode 2包括:

a) UE自主选择资源

b) UE帮助另一个UE选择资源,作为a) b) c)的一部分功能

c) UE被配置了资源许可(Type-1)

d) UE为其他UE分配资源

5.3.1 资源分配Mode 2

资源分配Mode 2至少支持盲重传的资源预留

5.3.1.1 感知和资源(重-)选择

资源分配Mode 2支持资源感知和资源选择

感知的过程被定义为解析其他用户端(UE)的SCI以及/或侧链测量。解析得到的SCI至少能够提供发送该SCI所占用了/指示了相关资源信息。在完成对应 SCI 的解析后,在感知流程中将采用基于侧链DMRS进行 L1 RSRP 测量。

资源选择定义为使用感知的结果进行资源选择

5.3.1.2 Mode2(a)

在研究阶段,我们对Mode 2(a)中的资源分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具体而言,涵盖不同TB间的多次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半静态资源分配机制,并对单个TB的数据传输过程设计了一种动态资源分配策略

研究了以下技术用于区分已经被占用的资源:

  • 解调sidelink控制信道传输
  • sidelink测量
  • sidelink传输检测

研究了以下技术用于sidelink资源选择:

  • UE怎么为PSCCH以及PSSCH选择资源
  • UE使用哪些信息进行资源选择流程

5.3.1.2 Mode2(c)

针对超出范围的运营场景,在每一个资源池中预先配置1个至多个sidelink传输资源pattern。

针对覆盖范围内的各种运营场景,“Mode 2(c)被基站按照每个俄国资源池的需求配置一个或者多个sidelink传输资源pattern所采用。”

发送单元若仅配置了一个传输资源模式,则无需执行感知流程;若配置了多个传输资源模式,则发送单元可能执行感知流程

一个“pattern”被定义成时频资源的大小以及位置,以及资源的数量

5.3.1.2 Mode2(d)

在组播侧连通信中,能够通过UE-A向其所属的服务基站以及其他单元发送信息;此外,在这一架构下,gNB会通过特定机制向每个单元分配独立的资源池;需要注意的是,该系统无法更改这些预先配置好的参数,同时,各单元间无需建立物理连接;具体配置信息会通过高层的控制信道进行传输;所有这些功能均依赖于单元设备自身的处理能力和相关参数设置.

5.4 L2/L3协议

未完待续......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