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生活半年的一些总结
从今天到研究生新生入学刚满半年的时间段里,大约有近半年的时间。回想这段研究生生活,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记得刚入学时,自己对很多事物都感到不适应:课堂氛围、实验室室友的相处、学习习惯等等。尤其是心态的调整问题,当时做得并不好,结果很多时候都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感到无助和迷茫。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适应,无论是老师的授课方式/教学方法,还是自身的学习动力,都较最初有了显著提升。这段经历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自己心态的转变。在过去的许多好奇领域,如某个事物的原理、其背后的原因等,通过老师的授课和自主查阅资料,逐渐弄清楚了自己 previously 不明白的问题。知识层面和视野方面都得到了拓展和提升。尤其在遇到问题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慌张无措,而是学会了从网上、书籍中寻找答案。通过聆听讲座和研讨课上同学的PPT讲解,收获颇丰,无论是视野还是知识水平,都较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自己曾经觉得讨厌的PPT制作,现在却变得如此可爱。通过了解互联网行业的前沿方向和趋势,学习了许多自己曾以为深奥难懂的知识。学习后才明白,真正没有什么难以做到的事情,只要勇于去做、勇于去钻研,一切都会变得容易。犹记第一次在翻译数据挖掘论文并面向班上同学讲解的情景!刚入学时,面对专业术语和多篇论文(当时觉得好难啊),单词偏僻,前后几天反复推敲,终于完成了!在演讲时,由于紧张结结巴巴,甚至忘记了一些内容。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给导师和同学讲解论文的漫漫征程。如今,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其中,只有自己清楚努力的分量。特别地,每当看到同学们讲解得如此优秀时,对比之下都感到羞愧,但这种现象其实并不难改变,只是需要实际行动。这句如此中肯的话,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在这半年里,我逐渐融入了大大的上课节奏,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那些不良的习惯。各类文档、电子资料和书籍都需要自己深入研究,导师通常会提供一个方向,剩下的内容则需要自己深入探索。软件的运用,尤其是涉及科研的软件,需要更加认真地学习。有时候,师兄师姐只是简单演示了一下,剩下的内容则需要自己学习。编程语言方面,目前使用最多的是PHP,偶尔也会涉及Java和C语言。然而,编写实验代码时,PHP确实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当数据量增大时。尽管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语言,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不自觉地勉强使用。这让我意识到,编程语言应该被当作一门工具来使用,而不是仅仅因为习惯而随意应用。
在大学期间,一个学期大约需要阅读五六十本书,平均每周约三本。然而,在研究生阶段,除了阅读技术文档和手册外,实际上只阅读了大约二十多本书。这与我 previously的自己相比,简直难以置信!因此,我必须增加阅读量。同时,我需要加强实践和深入思考。我需要将《代码大全》、《程序员的自我修养》等经典书籍反复阅读,以加深理解。单看一遍是不够的,尤其是缺乏深入思考的时候。这表明我思考不足,尽管读过书,但缺乏深入思考,显得力不从心。在实际操作中,我常常因为没有深入思考而草率行动,这种情况在过去的经历中屡见不鲜。
总体而言,过去半年的生活相当不错!期间还参与了长跑、羽毛球等比赛项目,曾获得校级第四名等荣誉奖项,感受颇深。然而,在日常学习中,我仍需改进。一个不足之处是没有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导致时间利用过于零散,玩手机的时间有所增加。经过反思,我认识到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因此下学期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二是优化时间管理,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广泛学习和深入研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书籍资料来寻找答案。如果仍然无法解决,可以向师兄和导师请教。
2,多练。项目,产品,导师的实验,这些就要靠自己了。
3,好好锻炼身体,每个星期坚持能跑2-3次步,打1-2次球,游泳1次。
4,给自己制定好计划,要学什么,该学什么,每天要做什么这些都要规划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