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科研ABC - 会议海报制作

阅读量:

会议海报制作

  • 1 教学目标

  • 2 概括介绍会议海报制作

  • 3 海报的阅读

    • 3.1 海报的阅读
    • 3.2 分析目标观众以及目的
  • 4 海报的写作分析

  • 5 海报中的实验方法部分

    • 5.1 练习1
    • 5.2 练习2
    • 5.3 练习3
  • 6 海报中实验方法的写作规范

    • 6.1 练习1
    • 6.2 练习2
    • 6.3 练习3
  • 7 海报的结果部分

    • 8.1 主要结论(结构2):
    • 8.2 总结:
    • 8.3 回顾上述三个海报结果部分
  • 8 海报的讨论部分及注意事项

    • 8.1 值得注意的点
  • 9 海报的前言部分

  • 10 海报的致谢及参考文献

    • 10.1 致谢:
    • 10.2 参考文献:
  • 11 海报的内容

  • 12 海报的格式

  • 13 海报的版面设计

  • 14 海报的发布

  • 15 海报构图

    • 15.1 海报设计的六大原则
      • 15.1.1 协调原则
      • 15.1.2 重复原则
      • 15.1.3 联系关系原则
      • 15.1.4 一致原则
      • 15.1.5 延续性原则
      • 15.1.6 添加背景颜色
  • 16 会议海报的展示

    • 16.1 X 展架
    • 16.2 易拉宝
    • 16.3 拉网展架
    • 16.4 展示灯箱
    • 16.5 海报架
  • 17 小结

1 教学目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概括介绍会议海报制作

  • 会议海报:是参加会议的组织或个人,为了详细地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而制作的,主要起展示和介绍作用。
  • 特征:内容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可读性,作品漂亮、美观,能吸引别人的目光。展示研究工作的同时兼具漂亮、美观

3 海报的阅读

3.1 海报的阅读

期刊论文一般包括大量的数据,相对来说,海报的篇幅非常小,因此海报中只能列举其中很小一部分数据。为此对数据的选择需要极其有针对性、代表性。以下图为例,对会议海报的架构、设计理念、内容等信息进行分析。

练习:
a. 观看海报2分钟,提出几个你发现的点,然后进行归纳。
b. 确定海报、标题以及副标题中的主要部分。确定各部分包含的具体信息。
c. 海报中的写作规范。比如标题格式、列表、大写、单位以及缩略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 分析目标观众以及目的

大部分情况,海报的目标受众往往不止一个,大部分会议都会向投稿者发送一个海报指南列表以及指导信息。

会议是主要面向专家学者,还是面向不同的人。

例如,美国化学会国际会议,会议标题表明主要受众,“Colloidal, Macromolecular, and Polyelectrolyte Solutions”很可能是面向专家们,“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dergraduate Research”肯定是面向大学生。

注意:

  • 如果在回忆会议标题以及海报指南之后,仍然不确定正确的目标受众,那么最好以科技工作者为对象。
  • 进行海报制作的时候,需有针对性,面向可能的目标受众。
  • 海报的作用就是当路人经过海报发现了某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之后,停下脚步进行观点交流。

海报的制作是为了更好地交换彼此的观点以及意见,而不是仅仅为了开一次学术研讨会或者展示数据。 —Anholt (199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海报的写作分析

分析组织结构-塔形结构:

  • 前言(塔的地基,搭建起文章的的理论及研究基础)
  • 方法(课题研究中心,承上启下)
  • 结果(和塔尖相似,是课题研究的着重点)
  • 讨论(和塔尖相似,是课题研究的着重点)
  • 致谢(大部分海报具有致谢章节)
  • 参考文献(有些海报有简短的参考文献)

注意:
许多人认为科学家们只需要做好研究工作,而不需要学习写作技能。我是不这么认为的,科学家相比其他职业对写作的要求更高。简明的、有益的、精美的写作可以让你的研究论文得到不同的待遇,也许就是提供资金支持或否决、出版或拒绝出版、接受或办砸了的区别。写作技能对于科学家来说,不仅仅是鼓励去学习的程度,而是强制性的,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
—Bradley F. Schwartz

5 海报中的实验方法部分

因为篇幅的限制,海报并不能向期刊论文一样,提供太多的信息,因此在挑选展示的数据或结果的时候,应选择那些最为反映本质的东西。试想,驻足在海报旁的人观看一篇被大量数据淹没的海报,阅读感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那么就只有放弃,去往下一个了。辛苦的研究工作以及长时间的数据展示准备都化为了泡影,无人问津。
—Alley

方法部分:一般用比较简短的篇幅对先前的工作进行介绍。如果采用了比较先进或新颖的方法,可以加大篇幅。方法部分基本的结构如下图。首先应阐述研究工作用到的材料及方法。“材料”的意思为化学品、溶剂、标准试剂、样品等。“方法”的意思为仪器的选择、实验方法、计算方案

“标明、总结、确定”这些词强调了海报中实验方法的重要性。过长或过复杂的实验方法会导致读者很难在很短时间内理解实验过程中的精髓。提取出关键的一步实验步骤展示在海报中,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5.1 练习1

比较2A和2B,你发现了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从研究内容、组织架构、写作规范(比如副标题、大写、缩写词、括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答:

浏览摘录2A和2B之后,可以发现海报和期刊论文有许多相似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相似点:都展示了实验材料(化学品、样品、试剂等),同时用副标题对结构进行划分;

差异点:在海报中,化学物的命令是通过结构而不是化学物的名称;海报和期刊论文都用副标题作为结构分隔的标志,但在海报中,通常用项目符号或数字列表对实验步骤进行排列(可突出海报中想让别人注意到的某部分,以方便别人对海报或者研究工作的理解。如摘录中的皂化和提取步骤对研究工作比较重要,需在海报中突出,而实验操作方法中的GC-电子捕获、GC/MS-MS仪器只是普通的操作方法,不太重要,不需要在海报中用符号或数字标号。另外,在海报中,一些可变的实验参数的描述通常用项目编号附带描述性短语,而不需要用完整的句子。示意图、图表、图片等应用数字进行由小到大进行标号。)
 图2-1中有一幅海报示意图,内容主要关注于实验方法的发展(纤维改性操作方法改进);而在我们新提及到的摘录2C则是关于方法的应用(如何最优化的对啤酒产品进行检测)。

5.2 练习2

比较图2-1和2C中关于实验方法的描述,指出其异同点?分别从内容、结构、写作规范(比如:副标题、大小写、缩写、括弧等)

下面的例子中展示了关于“α-胺基酸不对称合成”的案例(摘录2D)。在一张海报中,实验方法部分的篇幅非常少,结果展示部分的篇幅占用相对更多。

海报中主要介绍了其有特色的一步合成法:(R)-苯甘氨酰胺1与特戊醛2不对称反应生成氨基氰3。

海报中还介绍了最优化反应步骤(在结果部分,介绍了如何对反应步骤进行优化)。同时,用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并在箭头上给出了反应的基本条件(时间、温度、催化剂等)。反应的步骤用符号列表在方程式之后着重突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3 练习3

复习2A-2D,回答问题:
a.海报中的实验方法部分,哪些信息是着重描述的?哪些信息是简单描述的?请举例。
b.哪些结论可以吸引目标观众的眼球?
c.这些海报是如何按照图3-2中的进行结构发展的?

6 海报中实验方法的写作规范

缩写:缩写词第一次使用均需要进行定义,如“五氟苯,pentafluorobenzene(PFB)”。但某些容易理解的可以不进行定义,比如GC/MS,MeOH,R-OH,Pgas等。
Temperature: temp,saturated:sat`d,and :&。有些化学物的名称的缩写不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不进行定义。进行缩写时,不能过于随意。比如有些时下口语或普通交流时流行的缩写:“before”:“B4”;“for you information”:“FYI”等,不能用于论文、海报等非常正式的场合下使用。需要保证前后一致性,比如“eq”前文的定义为“equation”的缩写,后文不能重新定义为“equivalent”的缩写。

符号或数字列表:在海报中,要么使用符号列表,要么使用数字列表,不建议符号和数字的混用。符号或数字列表之后,一般接完整的句子,首字母大写,句号结尾。也可接短语或不完全句,以小写字母开始,结尾不加句号。

大写:在海报中若出现化学式(NaOH)、缩写词(PCBs)、仪器(Varian 3800 -GC)、化合物(2-methylpropanal)等,需大写。具体的使用规则见美国化学会风格指南(The ACS Style Guide)。

数字和单位:经常会用到具体的单位,如mL、μm、mol、M等。数字和单位之间一般需用空格隔开,但在海报中这个规定并绝对,空格有时可省略。在海报篇幅紧张时,文中的某些字可以用数字进行表述,比如“nine aldehydes”可表述为“9 aldehydes”。

排比句:在海报的实验方法部分,使用排比句有助于观众理解海报展现的研究工作。使用相似的副标题或列表也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动词时态:在海报实验方法部分使用的动词都应用过去时,比如used、exposed、inserted、were stored,应为描述的工作都是过去完成的。

语态和We:在方法部分应尽量使用被动语态,并且避免使用第一人称“W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 练习1

复习摘录2A、2C和2D,完成下列任务:
a.制作一个表格统计上述摘录中使用过的缩写词。你认为哪些缩写词定义过早(在前言部分进行定义),哪些缩写词没有定义?
b.检查摘录中的符号和数字列表。确定是否使用了排比格式?标点符号和大写是否一致?
c.摘录中选择的是过去式还是现在时?是被动语态还是主动语态?举三个例子。

6.2 练习2

以2A、2C和2D为例,假定海报空间不足,完成下列任务:
a.假定空间不足,为节约空间,将符号列表中的完全句改为短语或非完全句(确定标点符号或大小写使用的正确定)。
b.使用容易理解的缩写词,比如“temperature”可缩写为“temp”。
c.缩写数字和单位(哪怕这种格式在期刊论文中是不正确的)。
d.省略一些信息或简明的写作。

6.3 练习3

考虑将海报的实验部分提取出关键的信息,以符号或数字列表的形式编制,而省略掉某些不重要的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 海报的结果部分

和所有的科技报告一样,海报的内容就像在讲一个故事,根据故事线一部部的展开,而结果就是最重要的部分。 —Anholt

  • 结果部分是整个海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 注意:别在结果部分写太多内容,定位相关领域的目标观众,着重描写一到两条关键性发现;要在海报中展示你的未经过基线校正、表格计算、准备分析和准备的原始数据,一切应以通用的发表文献的标准展示数据。
  • 图形(graphics)优于文本:大部分数据都呈现在图表形式中,如图表(figures)、谱图(spectra)等,可加快读者理解数据,并减少海报空间的使用。
  • 图表(figures)优于表格:图表比表格更容易阅读和理解。

海报结果部分写作也应有径可循,可让读者一步步地理解科学故事。下图为海报结果部分的基本结构,在结构1主要对初步的结论进行介绍。介绍初步的结论能够为后续的研究建立自信、打下基础,或者帮助后续的研究工作的展开,比如分析纯度的实验中,初步的结论为“有污染物的存在”,因此决定采用色谱分析方法(建立自信,促进研究),得到主要的结论(色谱分析谱图中表明污染物为xx成分)。因此,结构1是为了结构2和3服务的。通过一步步的可信的结论展示,使观看者逐步理解你的工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1 主要结论(结构2):

  • 使用2到4个图表(伴随着介绍性的文字)介绍研究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结论。需确保的是,这些报道的结果要么已成功,要么即将成功。使用文本突出或总结这些趋势,使用图表显示趋势的差异。在图表中用某些符号或文字,标注出比较重要的地方。
  • 海报的图表中一般都有标题,位于图表的下方或旁边,一般还有一个总标题。

8.2 总结:

  • 结论分为三块:(1)初步结论,(2)主要结论,(3)相关结论。在结构1中展示初步结论,结构2中展示主要结论,结构3中展示相关结论。
  • 对结论分类:文中的哪些数据能够作为逻辑线串联起全文,将这些数据作为初步结论;哪些数据是海报中的点睛之笔或期望得到的,将这些数据作为主要结论。

8.3 回顾上述三个海报结果部分

从摘录3E开始,海报的内容为牛奶中多氯联苯(PCBs)的检测,题目为“多氯联苯的检测:在皂化前后”。阐述研究结论时分为4个步骤,分别用数字列表表示。首选,初步的结论介绍了在皂化之前发生了什么,结果用两个色谱图展示(Figure 1)。第一个色谱图为脱脂牛奶中多氯联苯的检测。第二个图为全职牛奶中多氯联苯的检测。两个测试样品中掺杂的多氯联苯的数量都相同。通过两个图的分析,可得出结论:多氯联苯很难在全脂牛奶中发现,由于基体效应(在全脂牛奶额外的脂肪中保留了多氯联苯)。

主要结论:第二步描述了皂化过程,包含5个最佳的反应条件,列于表1之中。第三步中展示了成功的研究案例:用色谱方法成功的对全职牛奶中的多氯联苯进行了检测(图2)。最本质的结论在文本之中进行了突出:皂化反应增加了多氯联苯在全职牛奶中的的灵敏性。

验证结论:第4步中用相关信息对结果进行了检验,如向读者们展示了:(1)研究结果是线性的并且可靠的;(2)该技术用相关参考标准进行校验时,仍然准确(Table 2);(3)主要的结论合乎逻辑并经得起检验:多氯联苯的皂化能有效帮助全职牛奶的检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 海报的讨论部分及注意事项

讨论部分的主要作用:(1)解释或者说明呈现的结果;(2)总结最重要的工作发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为海报讨论部分的可视化结构,在可视化结构1(解释或说明海报中呈现的结果)常与海报的结果部分整合,即“Results and Discusion (R&D)”部分,常以左右或上下排列,既节省空间,观众还可以时时进行数据、文字说明一一对照,方便阅读。讨论部分大都与结果部分放在一起,但两者之间又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

海报讨论部分可视化结构2是“推测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将结果与相应的讨论进行整理,找寻其中的关键点,该关键点也是研究工作最本质的目标。因此,结构2常会有单独的标题,如“Conclusions”、“Key Points”,通常只有几句短小的句子或符号列表。有些作者也会在末尾加上研究工作的优点或未来的发展。结构2面向的读者面较大,在写作时需注意用词,简单、明了、直观。结构2的写作相当于画龙点睛的过程,需经过积累足够的数据信息以及仔细的思考后才能开始写作。

8.1 值得注意的点

  • 符号或数字列表:讨论和结论的内容可通过符号或数字列表逐条展示,应以句子或段落的形式存在,不要使用单词或短语,具体格式参照海报方法部分。结论(Conclusions)应和讨论(Discusion)部分分离,以单独的标题呈现。

  • 引用:具体引用方法,详见海报的前言(Introduction)部分.

  • 限制词(Hedging Words):在解释或说明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限制词,以对其表达的强弱程度进行限制。下面提供了几个有限制词(斜体)的句子:

  • Saponification of milk fats to their corresponding glycerol and carboxylates appears to facilitate the release of PCBs from the sample matrix.

  • These results, however, do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additive or synergistic effects among these aldehyd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stale flavor of aged beer.

  • The latter process is attributed to the reversible reactions of the amino nitriles.

  • 动词时态:海报的讨论部分的动词时态可以有两种时态:过去时和现在时,如果是总结过去观察到的发现时,用过去时;如果表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得出的发现或结果将会是正确的”,应该用现在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主被动语态以及We: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语态都可以用于海报的讨论部分。在其他部分,一般建议用被动语态进行事实阐述,但是主动语态及“We”可以用于决定、说明和结论的表述。比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 海报的前言部分

  • IMRD(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结构:传统的写作方法是按部就班的先写前言,再写方法,结果与讨论依次。问题:在不清楚全文的内容的情况下写前言,写完全文后,前言和后面的部分会存在割裂的问题。
  • MRDI(Methods、Results、Discussion、Introduction):正确的写法,前言部分的写作,需在几句话后就能将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及重要性表达清晰,介绍的背景知识是为了建立起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应简短、精悍,不占用大量篇幅的同时讲清事实,同时以引文的方式举例说明。在每次引用引文的时候都应添加引文标记并按照格式要求列出引文的具体信息。通过阐明突破口的方式,也可以建立起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结构2中一般以较简单的方式介绍海报所展示的研究成果或目标,常以副标题的形式在文中突显,如Research Objectives or Goals。相比于结构1,结构2的关注面较窄,带来的结果是整个前言部分的逻辑脉络是由宽到窄。
在进行前言写作的时候,要问自己几个问题:(1)怎样用简短的话讲清楚研究领域?(2)怎么直观地阐述研究领域的重要性?(3)我想通过我的前言告诉读者们什么?准备对前言修改时同样通过问自己这几个问题来判断前言写作的好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备注:海报前言部分需遵守:

  • 符号或数字列表:前言部分的符号或数字列表的使用方式同其他部分一样。

  • 引用:前言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4个,引用时,需要将参考文献添加到“Reference”章节,正文中以数字进行编号;若要在正文中添加参考文献,则添加参考文献的格式为“姓名 et al. 期刊(斜体). 年份(加粗), 卷数,起始页码”,如“Boesten et al. Org. Lett. 2001, 3, 1121”,通过这样的方式添加参考文献之后,不需要再在“Reference”章节再次添加。

  • 动词时态:海报的前言主要是用过去时态,在少数情况下,可以使用现在完成或现在完成时,比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语态和We:主动和被动语态在海报的前言部分都可以使用。主动语态的使用较为普遍,第一人称代词“We”的使用主要表明的是当前的研究工作,或者作者即将呈现在海报中的工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 海报的致谢及参考文献

10.1 致谢:

基金资助机构及在研究工作中提供过帮助但没有出现在作者列表中的人都应该在致谢中提及到。如海报空间允许,最好将基金资助机构的Logo列出

10.2 参考文献:

如有引用别人的工作,应将其以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单独列出。通常参考文献部分位于海报的最末尾处,如果只有前言中有引用参考文献,则可以将参考文献放在前言后。参考文献排列顺序:以由小到大的数字顺序排列;以a-z的作者首字母顺序排列。如海报的空间有限,必须将参考文献简写,则可使用如下的简写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海报的内容

  • 海报的优势:时间:报告一般限于15分钟内,会议海报时间较长;空间:报告(小房间),会议海报(大房间);
  • 准备:内容和布局
  • 注意:不要过于担心会议海报的外表而忽略了其中心内容,会议海报只是科研工作的形象展示。应关注的焦点是确保展示的信息正确反映了工作的质量。
  • 规模:通常1.2m高1.8m长,一定要事先弄清楚海报尺寸
  • 标题:所有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属机构应当写在你海报最上一行正中,所用字体至少有3.8 cm高。

12 海报的格式

  • 大多数理工类会议海报所用的海报都使用相同的格式:标题、作者及其所属机构、摘要、引言、方法、结果、结论、致谢、参考资料。
  • 标题:切实突出研究主题,字数不要太多。
  • 作者及所属单位:列出所有曾为这项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人的姓名,一定要和指导老师商量。作者的身份严重关系到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因此每个作者要确保自己所在的部门或单位的明确性。
  • 摘要:高度概括,通常少于150字。用来确定研究的问题,使用方法,取得的成果,及这些成果的意义。
  • 引言:对此项目立项的的原因和科研材料及方法的使用做简要的概述。
  • 方法:对实验方法做简洁的概述。
  • 结果:概述科研成果,成果展览是成果的形象展示,所以这个板块要绘图而不是照抄原文。
  • 结论:应提供工作所得的概括性结论,并可说明今后工作方向。
  • 致谢:应包括协助完成工作的全部机构。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说明帮助科研的资金来源,特别是当政府机构资助科研项目。最好和指导老师一起核查,以查明所有有关的个人和单位。
  • 参考资料:科研不是凭空完成的,需要在海报的一个或多个部分注明其他人的相关工作。作为一个技术性文件,需要注明每一个引文的出处。由于参考书目的格式因学科的不同而不同,一定要和指导老师商量首选的引用格式。

13 海报的版面设计

常用的海报版面设计方法:大海报和组合型海报。

大海报:使用单一大型的海报,将能够表达工作内容的元素在一张海报内组合起来。(优点:读者只需观看一张海报便能了解研究者的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缺点:需使用特殊印表机印制,成本高、制作复杂,不容易完全表达清楚内容。携带如此大型的海报去往全国各地参会也不方便。)

组合型海报:将研究内容细分为不同块,每块内容用A4纸大小的版面进行表述,并以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合排序,得到一套海报。(优点:可随时用任何个人的彩色喷墨打印机或者激光打印机打印,因此价格上要便宜许多;海报内容的个别部分可以在最后一分钟改变并重印,这极大地增加了海报印刷的灵活性。这类海报可通过背包或公文包来携带,为参会人员带来了方便。缺点:在会议上多花些精力张贴。)

注意点:

  • 考虑阅读的习惯顺序:最好的安排是让观众从左到右地阅读你们的海报资料栏目,这样从第一张海报走到最后一张海报时,观众便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 视觉吸引力非常重要:这包括构图、文字、内容等,同时保证在1米外可以看清楚海报的内容。
  • 能用图片就不用文字:海报的文字不要过度,“一张图片可以代替一千个字”,即使需要用文字,也尽量使用短小且容易读懂的句子。
  • 不要在海报上使用首字母缩写,不添加过多的文章或者复杂的数字。

14 海报的发布

  • 预先了解会议地点并要提早至少30分钟到场贴好海报。
  • 会议正式召开前,在海报前做一个(2-3分钟)关于科研和实践的讲话,让指导老师等做海报介绍的听众,根据他们实时的反馈信息,对海报介绍用语做一些改变。如有人询问工作的具体情况,需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语言讲清楚。计划好观众留在海报前的时间,要尽量减少无人听介绍的次数。
  • 不要分发任何书面资料。
  • 要搬走所有的海报材料。

15 海报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造形”:新鲜、奇异、或刺激的事物能引起观众的注意,设计海报的首要工作就是“造形”。
  • 几项基本原则:主题、构图、色彩和字体
  • 主题即内容:一幅海报不论是以图案或摄影作表达,一定要配合事物的内容,不同性质的海报配合不同内容的画面。假如是关于芭蕾舞或其他轻巧的事物,它的画面便需要配上柔和细致的描写。
  • 在设计化学、材料类的海报时,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主题。比如设计了一种三维纳米孔洞材料,在海报设计的时候就要体现三个要素:三维结构、纳米尺寸、多孔。忽视了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主题不明确。而假设文章主题还有应用的部分,那还应该在海报中体现这一部分的内容。
  • 海报的背景色的选择也应与文章内容相关,如经过化学修饰之后,需要紫外光激发的荧光材料转变为可见光激发的荧光材料,其背景色就最好用渐变的方式选用紫色和白色(或其他暖色调的颜色)。

15.1 海报设计的六大原则

15.1.1 协调原则

协调或不协调的构图都能使海报的版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海报设计需从一开始就保持一致,包括大标题、资料的选用、相片及标志。对于一些事件或海报,观众会花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元素的含义,一些不和谐的元素反而能够传达有趣的、实验性的视觉效果。但一般都不这样处理。

15.1.2 重复原则

对外形、颜色或某些数值进行重复可使作品具有一致性。当看到一个设计元素在一个平面里,其不同位置被反复应用,眼睛天然就会跟着它们,就算它们不是放在一起,但视觉仍会将它们视作是一个整体。重复的元素能产生一条路径引导视线,使观众创造出一种好奇心——另一端是什么的?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对整个流程有清楚的顺序并一一落实。当看到一条线时,眼睛本能地就会跟着它,想看看这条线会去到哪里。比较简单的使用重复原则的例子就是箭头的使用。在很多海报中都可以发现箭头的存在,指引了读者从最初始的源头开始逐渐循着脉络一步步的解研究工作的内容。箭头的存在,同时也利用了联系关系原则。

15.1.3 联系关系原则

海报的构成包括标题、图片、字体、背景等。各个部分的选用需根据海报所要表达的内容确定元素的具体使用情况。而单就海报中图片的构成来说,每个图片素材的选用都需要扣紧主题,环环相扣,其中一般会有比较明显的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等等。

让海报能够快速传达想要传达的信息,一般使用有联系关系的外形或颜色。当一个设计者用延续的方式设计,作品中的对象组成一起,引导观众去到另一个位置上。海报设计需有相称的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要调动形象、色彩、构图、形式感等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例如要设计被活化的金属表面原子,那么中心的某个或某部分原子的颜色就一定要区别与其他原子,而且尽量要使用显性的颜色。

15.1.4 一致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对整个流程有一个清晰的顺序并逐一落实。海报设计必须从一开始就要保持一致,包括大标题、资料的选用、相片及标志。如果没有统一,海报将会变得混乱不堪。所有的设计元素必须以适当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5.1.5 延续性原则

联系关系性是基于天然原则—物以类聚。对海报的设计来说,有时会要求将各个对象以一种超现实形式结合在一起,将各个关系不大的元素放在一个区域很大的背景颜色区域中能够使观众产生一种它们有联系关系的感觉。另一个流行的设计技巧是将所有一模一样的东西都排列在一起,但里面有一件是不同凡响的,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假如在海报中各个物品都非常相似,将它们组成一组的构图会令海报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这个方法可以使海报中的图片引导观众的眼睛去到我们所要传达的信息或品牌上。这些物品就组成一个视觉单元,能够给观众一个单独的信息而不是一种间接的信息。

15.1.6 添加背景颜色

如果作品里各个元素的形状、颜色或外观都没有共同点,使作品具有统一性的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将这些元素都放在一个实色的区域里。

16 会议海报的展示

展具:X展架、易拉宝、促销台、展示灯箱、拉网展架、海报架等起展览展示作用的器材就统称展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6.1 X 展架

X 展架,即为“X”型的展示架,是常见的用来做宣传的一种重要的展览展示用品,通常由展示画面和X型支架组成。展示画面通常由 PVC 写真画面覆膜而成,而 X 型支架通常有普通塑料、普通铁质和铝合金等几种材质,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 X 展架是会议期间展示成果使用最多的物品之一,具有“绿色环保、便于运输和组装”等特点。

16.2 易拉宝

易拉宝,又称展示架等,是一种一拉开就能展示宣传海报的展示架,由于具备轻巧便携、安装简易、可多次更换海报画面等特点,比较适用于会议宣传,也是使用频率最高、展示效果俱佳的展示用具之一,由一个落地的卷轴、一根可伸缩支柱以及一幅由 PP 合成纸喷绘覆膜三部份组成的宣传海报。通常有塑钢和铝合金两种材质,宣传海报比较常见的规格为80×200 cm。

16.3 拉网展架

常于大型国际会议使用,采用优质铝合金材料和强力磁铁结构制作而成,超大的展示画面,安装和拆卸简单,适合举办各种大型会议活动时充当背景墙或签名墙,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直形拉网展架和弧形拉网展架。

16.4 展示灯箱

通常是指起展示作用的灯箱,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吸塑灯箱、超薄灯箱、广告灯箱等几类。吸塑灯箱是一种以亚克力为主材制成的灯箱,主要用来做商店招牌或者广告牌;超薄灯箱是指厚度较薄的灯箱,其厚度通常在2-325 px 之间,主要介绍一下导光板超薄灯箱,这类灯箱主要是通过导光板将光线均匀分布到画面的每一处,高效节能,安装方便;而广告灯箱则包含了以上两类灯箱。

16.5 海报架

也是常见的展览展示器材之一,可传达一系列的会议等相关信息,达到指引与会者的作用。根据材质的不同,大体可分为:全铝海报架、不锈钢海报架等。海报架外形美观大方、流线型设计,被广泛用于会议展示。

17 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会议海报的制作,一张优秀的会议海报必定具有以下特点:

  • 内容应简明扼要
  • 黄金准则:图形优于表格,表格优于文字。Results & Discussion不要以太多文字叙述。
  • 实验部分尽量简洁,最好在1~2句话表述完成。
  • 内容应实事求是,真实的依照论文或实验数据呈现。
  • 灵活使用制图软件,对于海报的制作大有帮助。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