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机器人国际学术顶会IROS一些见闻和感受
2018 IROS会议持续五天,在马德里圆满闭幕。本次会议期间,作者就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本次研究的主要兴趣集中在人形机器人(Humanoids)、腿足式机器人(Legged Robots)、articulation actuation(articulation actuation)、under-actuation(under-actuation)以及mechatronics design(mechatronics design)等方面。这些观察与心得自然聚焦于上述领域内。
以上为完整改写版本
从IROS的角度来看,当前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视觉与自主驾驶等技术上。
近年来也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机器人制造工艺明显提高
涉及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中小型企业的范围内(不包含像KUKA、ABB等大型企业)。在前几年IROS与ICRA展览会上展示的机器人设备相对较为"粗糙"——存在明显的金属表面处理问题,在电气线路外露的情况下使用了大量成本低廉但结构简单的3D打印件。然而到了今年,在整体制造工艺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提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下
:


部分展会上的机器人(此处部分图片取自罗秋月(南特中央理工),感谢)
给人一种整体印象的是——巨额资金注入与工业界的支持与投入不断汇聚于机器人领域,在技术进步推动下正逐步接近产品化的阶段
国家 &地区间机器人发展情况和特征
今年IROS按照投稿人联系单位(Affiliation)所在国家的论文数量的前8名如下: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中国(包括港澳,不包含台湾)-韩国
非常可喜地看到,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越了瑞士、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总体数量已经跃居到了第七名。(但总体数量第7这样还是不符合中国目前的整体国力和经济情况,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我个人感觉韩国最近几年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非常地迅猛, 今年韩国新推出了一款线驱动的双臂机器人,近距离接触后整体的制造工艺和水平让人非常惊艳,(即为上一个段落提及到的来自KOREATECH的AMBIDEX):

AMBIDEX L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keFg90BsI
要说说某地区特征的话,最为显著的就是美国与欧洲在机器人领域上的不同
四足领域即将进入白热化竞争
此次IROS了解到多个四足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动态与规划:
波士顿动力的Raibert表示, 年后将会推出具备视觉与操作能力的Spotmini系列, 售价介于40至50万美元之间;
苏黎世联邦理工(ETH Zürich)的Marco Hutter指出, 将依托ANYmal平台筹备一场类似于2015年达拉斯机器人挑战赛(DARPA Robotics Challenge) 的国际比赛;
MIT的研究员Sangbae Kim透露, 将对外提供其 MIT Cheetah Mini 硬件平台(仅限学术合作) ;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杭州宇树科技(Unitree)推出的 Laikago 以及意大利技术研究院(iit)开发的 HyQ 2 Max;
浙江大学(ZJU)的绝影;


部分四足机器人
在四足领域方面不久面临的硬件垄断将迎突破
了解更多干货文章,关注八斗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