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寻过的考研(华科计算机)
——痛并快乐着
我的基本情况 :
我是一名来自武汉市的应届毕业生。考取了2012年的研究生。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被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录取。
初试成绩:政治:61分 英语:63分 数学:138分 专业课:124分 总分:386分
我的考研经历 :
高考失利后,在一所非985/211的高校就读后很早就下定考研决心。早些时候就决定要考研了,并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起。到了大三寒假时就开始每天早晨背单词,并有时间的话也会复习高数教材及课后习题。然而由于课程众多的原因使得复习进度并不快。那时班上有两位研友都是班上的同学:一位报考上海大学另一位报考华科而我们三人都是都没有女朋友的人因此经常一起到教室复习为了方便大家常会去那里自习当时学院每年会在快暑假的时候开放一间专门用于考研的同学的教室后来发现只有在开课的时候才会开放
大约在五月份的时候
转眼间已经是暑假时节了。暑期成为考研复习的最佳时机(尽管天气炎热)。因为那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考研中去。以下是我的暑期作息安排作为参考。
8:00****起床(我太懒了)
下午三点左右到达自习室,在走廊上慢慢走过去,并且抱着英语单词书或新概念教材阅读一到的时候发现走廊上人声鼎沸……
9:10 回自习室,做数学
11:00 吃午饭
11:30 回自习室,再看会儿书
13:00 睡觉了,哈哈
14:00 午休结束,继续奋战数学
17:00 吃完饭
17:30 回自习室,做数学
22:50 回寝室
这是我为暑假制定的时间管理计划。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每天都在进行高强度的数学训练?是不是忽略了专业课和政治复习呢?其实在这个阶段确实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基础,并且对于考研来说,数学成绩往往能拉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暑假期间我会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复习中去,并计划等到大四上学期再集中精力准备其他科目。同时在此提醒各位研友,在进行考研复习时应当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并建议大家尽量避免过于激进的学习方式以确保后期能够顺利应对考试压力。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观点是:是否应该过早开始系统性复习?经过自己的实践我发现提前规划确实有助于提高效率,并且对于像数学这样的学科而言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我认为尽早开始准备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从9月份起启动专业课复习工作,在计算机专业考试科目众多的前提下,在初步阶段我就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进度安排表。具体说明就是每天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任务。同时也不可忽视基础科目:英语和数学。早晨时段则固定用于英语学习,并将剩余时间分配给专业课程的学习;晚上则重点放在数学知识的巩固上。经过大约两个月时间系统地完成了所有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全面复习工作。我的学习策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在每章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先通读教材并做好预习笔记;其次会梳理整理高分笔记中的核心知识点;最后则是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意外的小插曲:即申请保研资格。按照我的学术成绩而言,在我们专业的优秀学生中都难以获得保研资格;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班级中有一位同学同样具备较高的专业成绩却未能申请到保研资格。回想起来,在大一学年期间我曾因挂科而未能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值得提到的是,在我们三人共同考研的过程中有一位同学同样选择了继续考研道路;他个人则认为考研过程过于繁重不堪因而选择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到了11月份,我才开始着手复习政治课程。心里总是有些忐忑不安,毕竟这是考研的关键一环。然而,别人普遍比我的复习时间更早一些。为了系统地掌握知识,我便购买了两本教材,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练习。临近考试时才发现课本还没完全看完。哎呀,快到考试的时候啦!为了提高命中率,我先集中精力完成所有选择题。对于大题目则暂时搁置不看,大概翻看一下也不会太影响整体进度。至于当年那些热门考题嘛……那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啦!
今天是准备应考的关键日子。我前往同学家作客,并且节省了一些费用。他一直关心着我的生活起居。这使得我在应考期间不必操心饮食起居的问题。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政治考试相对顺利,在大题上表现尚可;英语部分则让人担忧,在考试后几乎看不到及格的希望;数学成绩还可以接受,在完成所有题目后无需过多纠结答题是否正确;专业课的表现令人担忧,在面对试题时往往急于作答却难以确保准确性。总结起来这次应考的经历确实让人感到沮丧
新学期伊始,在校期间结合实践课程等待成绩公布。华科的录取成绩于2月22日下午五时许发布。下午四点整时,在线讨论区 already buzzed with excitement as classmates shared their考研捷报. 我在实验室入口处常常因无法访问而心急如焚, 不过有同学表示她所在实验室是可以访问的, 就请她代为查询. 待到五点钟时, 终于等到官方发布的查询页面——华科网站上, 查到的成绩与同学们分享的一模一样. 看到自己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心中有数不清的喜悦与感动.
在成绩公布后的第二天,我便从当当网上购买了用于复试的书籍.由于我的两门复试课程都是之前未曾接触过的专业内容,因此导致我在毕业实习期间并未投入太多时间,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备考复习上.为了集中精力备考复试,每天我会利用白天时间系统地复习教材内容,并结合 evening sessions进行实践操作.然而,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也曾因进行毕业实习而暂时中断了复习计划.
华科于3月26日正式开始复试,在此期间由于我的室友都在寝室休息,因此我不得不与大学同学共同租住于华科内部的一间宿舍里。当晚6时至8时半的笔试环节相对顺利,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校并未开设这两门课程(尤其是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因此考试内容多为考生共同掌握的基础知识范畴。次日上午9时至10时半进行上机测试,在这过程中我的表现堪称灾难性——由于粗心大意将许多题目看错导致只能完成其中的一半内容。随后进行的是英语听说测试环节,在得知自己在较早进入面试序列后便匆匆赶往测试点,在此过程中我不得不面对一段VOA听力材料的挑战——尽管事先未作充分准备但我仍能听懂其中几个关键术语并就主要内容作出简短阐述随后通过联想的方式继续完成了后续测试任务。紧接着 interviewer给了我一份试题材料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审阅并选择一篇较为熟悉的文章然而当我拿到手后却感到无从下手——只知道这份试卷中的试题均涉及某一特定算法且具体内容尚不清楚面试官会关注什么问题等于是我便心有余悸地快速浏览了一遍最终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该算法时我却感到一时语塞——只好向监考人员表示抱歉并因紧张情绪难以平复而离开考场返回校园参加体检(整个过程实在太过紧凑以至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悬念)。下午报到当天在校计算机研究生办公室门口贴出了各实验室的具体复试时间安排表其中冯丹实验室是我所申请的第一个也是今晚六时将在光电实验室进行初步面试的部分安排令人倍感期待——于是乎便特意向一位同样备考的同学借用了他的自行车(考研期间他给予了我许多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漫步校园间感受着华科校园的巨大规模骑车前往指定地点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晚上六时许便驱车赶往光电实验室准备参加面试到此地后发现自己的到来时间尚算得早周围并没有其他人也正处在等待应考的状态随后当冯教授莅临现场并发出一阵气场强大的问候后我便开始了紧张而愉快的自我介绍环节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感到任何压力反而能够从容自然地与考官展开深入交流最终顺利完成了此次考研面试值得注意的是华科实验室通常不会就专业相关问题进行过多询问而是更多地关注考生的基本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
为什么会选我们这个实验室?
知道我们实验室是做哪方面的吗?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方向啊?
**
考了软考没?
为什么没考?是不屑于考吗?
英语怎么样?
四六级考得怎么样?
好像没听说过你们这个专业?
大学期间做过哪些课程设计?
到了第二天中午十一点左右, 实验室的录取名单在公布, 共接收了33份申请, 录取17人, 其中2人被录取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考研结果终于尘埃落定了, 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忆起过去的半年时光, 自己那份付出, 真正做到了: 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与努力. 真的如此啊!
我的考研计划 :
政治篇:
政治无需过度担心。回想起来,在复习初期我也曾对政治感到焦虑。然而许多同学早在考前几个月就开始着手政治复习工作。等到11月底才正式投入政治复习的节奏。为此我特意购买了《命题人1000题》习题册和《核心考点精讲》教材,在学习核心考点的同时配套练习,《命题人1000题》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题训练素材。快临近考试时,在学校书店可购买各机构的考研预测套卷作为补充练习。
英语篇:
记得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常常听说这样一个现象:考研英语难度较大,在50分以下尤其困难。这也促使大家在复习英语时格外用功。我的英语水平属于中下等,在当时的学习环境下确实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我也购买了一些相关书籍(包括考研1号的基础90篇),但个人觉得这类书籍难度较高,并未深入研究太多内容。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主要以记忆单词和学习新概念为主(每天早晨都会抽时间记忆单词),并在十月份左右开始系统地进行真题训练(虽然也买过一些辅助书籍如《考研阅读基础90篇》)。尽管如此,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并未像其他同学那样投入大量时间进行专项训练(特别是阅读理解部分),因此对这块内容掌握得并不扎实。不过我也清楚地认识到:单靠死记硬背是无法真正掌握这门外语的精髓的。因此即使现在有些担心自己在这块上投入的时间不够多(毕竟与那些做了大量真题的同学相比),我还是认为只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并适当积累就会有不错的收获的。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我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我们班有几位同学最终实现了总分过线的目标(虽然只有一人未能通过数学与专业课),而另一些同学则因这两门科目不及格而错失了宝贵的考试机会。(不过具体情况可能因人而异)
数学篇:
学习数学时,并非只靠做题就能取得好成绩;而完全不做题则必定无法掌握好数学知识。多年来我始终将其视为自己的座右铭。(当然了如果是个数学天才的话请忽略那句话好了)
专业课篇:
计算机的专业课程难度较大,涉及大量教材内容,通常采用全国统考的方式进行考核.然而,无论考试形式如何变化,系统的复习过程必须细致耐心.具体方法是:按照教材内容完整梳理并完成全部高分笔记本;学习完某一章节后完成对应章节的高分笔记本总结,并在笔记本上记录重点知识点;完成后再次详细梳理并练习所有整理好的知识点;最后阶段进入模拟实战训练:首先完成天勤论坛模拟试题集目的练习;随后从网络资源中下载并打印王道论坛提供的6套模拟试题;完成后系统回顾知识点以便查漏补缺.
我的考研资料 :
政治:
肖秀荣的《命题人1000题》
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背诵》
《考研政治大纲解析》
考前一个星期各机构的预测
英语:
考研1号的《阅读基础90篇》
张剑的《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
新东方的考研英语词汇
数学:
李永乐的《考研数学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曹显兵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
李永乐的《数学基础过关660题》
李永乐的《数学复习全书》
陈文灯的《数学复习高分指南》
蔡子华的《考研数学必做客观题1500题精析》
蔡子华的《考研数学必做主观题500题精析》
蔡子华的《考研数学历年真题精析》
李永乐的《考研数学全真模拟经典400题》
李永乐的《最后冲刺超越135分》
专业课:
天勤论坛的《计算机考研高分笔记系列》
王道论坛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真题精析》
天勤论坛的《终极八套模拟卷》
王道论坛提供一套六套考研模拟练习题集,在考前一个月内从网络上获取并打印这些试题以便练习,并于今年成功命制了一道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相关的题目
我的结束语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并不罕见。无论结果如何,请记住:只要我全力以赴就会有所收获!在最困难的时候,请相信家人朋友的支持与关爱是我前行的动力源泉!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在她陪伴下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工作热情!她的支持与鼓励是我重拾信心与希望的根本原因!所以请记住:无论何时,请不要放弃那些爱你的人的支持与鼓励!他们将是你最坚强的力量源泉!
[...]
同学们,加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