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
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天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择差
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
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
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21、分子标记:基于DNA冰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它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的进程。
23、自交不亲和性: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24、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25、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
26、自交系: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27、自交衰退:异化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长势弱,抗性差,产量低。
28、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工培养诱导杂种细胞分化形成植株的过程。
29、胚挽救:对一些胚早期败育或因果实发育期短,种胚不能完全发育,可以用组织培养技术使胚继续发育成熟。
30、株选:根据育种目标及相应的选择标准,以特定选择方式采取得选择和淘汰的方法
31、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次年单独种植成一单株小区,根据各株系的表现进行鉴定的方法。
32、混合选择法:指从一个原始混杂的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33、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34、两亲杂交: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单交。多亲杂交:指三个或三个以上亲本进行杂交,又称复交。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先配成单交种,然后将两个单交种杂交,这种多亲杂交的方式
35、远缘杂交: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交。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近缘杂交:一般指不存在杂交障碍的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或变种之间杂交。
36、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37、配合力:衡量亲本系在其所配的F1中某种性状的好坏与强弱的指标。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性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差值一般配合力:某一亲本系与其他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 的某些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
38、诱变育种(引变育种,突变育种):人为的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鉴定直接或间接的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39、选择育种:指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40、多倍体育种:通过增加染色体组数以改造生物遗传基础。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新品种的方法
41、有性杂交育种(组合育种):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养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42、芽变育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43、分子育种:将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选育新品种的途径。
44、雄性不育: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
45、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的系统。
46、雌性系: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47、恢复系:用来给雄性不育授粉使杂种一代品种群体中每个植株恢复雄性繁殖能力纯合自交系。
48、保持系:用来给雄性不育授粉,使每个后代植株继续保持着雄性不有特性的纯合自交系。
49、半致死剂量:照射种子或植物的某一器官成活率占50%的剂量。
50、致死剂量: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导致处理材料全部死亡,这时的剂量称致死剂量。
51、原生质体融合:也称体细胞杂交,指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工培育诱导杂种细胞分化进行植株的过程。
●园艺植物有种的主要目标:
1高产稳产2品质优良3适应性强4抗病虫和除草5不同成熟6机械化生产的适宜性
●园艺植物良种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种3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4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节约能源5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6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
●园艺植物育种的途径(包括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选择有种三个途径)
1种质资源调查2引种3选择育种4重组育种5杂种优势育种6诱变育种7离体培养育种8分子育种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法:1就地保存;划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人工圈护稀有良种单株2种质圃保存3种子保存4离体保存5基因文库保存
●园艺植物繁殖方式;1有性繁殖(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2无性繁殖(分生繁殖、嫁接、扞插、压条)
●育种目标的特点:(1)育种目标的多样性(2)预见品种的高效性(3)供应市场的季节性(4)重视品种的兼用性
●引种驯化意义:(1)引种驯化是栽培植物起源于演化的基础(2)引种驯化是丰富并改变品种结构,提高生活与生存质量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3)引种驯化可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
●引种驯化原则(1)适地适树,即指在适宜的地方栽培适宜的植物,也将适宜植物栽培在适宜地方。(2)改树适地;改变形体,遗传改良。(3)改地适树
●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1)满足育成品种之后生产和市场需要(2)考虑育成品种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充分考虑育种目标的可能性(4)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兼顾(5)处理好目标性状非目标性状的关系
●制定株选标准遵循的原则(1)明确目标性状(2〉区分目标性状的主次(3)掌握适宜的选择标准(4)选种时要注意排除误差
●芽变的特点1芽变的多样性2重演性3稳定性4芽变性状的局限性和多效性
●区分芽变与饰变的分析依据;1变异性状的性质⒉变异体范围的大小3变异方向4变异性状的稳定性5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方法:
(1)染色体加倍。
(2)注意选择选配亲本,同一亲本正、反交的亲和性往往表现不同。
(3)采用染色体较多或染色体倍数高的种作母本杂交亲和性高。
(4)有性媒介法。
(5)特殊的授粉方法;混合授粉法、重复授粉法、射线处理法。
(6)柱头移植和花柱短截法。
(7)化学药剂的应用。
(8)试管受精和雌蕊培养。
(9)采用温室或保护地栽培远缘杂交的材料。
●杂种优势杂交种子生产方法1人工去雄授粉法2利用苗期标记性状制种法3利用化学去雄。剂制种法4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5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法6利用雌性系制种法7利用雌株系制种法
●提高选种选择效果方法1增加群体性状变异幅度2提高性状的遗传力3降低入选率以增大选择强度
●影响实生选种选择效果因素1群体性状变异幅度⒉性状的遗传力3入选率
●有性杂交亲本选择原则1广泛搜集符合育种目标的原始材料,从中精选亲本2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优良性状3明确亲本目标性状,分清目标性状的主次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
●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1)显性假说指是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得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这些显性效应的积累作用(2)超显性假说(3)上位性与杂种优势(4)基因组互补与杂种优势(5)基因多态性与杂种优势(6)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
●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原则;1父母本性状互补2选用不同生态类型亲本配组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4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5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
配组6注意父母本开花期和雌蕊育性
●杂种优势育种亲本选配原则;1双亲的一般配合力高特殊配合力高2双亲性状优良互补3双亲亲缘关系差异适当4双亲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
●配合力主要测定方法及优缺点;主要测定方法;1顶交法:简单易行但不能区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2不等配组法:简单易性且只要每一个亲本配制两个以上组合就可以计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但因其组合数较少所得结果可靠性差3半轮配法:可以准确测定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但因其组数多工作量大
●诱变育种特点和意义;1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谱”创造新类型2适于改良品种个别性状3育种程序简单年限短4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定5与其它育种方法相结合使用将发挥巨大作用。与杂交育种相结合。与远缘杂交相结合,与离体培养相结合
●远缘杂交的特点(1)杂交不亲和性:指远缘杂交时,通常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染色体加倍、注意选择选配亲本、有性媒介法、特殊授粉法、柱头移植和花柱头短接法、化学药剂的应用、试管受精与雌蕊培养(2)杂种不育性:胚的离体培养、嫁接、改善发芽和生长条件(3)杂种不稔性:染色体加倍、回交法、蒙导法、延长培育世代、加强选择、改善营养条件(4)近亲现象和“剧烈分离”
●防止杂交亲本花期不遇,调节花期措施1调节播种期2植株调整3温、光处理4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5生长调节剂
●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1使用经济方便2有一定的专一性3化学诱变与辐射诱变的突变谱很不相同4诱变机制不同5只有化学诱变剂渗透到植物体内才能发生作用
●杂种优势育种与杂交育种异同点;相同点:基本原理与采用的手段相同:都需要进行选择和选配,通过杂交自交的手段以及后代选择的手段,把分散存于各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体上。不同点:1所利用遗传效应不同:前者加性效应和部分上位效应,后者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效应⒉育种程序不同:前者先杂后纯,后者先纯后杂3制种方法不同:前者方法简便、成本低。后者程序复杂、成本高。
●引种可行性分析:1植物生活型 2植物的分布区 3气候相似性 4主导因子 5当地农业经济技术条件
●远缘杂交的特点:1杂交的不亲和性 2杂种不育性 3杂种不稔性 4反亲现象和“剧烈分离”
●为提高辐射育种效果如何选择辐射处理的亲本材料;1应选用具有不同特点的亲本类型材料进行诱变处理2选用的处理材料应避免单一化3处理的亲本材料综合理性应优良而只具有一两个需要改进的缺点4适当选用单倍体原生质体
●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1蕾期人工授粉⒉隔离区自然授粉3钢刷授粉4电助授粉5控制环境CO2浓度6花粉或柱头处理
●自交选育的一般方法1原始材料的搜集鉴定和选择2优良单株的选择与自交3逐代自立选择淘汰4定向选择后代5育成优良自交系
●回交的遗传效应及应用(1)遗传效应增加杂种后代群体内具有轮回亲本性状个体比例增强杂交后代的轮回亲本性状(2)应用﹑增强抗性﹐转育雄性不育系﹐创造新种质④改善杂交材料的性状
●回交育种的方法(1)亲本的选择选配特点:轮回亲本综合性状优良,近一两个性状需要改良非轮回亲本输出性状优良,且由少数基因控制轮回亲本在生产上应具有较长的预期使用寿命④可选用同类型的其他品种作为轮回亲本(2)回交后代处理(3)回交次数(4)回交后代的群体规模(5)回交育种程序
●加速选种进程的主要方法:
(1)正确运用选择方法和选种程序1灵活运用选择方法2圈地设置的增减3适当缩减圃地设置年限。
(2)加速选种的主要方法1利用保护地进行一年多代繁殖选择⒉异地栽培加速繁殖3加速繁殖和提高种子繁殖系数
●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方法:
(1)优良自交不亲和系应具备的条件:
1、高度稳定的花期自交不亲和性 2、较高的蕾期自交亲和指数 3、自交多代生活力衰退不显著。
(2)选育方法:
1、入选的SO代作两种自交 2、选S1代性强,配合力高,综合性状优良的植株
●离体培养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1扩大变异范围。⒉克服远缘杂交的一些障碍3获得体细胞杂种4倍性控制5突变的诱导和离体选择6加速亲本材料的纯化7快速无性繁殖8获得脱毒苗9种植资源的试管保存10可作外源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
●常用选择法
(1)自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单珠、混合选择法
(2)常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单株,混合,单株-混合
(3)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单株-混合选择法,母系选择法、亲系选择法、剩余种子法、集团选择法
●有性繁殖选择方法:混合选择法、单株选择法
●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次年单独种植成一单株小区,根据各株系的表现进行鉴定的选择方法
优点:可以对所选优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消除环境改变引起的误差,提高选择效率,多次单株优选可以定向积累变异,从而有可能选出超过原始群体内最优良单株的品种
缺点;费时费工,需设立专门圃地,异花授粉作物需进行隔离,费用较高,工作程序也很繁杂,对异花授粉进行多次隔离一般易引起生活力衰退,单株选择一次可能种量有限,选出优系后难以迅速用于生产。
●混合选择法:从一个原始混杂的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优点:简单易行省时省力,不需要很多土地劳力及专设的实验圃地就能迅速地从混杂群体中分离出优良类型。在较短时间内可获得较多的繁殖材料便于及早推广,对混合严重的农家品种也可提纯复壮。
缺点:不能鉴别每一个体的基因型的优劣,使得由于环境条件优越而性状表现突出的单株也可选留。但其基因型并非优良从而降低选择效果。
●常规育种与传统育种的关系
(1)传统育种包括资源调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传统育种培养了大量优良品种是主要育种方法。
(2)有些方面有其不可克服的障碍。
(3)胚不能正常成熟或胚败育等通过胚培养技术可得到杂种进而选择优良品种.
(4)离体培养技术与诱变技术相结合可提高育种效率。
(5)离体培养可加速亲本材料纯化,进而倍性控制。
(6)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使育种年限得到缩短,提高育种速率同时可通过基因工程定向培养新品种。
(7)生物技术有种为传统育种提供了一些发展空间但不能代替传统育种,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培育良好品种。
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1分子标记与育种亲本的选择 2分孑标中乌智种r18.cC监测和个体的鉴定 3分子标记与品种鉴定
●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异同点;引种驯化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简单引种就是由于植物本身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状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距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驯化引种是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很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惊细的栽培管理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方法:
(1)品种对辐射敏感性。
(2)正确选用诱变原材料。
(3)确定适用的诱因剂量处理方法。
(4)影响诱变效果的外界环境。
(5)先进的鉴定筛选变体技术。
(6)进一步扩大诱发突变应用范围。
(7)优异突变遗传资源的诱发、鉴定、收集、利用、保存。
(8)与多种育种手段结合。
●辐射诱变与化学诱变的比较:
作用方式:前者射线击中靶分子,不受材料限制;后者溶液渗入材料,有组织特异性。
遗传机理:前者高能射线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后者生化反应引起较多的基因点突变。
变异效果:变异不定向,变异频率低;后者有一定的专一性变异频率。
投资费用:前者专门设施、投资较大;后者成本廉价,使用方便。
●系谱法选择自交系的过程:
(1)原始材料的搜集、鉴定和选择。
(2)优珠的选择和自交。
(3)逐代自交选择淘汰。
●引种的可行性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1)植物的生活型:不同生活型的植物适应性的大小不同,一般来讲,一年生植物大于多年生植物,草本植物大于木本植物,落叶植物大于常绿植物。
(2)植物的分布区:一般分布区越广泛的植物适应性越强。
(3)气候相似性:可以通过计算机将原产地与引种地湿度、降水、光照等主要气象因子进行比较,相似性越大,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4)主导因子:一般来看在植物的整个分布区中变化越小的因子,越有可能是主导因子或限制因子,因为该种植物对此因子的变化很敏感,或者说对此因子要求很严格。
(5)当地农业经济技术条件:外来植物的引种、生产大多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和较高的农业技术、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不加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