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ccess期刊可以重投几次_物超所值的4分综合性期刊

阅读量:

​IEEE Access是开放获取期刊,2013年创刊,并于同年被SCI检索,表现非常强势。该刊2018年的影响因子达4.098,是一本综合性非常强的期刊,收稿范围涉及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自动化与控制系统、电子与电气、信息系统、电信学、仪器仪表、遥感、数学与计算生物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气象与大气科学、能源与燃料、农艺学 、力学、制造、农业经济与政策植物科学 、宇航、生物医学 、应用数学、声学、机械、核工程、光子和电光学等领域。

期刊基本信息

出版周期:1卷/年(无“期”号)

出版形式:网络在线出版

篇幅要求:无要求

平均录用率:25%~30%(2018年的稿量约2.5万,录用6600篇左右,部分论文拒稿重投至少有两个编号)

版面费:1750美元(约12000元)/篇

期刊特点

1. 审稿周期较短,平均1月左右

这里,我列举该刊部分论文的投稿及录用时间,不难发现快者可以十天时间就能录用,而慢者却需要40多天时间,总体来说,平均录用时间为20多天。实际上,该刊将大修、小修都合并到“拒稿重投”的审稿结果中,考虑到作者一周左右的修改时间,所以该刊的平均录用时间为一个月。
00caa51904fde1102aab6b9857aeb5d9.png

2. 年发文量较大, 2019年截止11月底为10469(来源于Web of Science的统计量)

3. 版面费较高,约为12000元

个人观点

期刊开源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毕竟传统IEEE、IET、Springer等出版社陆续出现不少开源期刊。针对该刊,我个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1. 关于IEEE Access的论文质量高不高?

实际上,IEEE Access录用率与传统的非开源IEEE期刊相差无几,其录用论文数较多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刊的稿源量非常庞大。基数大的期刊,一方面论文本身的质量就会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审稿人的水平也各有千秋,所以掺杂一些质量比较次的论文也就无可厚非。不过,该刊肯定能够立足于SCI期刊行列,毕竟也存在很多较高质量的论文。

2. 关于国内是否认可该刊?

在国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评价一个科研工作者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在基金评审中,小编知道个别专家以发表开源期刊为由毙掉标书。 我分析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个别学者确实比较抵制争议性较大的开源期刊;二是在手握 N 篇领域顶刊的强大对手面前,仅IEEE Access论文确实捉襟见肘;三是论文本身可能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鉴于国内的学术环境,建议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作者重点列举在领域内顶刊上 发表的论文,选择性地列举开源期刊上重要的学术论文。

3. 关于版面费能否打折?

这项福利适用于IEEE会员及下属协会会员、作者上年收入较少者、未就业者以及终身残疾人士。比如IEEE会员及下属任何协会会员可分别享受5%和15%的折扣;未就业者以及上年收入未超过15300美元的作者可享受50%的减免;终身残疾人士可获得全部的减免。

4. 关于哪些人比较适合该刊?

首先所在单位必须认可该刊,其次还需要经费充足。在这两个前提之下,单位考核有论文指标要求、拟读博的硕士、刚读博的博士以及有职称评审需求的人均可以在该刊上试一试,一方面可以满足单位的指标要求让顺利毕业或考核有一个保底;另一方面还能借助于评审专家的意见逐步提升论文的质量。

IEEE Access编辑部在收到论文后的首周时间对格式、语言、内容等方面进行初审,重点在于查看论文格式是否按照期刊模板排版,所有作者是否绑定OCRID。通过初审的论文进入十多天左右的同行评审环节。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副主编会给出论文的审稿结果(录用、拒稿不可重投、拒稿可重投)。该刊的拒稿重投实际上类似于大修,所以按照意见认真修改,很大程度上都能被录用。

期刊的统计信息影响因子

1、近四年的影响因子
e7317ebcb5b0217341fd1a0266252483.png

该刊2018年的影响因子为4.098,基本呈持续上升的态势,然而期刊的发文量稍微有些大,使得刚发文或拟投稿的科研工作者心里非常不踏实,担心该刊步了医学期刊Oncotarget(2016、2017年发文量分别为6706、9598;2018年被踢出SCI数据库)的后尘。实际上,IEEE期刊的质量在工程技术领域还是非常受认可的,预测该刊未来会调整发文量以保证期刊的质量。

2、即时影响因子

该期刊2017年、2018年合计发文量为8868(仅统计article和review),截止2019年12月2日,总引用次数为25336,目前该刊的实时影响因子为25336/8868=2.86。

由于部分期刊论文的WOS收录工作比较滞后,同时本年还剩一个月时间,因此该刊在2019年的引用数不会太低,预计该刊2019年的影响因子与2018年相差不大,大体为4.0~4.5。

分区情况

1、JCR分区
f3f1133834704f0d7a70f4a61fd8ab4c.png

按照JCR分区,该刊均位居各小学科的前列,表现非常显眼,这也是吸引作者给该刊投稿的一个原因。

2、中科院分区
7b39b15181b450e0f46255abacf98b82.png

按照中科院的分区,该刊为工程技术2区。

年发文量
ddb061653e851fb18a48fb4538c00cc7.png

上述数据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2016年以前该刊发文量较小,呈良性发展态势,但2017年后发文量逐年递增,截止2019年的11月份的发文量已突破1万。实际上,增大发文量可能是为了吸收更多高质量的文章。针对2019年所刊的论文,统计论文作者所属的国家如下图所示。
331c9dd59fc4af309138a86c0868fd85.png

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国作者对该刊的贡献占比68.392 %,这主要是国内学术评价机制所致,例如研究生毕业需满足学校和导师论文数量(或影响因子累积和)要求,而国内研究生的学制使得稿件经受不起较长时间的评审。

2018年所刊论文的统计数据

1、施引期刊
76440349f382261ad289496c5d3fe8d8.png

该刊2018年发表的论文主要被IEEE Access、sensors、Applied Science、Energies等开源期刊所引用。

2、施引作者的国别
acca6a0f86cf01a35fdf29bef9b9e5c2.png

中国在该期刊上的发文量较多,所以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施引量最多的国家,紧随其后的依次是美国、韩国与印度等。

系列相关推送:

3分左右,审稿速度快,年发文量4000左右的期刊,了解一下

农学领域(2)-Crop Journal

SCI期刊介绍第一期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