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的“三球交汇”原理(北斗卫星定位原理)| 导航电文结构
 发布时间 
 阅读量: 
 阅读量 
文章目录
- 
引言
 - 
I 卫星导航的“三球交汇”原理(北斗卫星定位原理)
 - 
- 基本原理
 - 卫星定位的具体过程步骤
 - 二维图解
 - 三维图解
 
 - 
II GPS的导航电文
 - 
- 导航电文内容
 - GPS卫星导航电文结构
 
 - 
III GNSS接收机 | 资源下载
 
引言
目前,国际上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国GPS、我国北斗系统、俄罗斯GLONASS和欧洲Galileo的定位原理是相同的,均是采用这种三球交汇的几何原理实现定位。


I 卫星导航的“三球交汇”原理(北斗卫星定位原理)
基本原理

利用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通过接收器接收到这些信号并计算其到达时间差,从而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通过借助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来确定位置,将空间中的卫星作为已知点,测量卫星到地面点的距离,然后通过这些距离来确定接收设备在地球表面或空中的位置。
- 导航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
 - 用户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三颗以上卫星信号,测量出用户接收机至三颗卫星的距离,通过星历解算出的卫星的空间坐标,利用距离交会法就解算出用户接收机的位置。

 
卫星定位的具体过程步骤
(1)地球上的北斗用户接收机同时测量自身到至少三颗卫星的距离;

(2)卫星的位置精确已知,各卫星的位置通过导航电文播发给用户;
(3)以卫星为球心,距离为半径画球面;
(4)三个球面相交得两个点,根据地理常识排除一个不合理点即得用户位置。

通常为了修正定位误差,除了使用上述三个卫星之外,还会加入第四颗卫星的信息,以便进行更精确的三维空间定位
二维图解

三维图解


II GPS的导航电文
导航电文内容
GPS 卫星发送的导航电文是每秒50位的连续的数据流,每颗卫星都同时向地面发送以下信息:
- 系统时间
 - 时钟校正值
 - 自身精确的轨道数据
 - 其他卫星的近似轨道信息
 - 电离层模型参数
 - 世界协调时(UTC)数据等系统状态信息。
 
导航电文用于计算卫星当前的位置和信号传输的时间,从而使GPS接收机在接收导航电文后能确定自身的位置。每个卫星独自将数据流调制成高频信号,数据传输时按逻辑分成不同的帧,每一帧有1500位,传输时间需30秒。每一帧可分为五个子帧,每子帧有300位,传输时间为6秒。每25帧构成一个主帧,传输一个完整的历书需要1个主帧,也就是需要12.5分钟。一个GPS接收机要实现其功能至少要接收一个完整的历书。
GPS卫星导航电文结构

III GNSS接收机 | 资源下载
<>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