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遥感卫星概述#卫星工程系列

阅读量:

目录

1、遥感定义

2、遥感对象

2.1、对地遥感

2.2、月球遥感

2.3、行星遥感

3、遥感技术系统

3.1、遥感平台

3.2、传感器

4、遥感信息五大过程

5、遥感监测特点


1、遥感定义

遥感(remote sensing, RS),亦即遥远的感知。它是一种远离目标的技术,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遥感技术主要借助某种平台装载着传感器的技术来获取目标对象的各种特征信息,并随后对该等信息进行提取鉴定、整理加工以及分析应用。该技术是一门集成了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型科学。

2、遥感对象

2.1、对地遥感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主要通过空中(包括宇宙空间)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连续观测的技术体系,并涵盖地球整体范围内的信息获取与分析工作。
以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为核心信息传输路径空间,在其上系统阐述遥感技术所关注的信息特征与类型。
地球上所有具有特定反射或辐射波谱能量目标物均为遥感对地观测的主要研究对象。
该技术能够有效收集地球表层系统(如陆地圈层、水圈系统、生物圈群落以及大气圈层)内目标物质的电磁辐射特性数据,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基于这些数据结果的研究成果可为资源调查规划与环境监测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2.2、月球遥感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天然卫星,在近几个十年里逐渐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各国纷纷启动探月计划,在此背景下再次掀起了探月热潮。
中国于2007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CE-1),其首要任务之一是对月面地形进行测绘。
月球探测是一项高度综合的技术活动,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航天技术的进步而且也会促进中国基础科学等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空间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获取到详细的三维立体影像而且还可以分析出有用元素的具体含量以及物质分布的特点。
此外通过研究月壤厚度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与月亮之间的空间环境状况。

2.3、行星遥感

空间探测卫星配备了专门的传感器设备,在太空中获取了大量关于行星大气层以及表面特性的图像和数据资料。这些信息可被用来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包括行星大气分子构成分析、层状结构解析、全球范围内的表面温度变化调查、地形特征分析以及土壤特性及其组成研究等多方面内容。

3、遥感技术系统

3.1、遥感平台

遥感运输系统是搭载传感器进行遥感探测的关键设备,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根据运行高度的不同维度划分,则可分为地面段、航空段、航天段以及航宇段四种类型。具体而言:地面段的主要功能是将传感器安装于各种载具上进行实时监测与采集工作;航空段则侧重于对飞行器上的探测设备进行配置与优化;航天段则是围绕地球运行的各种航天器上配备专门的观测设备;而航宇段则专注于星际飞行器上的远距离探测任务设定。每一类系统均具备独特的优势与应用场景:既可以单独使用发挥核心作用;也可以与其他类型系统协同运作形成多层次的综合观测网络体系

3.2、传感器

传感器作为遥感技术的关键设备,在地球科学观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传感器用于采集并记录地物电磁辐射能量信息。
其中包括光学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等多种设备。
传感器搭载于遥感平台,在其飞行过程中对目标进行成像扫描以获取遥感数据。
传感器性能直接决定着遥感监测识别效果。
其性能主要包括:

  • 电磁波响应特性(如探测灵敏度与波谱分辨率)
  • 空间分辨率与图像几何特征
  • 信号大小与数据可靠性
    现代应用中常用的有美国Landsat系列、法国SPOT系列、印度IRS系列、加拿大Radarsat以及中巴CBERS系列等多种卫星平台。

4、遥感信息五大过程

遥感卫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过程:
首先是电磁波辐射这一基础环节;
其次是传感器数据收集的关键步骤;
随后是观测设备与目标物体之间的重要互动阶段;
接着是将电磁信号有效传递至信号处理模块的关键流程;
然后是利用成像技术生成地理空间信息的核心步骤;
最后是对获取到的遥感影像进行解析及信息提取的重要环节。

5、遥感监测特点

1. 探测距离远,获取远距离的目标信息。

2. 探测范围广,获取信息的范围大。

3. 探测速度快,获取连续动态监测的数据,反映动态变化信息。

4. 探测手段多,可获取海量信息。

5. 应用领域广,经济效益高。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