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以太网之ARP协议(八)

阅读量:

->返回总目录<-


目录

一、概要

二、ARP的工作机制

三、ARP数据帧


一、概要

当前网络通信系统多采用基于IP地址的主机标识机制进行数据传输,在数据链路层则采用以MAC地址作为节点地址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不同设备间是如何实现基于IP地址对应主机 MAC 地址确认的技术实质即为此。

ARP是一种基于目标IP地址的技术,用于确定下一数据分包应由哪个网络设备转发的机制。当目标主机无法通过当前网络直接到达目的宿主时,该技术可以通过查询下一跳路由器的相关信息来完成通信过程。

二、ARP的工作机制

ARP是借助ARP请求与ARP响应两种类型的包确定MAC地址的。如下图所示:

ARP的工作流程:

在主机A准备发送IP数据包之前,在本地ARP缓存中核对是否存在对应主机B的ARP条目。若有相关记录,则立即发送该IP数据包。

(2)主机A本地没有主机B的ARP缓存项,开始广播发送ARP请求;

当主机A向主机B发送ARP请求时,主机B通过获取自身IP地址并通过单播机制恢复与主机A的ARP响应。

(4)主机A收到ARP响应后,将[IP,MAC]缓存到本地APR表中,发送IP数据包;

三、ARP数据帧

(1)硬件类型:2字节,用来定义运行ARP的网络类型;以太网的类型未0x0001。

(2)协议类型:2字节,用来定义使用的类型,对于IPv4协议类型为0x0800。

(3)硬件长度:1字节,标识硬件地址长度,对于以太网的值为6。

(4)协议长度:1字节,标识软件逻辑地址长度,对于IPv4的值为4。

操作码字段由两字节组成,在数据包中标识其类型信息。该字段用于分类数据包内容并指导其传输路径。现有分组类型共有两种:一种是用于发送 ARP 请求的数据包(编码为十六进制中的 01),另一种则是针对相应回应的数据包(编码为十六进制中的 02)。

(6)源硬件地址:可变字段,发送方的硬件地址,以太网中该字段长度为6字节。

(7)源逻辑地址:可变字段,发送方的逻辑地址,IPv4中该字段长度为4字节。

(8)目的硬件地址:可变字段,接收方的硬件地址,以太网中该字段长度为6字节。

(9)目的逻辑地址:可变字段,接收方的逻辑地址,IPv4中该字段长度为4字节。


->返回总目录<-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