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2025年-1月搜索:

阅读量:

1.7:

@Around("addAdvice()") 是 Spring AOP(面向切面编程)中的一个注解,用于定义一个环绕通知。环绕通知可以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前和之后都进行一些操作,甚至可以决定是否继续执行目标方法。

具体解释如下:

@Around :这是Spring AOP中的一个注解,表示这是一个环绕通知。环绕通知可以控制目标方法的执行,包括在方法执行前后添加额外的逻辑。

"addAdvice()" :这是一个切入点表达式,指向一个名为 addAdvice 的方法。这个切入点表达式定义了哪些方法会被这个环绕通知所拦截。在这个例子中,addAdvice 方法是一个空方法,它通过 @Pointcut 注解来定义切入点。

中文解释

复制代码
 * `@Around("addAdvice()")` 表示在匹配 `addAdvice` 切入点的所有方法上应用环绕通知。
 * 当这些方法被调用时,环绕通知会先于目标方法执行,然后执行目标方法,最后再执行环绕通知中的后续逻辑。

总结来说,@Around("addAdvice()") 的作用是在匹配 addAdvice 切入点的所有方法上应用环绕通知,允许你在目标方法执行前后插入自定义的逻辑。

1.13

mongosh 是 MongoDB Shell,用于与 MongoDB 数据库进行交互。--port 选项用于指定连接到 MongoDB 服务器的端口号。

在您的命令中:

mongosh --port 28017

您正在尝试通过端口 28017 连接到 MongoDB 服务器。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信息和提示:

默认端口 : MongoDB 的默认端口是 27017,而不是 28017。如果您的 MongoDB 实例运行在默认端口,您可以省略 --port 参数。

mongosh

指定主机 : 如果 MongoDB 服务器不在本地主机 上运行,可以使用 --host 选项指定主机名或 IP 地址。例如:

mongosh --host 192.168.1.100 --port 28017

身份验证 : 如果 MongoDB 启用了身份验证,您可能需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使用 --username--password 选项:

mongosh --host localhost --port 28017 --username yourUsername --password yourPassword

URI 连接字符串 :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完整的连接字符串,包括所有必要的参数:

mongosh "mongodb://yourUsername:yourPassword@localhost:28017"

检查端口是否正确 : 确保 MongoDB 服务器确实在指定的端口(28017)上运行。如果不是,请相应地调整端口号。

防火墙设置 : 确保服务器上的防火墙允许通过指定端口进行通信。

如果以上方法仍然无法解决问题,请检查 MongoDB 服务器的日志文件以获取更多错误信息,并确保 MongoDB 服务已正确启动并在预期的端口上监听。

openssl rand -base64 756 > /data/mongo.key

这条命令使用 OpenSSL 工具生成一个随机的 Base64 编码字符串,并将其保存到指定文件中。具体解释如下:

  1. openssl: 这是 OpenSSL 工具的命令行接口,用于执行各种加密操作。
  2. rand: 这是 OpenSSL 的一个子命令,用于生成随机数据。
  3. -base64: 这个选项告诉 OpenSSL 将生成的随机数据进行 Base64 编码。Base64 是一种基于 64 个可打印字符来表示二进制数据的编码方式。
  4. 756: 这是要生成的随机字节数。在这个例子中,OpenSSL 会生成 756 个随机字节的数据。
  5. > /data/mongo.key: 这个部分将前面生成的 Base64 编码字符串重定向输出到文件 /data/mongo.key 中。如果文件不存在,它会被创建;如果文件已经存在,它会被覆盖。

总结起来,这条命令的作用是生成一个包含 756 个随机字节的 Base64 编码字符串,并将这个字符串保存到 /data/mongo.key 文件中。这在需要生成密钥或随机数据的场景中非常有用。

mongosh --port 28017 -u fox -p fox --authenticationDatabase=admin

这条命令使用 mongosh 工具连接到一个运行在指定端口的 MongoDB 实例,并使用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具体解释如下:

  1. mongosh: 这是 MongoDB Shell 的命令行接口,用于与 MongoDB 数据库进行交互。
  2. --port 28017: 这个选项指定要连接的 MongoDB 服务器的端口号为 28017。如果 MongoDB 服务器运行在默认端口(27017),可以省略这个选项。
  3. -u fox: 这个选项指定用于身份验证的用户名为 fox
  4. -p fox: 这个选项指定用于身份验证的密码为 fox。注意,直接在命令行中提供密码存在安全风险,建议在实际使用中避免这种做法,或者使用更安全的方法来管理密码。
  5. --authenticationDatabase=admin: 这个选项指定用于身份验证的数据库为 admin。通常,用户信息存储在 admin 数据库中,但也可以是其他数据库。

总结起来,这条命令的作用是使用用户名 fox 和密码 fox 连接到运行在端口 28017 上的 MongoDB 实例,并使用 admin 数据库进行身份验证。这在需要通过命令行工具访问受保护的 MongoDB 实例时非常有用。

mongodb://fox:fox@192.168.65.206:28017,192.168.65.206:28018,192.168.65.206:28019/admin? replicaSet=rs0

这条连接字符串用于连接到一个 MongoDB 副本集(Replica Set),并使用指定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具体解释如下:

  1. mongodb://: 这是 MongoDB 连接字符串的协议部分,表示这是一个 MongoDB 连接。
  2. fox:fox@: 这是用于身份验证的用户名和密码。在这个例子中,用户名是 fox,密码也是 fox。注意,直接在连接字符串中提供密码存在安全风险,建议在实际使用中避免这种做法,或者使用更安全的方法来管理密码。
  3. 192.168.65.206:28017,192.168.65.206:28018,192.168.65.206:28019: 这是副本集中三个节点的 IP 地址和端口号。每个节点的格式为 IP:PORT。在这个例子中,副本集有三个节点,分别运行在端口 28017、28018 和 28019 上。
  4. /admin: 这是要连接的数据库名称。在这个例子中,连接的是 admin 数据库。
  5. ?replicaSet=rs0: 这是查询参数,指定要连接的副本集的名称为 rs0

总结起来,这条连接字符串的作用是使用用户名 fox 和密码 fox 连接到运行在 IP 地址 192.168.65.206 上的 MongoDB 副本集,该副本集包含三个节点,分别运行在端口 28017、28018 和 28019 上,并使用 admin 数据库进行身份验证。这在需要通过命令行工具或应用程序访问受保护的 MongoDB 副本集时非常有用。

mongodb://fox:fox@192.168.65.174:28017,192.168.65.174:28018,192.168.65.174:28019/test? authSource=admin &replicaSet=rs0

这条连接字符串的作用是使用用户名 fox 和密码 fox 连接到运行在 IP 地址 192.168.65.174 上的 MongoDB 副本集,该副本集包含三个节点,分别运行在端口 28017、28018 和 28019 上,并使用 admin 数据库进行身份验证。连接成功后,将访问 test 数据库。这在需要通过命令行工具或应用程序访问受保护的 MongoDB 副本集时非常有用。

在Linux系统中,**/etc/passwd/etc/shadow**是两个关键的系统文件,它们分别存储了用户账户的基本信息和加密后的密码信息。

etc/passwd :该文件包含了用户的基本信息,如用户名、用户ID(UID)、组ID(GID)、用户的主目录以及默认的Shell等。这个文件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读的,因此可以公开查看系统中的所有用户信息。

etc/shadow :该文件则专门用于存储用户的密码信息,包括加密后的密码、密码最后一次被修改的时间、最小修改时间间隔、密码有效期、密码需要变更前的警告天数、密码过期后的宽限时间、账号失效时间以及一个保留字段。由于这个文件包含了敏感的密码信息,因此只有root用户可以读取,以确保安全性。

总的来说,这两个文件共同构成了Linux系统中用户账户管理的基础,其中/etc/passwd提供了用户的公共信息,而/etc/shadow则保护了用户的密码安全。

WebLogic是一个基于Java的企业级应用服务器

WebLogic是由美国Oracle公司出品的,它是基于Java EE(之前称为J2EE)架构的中间件。作为一个application server,WebLogic主要用于开发、集成、部署和管理大型分布式Web应用、网络应用和数据库应用。它是用纯Java开发的,并且全面支持Java EE规范,包括JSP、Servlet、EJB、JMS、JDBC、XML等。

WebLogic的特点在于其高可用性、可伸缩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应用。它提供了企业级的支持,包括事务管理、安全性、集群和负载均衡等特性。此外,WebLogic还拥有完善的管理控制台,可以方便地配置、管理和监控服务器和应用。

总的来说,WebLogic是大型企业和组织在构建复杂业务系统时常用的关键组件之一。

chmod 600 /data/mongo.key 这个命令用于更改文件 /data/mongo.key 的权限。具体来说,它将该文件的权限设置为只读和可写,但只有文件的所有者 才能访问。

在 Unix 和 Linux 系统上,权限是通过三个八进制数字来表示的。每个数字分别代表文件所有者、文件所属组和其他用户的权限。这些权限包括读(r)、写(w)和执行(x)。

  • 第一个数字 6 表示文件所有者的权限:4(读) + 2(写) = 6(读写)
  • 第二个数字 0 表示文件所属组的权限:没有任何权限
  • 第三个数字 0 表示其他用户的权限:没有任何权限

因此,chmod 600 /data/mongo.key 的意思是:

  • 文件所有者可以读取和写入该文件。
  • 文件所属组和其他用户没有任何权限访问该文件。

这个命令通常用于保护敏感文件,如密钥文件、配置文件等,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在MongoDB中,Priority = 0通常用于仲裁节点或延迟节点 ,这些节点不参与主节点的竞争。

在MongoDB的副本集中,priority属性决定了一个节点成为主节点(Primary)的优先权。优先级的值范围是0到100,数值越高,优先权越大。默认情况下,所有副本集成员的优先级为1。如果某个节点的priority被设置为0,那么这个节点不会成为主节点,这通常用于仲裁节点或者延迟从节点。

要设置或修改节点的优先级,可以使用MongoDB的命令行工具。首先,需要获取当前副本集的配置:

rs.conf()

然后,可以查看并设置特定节点的优先级。例如,要将成员数组中索引为2的节点的优先级设置为3,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cfg = rs.conf() cfg.members[2].priority = 3 rs.reconfig(cfg)

注意,这里的索引是基于成员数组中的位置,而不是节点的_id值。

此外,修改现有副本集成员的优先级时,必须确保新的优先级不高于当前主库的优先级,否则可能会导致手动的主库切换。

总的来说,priority属性是MongoDB副本集配置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帮助管理员控制哪些节点可以成为主节点,从而维护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

1.14 :

cfg = rs.conf() 2 cfg.members[1].priority = 0 3 cfg.members[1].hidden = true 4 #延迟1分钟 5 cfg.members[1].secondaryDelaySecs = 60 6 rs.reconfig(cfg)

这段命令的作用是配置MongoDB副本集的特定节点,使其成为延迟备份节点,并隐藏该节点 。具体解释如下:

获取当前副本集配置cfg = rs.conf() 这行代码用于获取当前MongoDB副本集的配置信息。

设置优先级为0cfg.members[1].priority = 0 将副本集中索引为1的节点的优先级设置为0。优先级为0表示该节点不能成为主节点(Primary)。

设置节点为隐藏cfg.members[1].hidden = true 将该节点设置为隐藏节点。隐藏节点对客户端应用程序不可见,但仍然可以参与副本集的选举和复制操作。

设置延迟时间为60秒cfg.members[1].secondaryDelaySecs = 60 将该节点的延迟时间设置为60秒。这意味着该节点的数据复制将比其他从节点落后60秒。

重新配置副本集rs.reconfig(cfg) 使用修改后的配置重新配置副本集。

总的来说,这些命令通常在连接到MongoDB副本集的主节点的命令行界面中输入。执行这些命令时需要小心,因为它们会改变副本集的配置,可能会影响到副本集的高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在生产环境中进行此类操作时,建议在维护窗口期间进行,以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在MongoDB中,预投票阶段(preVote)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解决网络分区时可能出现的Term值激增问题

在分布式系统中,如MongoDB副本集,节点之间需要通过选举过程来选出一个主节点(Primary)。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节点都会增加自己的Term值,以表示它认为当前的领导周期。如果网络分区发生,不同的分区可能会各自选出一个主节点,导致数据不一致和冲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MongoDB 3.2版本引入了预投票阶段。在预投票阶段,当一个节点想要成为主节点时,它会先向其他所有节点发送预投票请求。如果收到大多数节点的赞成票,那么这个节点才会正式发起选举并增加自己的Term值。这样,即使发生网络分区,只有获得足够多数赞成票的节点才能成为主节点,从而避免了Term值的激增和数据不一致 的问题。

总的来说,预投票阶段的引入是MongoDB在保证数据一致性和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一个重要改进。

1. 选举超时检测机制

  • electionTimeoutMillis是MongoDB中用于配置选举超时时间的参数,它定义了主节点(Primary)在失去与大多数从节点(Secondary)联系后,等待多长时间再进行重新选举。
  • 为了避免多个节点同时认为主节点失效并尝试发起选举,导致“脑裂”(split-brain)现象,MongoDB引入了随机偏移量来错开不同节点的选举时间。

2. 随机偏移量的作用

  • 随机偏移量的引入意味着即使两个或多个从节点几乎同时检测到主节点不可达,它们也不会立即同时开始选举。
  • 这个偏移量大约在10~11.5秒之间,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窗口,足以让网络延迟、时钟同步误差等因素造成的微小差异累积起来,从而显著降低多个节点同时启动选举的概率。
  •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因网络分区或短暂的通信中断而导致的不必要的重复选举,提高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数据一致性。

3. 提升成功率

  • 当一个从节点决定发起选举时,它会等待一段由electionTimeoutMillis加上随机偏移量构成的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收到其他节点的V1(投票请求)或V2(投票响应),则该节点将认为自己有资格成为新的主节点。
  • 如果多个节点都等待了不同的随机时长后再发起选举,那么它们更有可能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进行,减少了冲突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选举的成功率。

4. 总结

  • 这种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引入随机性来分散潜在的冲突点,使得即使在网络不稳定或者存在短暂分割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只有一个节点能够成功地被选举为主节点,维护了副本集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 同时,这也体现了分布式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策略:通过增加不确定性来对抗不确定性,以达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脑裂” (Split-Brain)是分布式系统中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在涉及主从复制或集群环境中。它指的是由于网络分区导致系统被分割成多个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并且试图继续独立运作。这种情况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服务中断和潜在的数据丢失等问题。

在MongoDB的副本集(Replica Set)中,脑裂具体表现为:

网络分区 :由于网络故障或其他原因,副本集中的部分节点无法与其他节点通信。这可能导致这些节点无法感知到其他节点的状态变化,例如主节点的失效。

多个主节点的产生 :在网络分区的情况下,如果两个或多个分区都认为原来的主节点不可达,并且各自尝试选举新的主节点,那么可能会产生多个主节点。每个分区内的节点都会认为它们自己的主节点是合法的,从而进行数据写入和更新。

数据不一致 :由于存在多个主节点,不同的分区可能会同时修改同一份数据,导致数据不一致。当网络恢复时,解决这种不一致可能需要复杂的冲突解决策略,甚至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服务中断 :脑裂还可能导致服务中断,因为客户端可能无法确定哪个节点是当前的主节点,从而无法进行读写操作。

Redis Stack是一个由多个组件组成的软件套件,旨在为开发人员提供一个强大的平台来构建实时应用程序。 Redis Stack的核心是开源的内存键值对数据库Redis,它通过引入现代数据模型和处理工具扩展了Redis的功能,并提供了完整的开发人员体验。以下是关于redisStack的相关介绍:

核心组成 :Redis Stack Server是由Redis、RedisSearch、RedisJSON、RedisGraph、RedisTimeSeries和RedisBloom等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共同工作以提供丰富的数据处理能力。

功能增强 :除了Redis OSS的所有功能之外,Redis Stack还支持概率数据结构、可查询的JSON文档、在哈希和JSON文档之间的查询、时间序列数据的支持(包括摄取和查询)以及全文搜索等功能。

安装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安装和使用Redis Stack,包括直接下载、使用包管理器或Docker容器。安装后,用户可以利用RedisInsight这一可视化工具来优化和分析Redis数据。

开发支持 :Redis Stack提供了官方的Java、JavaScript和Python客户端SDK,这些SDK还包括了全新的对象映射库套件,使得开发人员可以用更少的代码行实现常见的Redis用例,并与主要的应用框架集成。

未来展望 :Redis Stack将继续发展,可能会添加更多功能,这取决于社区的需求和Redis公司的工程团队的支持。

总的来说,Redis Stack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不仅保留了Redis的核心优势,还通过集成额外的模块和功能,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实时数据处理的挑战。

在MongoDB中,Capped Collection的最大值可以通过指定size参数来配置

Capped Collectio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集合,它有一个固定的大小限制,一旦达到这个大小,最旧的数据会自动被删除以腾出空间给新的数据。这种特性使得Capped Collection非常适合用于存储日志文件或事件数据等需要定期清理旧数据的场景。

要创建一个Capped Collection并设置其最大值,可以使用MongoDB的createCollection()方法,并通过size参数来指定集合的最大大小。例如,以下命令创建了一个名为logs的Capped Collection,并设置了其最大大小为100MB:

db.createCollection("logs", { capped: true, size: 100000000 });

在这个示例中,{ capped: true, size: 100000000 }参数告诉MongoDB我们要创建一个Capped Collection,并且其最大大小为100MB。当集合达到这个大小时,MongoDB将自动删除最旧的文档,以便为新的文档腾出空间。

除了size参数外,还可以使用max参数来指定集合中可以包含的最大文档数。如果同时指定了size和max参数,MongoDB会优先使用size参数来确定集合的最大大小。例如,以下命令创建了一个名为logs的Capped Collection,并设置了其最大大小为100MB或最多包含1000个文档(以先达到的限制为准):

db.runCommand({ collMod: "logs", capped: true, size: 100000000, max: 1000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db.runCommand()方法和{ collMod: "logs", capped: true, size: 100000000, max: 1000 }参数来修改logs集合,并将其设置为Capped Collection,最大大小为100MB或最多包含1000个文档。

WebShell是一种运行在web应用上的远程控制程序,通常由PHP、JSP、ASP或ASP.NET等Web应用程序语言开发。它主要用于网站管理、服务器管理和权限管理等操作

WebShell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文件管理、端口扫描、提权和获取系统信息。这些功能使得WebShell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工具,但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风险。例如,WebShell可 以用来上传大马(大型WebShell),这种WebShell自身封装了许多功能,只需要传递参数即可执行对应的功能,如端口扫描、反弹Shell等。

此外,WebShell的隐蔽性极强,它可以嵌套在正常网页中运行,且不容易被查杀。它还可以穿越服务器防火墙,由于与被控制的服务器或远程主机交互的数据都是通过80端口传递,因此不会被防火墙拦截。在没有记录流量的情况下,WebShell使用post包发送,也不会被记录在系统日志中,只会在Web日志中记录一些数据提交的记录。

总的来说,WebShel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可以用于合法的网站和服务器管理,但也可能被恶意使用。因此,对于网站管理员来说,了解WebShell的工作原理和如何防范其潜在的安全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