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设计方案
该文档是智慧交通设计方案,交通设计位于综合交通规划后、道路工程设计前,目标是优化交通系统及设施,实现交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内容涵盖区域交通组织优化(含需求管理、速度管理等)、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素、改善措施)、专项交通设计(公共交通、慢行系统等)、智能交通外场设施(信号灯、电警等)及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隔离设施)设计,强调安全优先、协同设计及智能化应用。

一、交通设计概述
-
定义与定位 * 交通设计是依据规划对交通系统及设施的优化设计,位于综合交通规划后、道路工程设计前 ,涵盖国土空间规划配合、交通改善等场景。
-
目标与理念 * 目标:实现交通安全、出行便利、效率提升、可持续发展 ,兼顾人、车、路关系。
- 理念:遵循先进理论(如安全系统原则),强调以人为本。
-
工作内容与应用 * 内容:交通需求分析、路网功能梳理、设施优化设计。
- 应用:国土空间规划、园区交通组织、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
二、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
设计原则 * 安全优先 :侧重保护行人、非机动车。
- 出行优先:以人和货物移动为核心。
- 可持续发展优先:绿色环保导向。
-
核心内容 * 交通需求管理 :
-
措施:用地规划优化、绿色出行引导、提高小汽车成本(如收费)、行政限制(如限行)。
-
速度管理 :
- 限速值:行人密集区**≤30km/h**,交叉口进口道**≤50km/h**。
- 工程措施:行人过街安全岛、交叉口渠化。
-
交通稳静化 :
- 物理措施:减速带、窄化车道;政策措施:限速立法。
-
微循环设计 :
- 清理支路障碍,设置单行线,降低车速至安全范围。
-
三、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
-
设计要素 * 流量(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叉口类型(十字、T 型、环形等)、控制方式(信号灯、无控制)。
-
改善措施 * 渠化设计 :拓宽进口车道、设置左转待驶区、行人安全岛。
- 信号控制 :单点优化、干线绿波带。
- 智慧化 :交通流感知(激光雷达、视频监控)、车路协同(V2X 通信)。
-
检查清单(部分)
| 检查项目 | 内容 |
|---|---|
| 交通渠化 | 进口车道宽度≥2 米,设置左转待驶区 |
| 交通标志 | 车道数>3 条时设行驶方向标志 |
| 智慧设施 | 设置激光雷达(间隔 200 米)、RSU(200-300 米间隔) |
四、专项交通设计
-
公共交通优先设计 * 线路优化:服务半径300 米(有轨电车)、500 米(公交) ,覆盖面积率≥90%。
-
慢行交通系统设计 * 网络分级:核心、主要、次要慢行网络,配套步行道与非机动车道。
-
建设项目交通设计 * 出入口:不设于主干道,通行能力与周边道路匹配。
- 内部动线:机动车单行 / 环行,与行人动线分离。
-
停车场设计 * 交通组织:分区管理,优先客户车位;路侧停车分色管理(蓝色 - 免费,白色 - 收费,黄色 - 专属)。
五、智能交通外场设施设计
-
设施类型 * 信号灯 :设置于出口右侧,车道数>3 条时增加信号组。
- 电警与卡口 :距停止线 20-30 米,覆盖 3 车道,设抓拍提示标志。
- 智能多功能杆 :整合照明、监控、通信等功能,原则上保留 “路灯杆 + 交通设施杆”。
-
车路协同 * 路侧设备:激光雷达(200 米间隔)、毫米波雷达(300 米间隔)、RSU(200-300 米间隔)。
- 边缘计算:主干道交叉口部署,优化交通流。
六、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
交通标志 * 分类: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标志等。
- 尺寸:警告标志边长70-130cm ,禁令标志直径60-120cm 。
-
交通标线 * 类型:
| 类别 | 示例 | 线宽 | 颜色 |
|---|---|---|---|
| 指示标线 | 人行横道线 | 40-45cm | 白色 |
| 禁止标线 | 双黄实线 | 15-30cm | 黄色 |
| 警告标线 | 减速标线 | 45cm | 白色 |
隔离设施 * 中心隔离护栏:连续设置,起始处设靠右行驶标志。
* 机非隔离护栏:机非混行严重路段设置,宽度≥2.5 米。
关键问题
交通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答:核心目标是根据道路条件优化交通系统,实现交通安全、出行便利、效率提升及可持续发展 ,兼顾人、车、路三者关系,减少环境污染。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主要原则包括安全优先 (保护行人、非机动车)、出行优先 (以人和货物移动为核心)、可持续发展优先 (绿色环保导向)。
智能交通外场设施设计中,车路协同包含哪些关键设备?
答:关键设备包括激光雷达(间隔 200 米)、毫米波雷达(间隔 300 米)、RSU 路侧通信单元(200-300 米间隔)、边缘计算服务器 ,用于实现交通流感知、数据交互及协同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