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缺陷和软件缺陷的种类
软件缺陷及其分类
软件缺陷的定义
软件缺陷其本质特征是会导致系统或组件无法正常运行的那一类问题。
软件缺陷又被称作Bug,
它们通常存在于计算机软件或程序中,
导致系统或组件无法正常运行,
不符合用户需求的那一类问题。
正确的缺陷报告

在禅道中记录如下

缺陷编号:属于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标识,在禅道等专门的质量管理工具中通常会自动生成这一信息点,默认无需特别关注。
缺陷状态:当前状态即为质量跟踪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记录。
问题描述:简要说明问题发生的基本情况。
操作流程:详细说明如何复现实例的具体操作步骤。
影响范围:评估软件系统因此受到的功能或性能层面的影响程度。
修复紧急程度:直接关系到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分类依据:根据产生原因和根源进行质量分类标准划分。
配置信息;测试环境主要由测试框架提供必要的设备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版本选择以及浏览器版本设置等关键参数设置。

缺陷编号:管理器会自动生成。
缺陷的状态:遵循缺陷的正常处理流程, 涵盖新建. 已打开. 已指派. 已完成以及待解决和完成这两个阶段
故障重演过程:第一步是描述该缺陷的故障重演操作流程,并需包含完整、清晰且精确的操作步骤;第二步是记录并分析实际出现的具体表现出来的结果;第三步是明确期望达到的目标状态。
严重等级:严重等级一般分为关键性问题、主要问题、次要问题和非关键性问题四个等级。其中关键性问题是处于最高级别的严重性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指的是由于缺陷导致的核心业务系统出现稳定性问题的关键性问题(例如系统崩溃或死机现象),这些情况往往会导致核心业务系统出现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主要问题是由于缺陷导致的核心业务系统出现稳定性或功能性异常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指的是由于缺陷导致的主要业务流程无法顺利运行的问题;次要问题是由于缺陷导致的核心业务系统出现功能性异常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指的是由于缺陷导致的小规模或不影响核心业务系统的其他功能性异常情况;非关键性问题是指那些不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任何干扰的问题
优先级:优先级一般分为紧急、高、中和低
缺陷类型:缺陷类型按照一般分类可以分为16类,禅道软件中分为10类
测试平台:根据常规划分原则, 测试环境可划分为操作系统、浏览器以及手机型号三类
Bug生命周期

测试人员最先提交了该软件中的一个缺陷(即所谓的Defect),此时该缺陷在系统中被标记为"新建"状态;
经核实无误后由项目经理将其分配给相关 Developers负责处理;
Dev team收到并开始处理指定缺陷,在完成修复工作后系统将缺陷状态更新至"已修复"阶段;
质量检查部门接手修复后的Defect进行验收;如果一切符合规范则将其正式标记为"已关闭";反之则需将其暂时性地重新分类归档以便后续跟进。
缺陷的八大状态(了解)

新建缺陷提交状态:是指新发现的缺陷被记录到缺陷库中尚未开始处理的过程。
缺陷指派给开发人员处理的状态:是指将识别出的问题明确指定给负责修复的技术人员。
确认为修复可执行的状态:是指缺陷被确认并记录为当前阶段可以直接修复的情况。
由开发人员解决并完成修复的状态:是指经过努力修复后成功解决问题的状态。
不符合标准或质量要求的状态:是指经评估后认为不属于问题范围或不具备修复价值的情况。
短期内无法解决并延迟处理的状态:是指当前条件下无法立即解决的问题需后续跟进处理。
测试通过并确认无误的状态:是指经过测试验证后确定问题已完全解决并不再存在的状态。
虽然问题被解决但仍有残留 defect存在于系统中的情况:是指问题已被解决但未彻底清除仍存在于系统中影响正常运行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