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以太网协议 | ARP协议详解-ARP报文结构解析

阅读量:

笔者在 FPGA 上用到以太网,记录以下知识点,同时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文中有什么错误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目录

一、ARP协议在以太网中传输的帧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 数据包每个部分介绍:

三、ARP 请求抓包截图


一、ARP协议在以太网中传输的帧结构如下图所示:

ARP帧结构

二、 数据包每个部分介绍:

  1. 以太网目的地址(6Byte):当发送 ARP 请求时此处全为1 (FF:FF:FF:FF:FF:FF),即为广播地址。当发送 ARP 响应时,此处即为目的端 MAC 地址。
  2. 以太网源地址(6Byte):发送 ARP 请求的 MAC 地址,为本机 MAC 地址。
  3. 帧类型(2Byte):表示的是后面的数据类型,ARP 请求和 ARP 应答这个值为 0x0806 。
  4. 硬件类型(2Byte):硬件地址不只以太网一种,是以太网类型时此值为1。
  5. 协议类型(2Byte):要映射的协议地址的类型,要对IPv4地址进行映射,此值为0x0800。
  6. 硬件地址长度(1Byte):即为 MAC 地址长度 6 Byte。
  7. 协议地址长度(1Byte):即为 IP 地址长度 4 Byte。
  8. 操作(2Byte):值为1,表示进行ARP请求;值为2,表示进行ARP应答;值为3,表示进行RARP请求;值为4,表示进行RARP应答。
  9. 发送者硬件地址(6Byte):这是本机的 MAC 地址,与第二个字段相同。
  10. 发送者 IP 地址(4Byte):这是本机的 IP 地址。
  11. 目标硬件地址(6Byte):在发送 ARP 请求时,还不知道目的端的 MAC 地址,所以此处全为 0 ( 00:00:00:00:00:00 )。当发送 ARP 请求报文是,此处即为目的端 MAC 地址。
  12. 目标 IP 地址(4Byte):目标端 IP 地址。

三、ARP 请求抓包截图

1. ARP 请求数据包结构

2. ARP 响应数据包结构


参考:

1. TCP/IP协议——ARP详解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