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系统建设技术方案
智慧园区系统建设技术方案
2024年 11月
目录
项目综述
1.3
1.3
本节将重点讨论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采用一系列优化措施来提升园区的管理水平
第二章 智慧化系统方案设计
2.1 综合布线系统
第二部分二号小节 一卡通服务系统
第二部分二号小节 一卡通服务系统
停车场管理
2.4 无线网络部署方案
2.4.5 无线AP部署位置规划
2.4.5 无线AP部署位置规划
三、 第三章 智慧型工厂 软件平台
v3.1.2 统一身份认证集成
维护管理
(3.2.2 设备管理系统)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write#_Toc21823
第三章 整合型后方资源管理平台
3.3.2 子系统组件间的整合与融合
核心业务运作支持平台
核心业务运作支持平台
第四部分中的第三个小节:一卡通系统
3.3.8 嵌入式开发平台
该模块包含多个子模块用于实时图像采集与存储
资产管理平台
资产管理平台
该系统属于安全防护领域
一、 项目总述
一.1 设计原则
1. 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和安防技术的进步已经较为完善。基于此,在本项目中要求技术实现简便实用,并对设计和施工过程提出较高的要求。
2. 开放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和灵活性
随着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促使该信息平台发展成为集约化、多功能的服务综合平台. 因此要求具备开放性, 能够与多个子平台有机融合, 形成统一的整体结构,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界用户. 此外, 要求该信息平台能够适应不同规模的需求, 具备较强的扩展能力; 能够随时满足系统的扩容需求; 同时要求其具备强大的兼容性和灵活性, 应对功能迭代更新的需求
3. 系统的设计和产品的选择应标准化、规范化
为了实现管理和确保工作的规范性, 系统设计与产品选择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
4. 系统必须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
系统的安全性是其核心要素之一,在保障正常运行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必须具备抵御破坏的能力;系统的可靠性能作为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标准;由于各层次之间参差不齐的质量水平,将会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误操作现象;因此必须确保其具备完善的容错机制以及自主检测能力
5. 个性化、人性化
系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工作人员。尽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个性却各有不同。在设计上要体现出开放性能够迅速响应并满足工作需求的方式。
6. 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在系统规划中,应为用户着想,尽量提供好的性能价格比。
一.2 设计标准和规范
该智能化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在设计实施过程中需遵循的标准包括:涵盖多个领域(技术产品工程验收)的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规范》(JGJ/T16)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 《客户建筑物电缆通用敷设要求国际标准》(ISO/IEC 11801)
& 《非屏蔽双绞线布线测试标准》(TIA/EIA TSB67)
& 《国际综合布线标准》(TIA/EIA568-B)
&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2)
&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
& 《通讯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
& 《安全防范技术规范》(GB50348—2004)
&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方法》(GA-T70-2004)
&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2000)
&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http://www.docin.com/p-243860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摘录)》(GB50116-2008)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GB4943-2002)
&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
&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该文档采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遵循GB50174-2008标准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9)
&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266-2010)
一.3 园区建设目标
充分运用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园区设施运营、运维服务系统以及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自动感知能力,并实现互联互通与整体整合的智能化运行模式;通过智能化手段全面优化园区经济发展质量、系统运行效能以及服务质量保障水平。
一.3.1 加强资源管理
园区通过信息技术评估系统全面分析资源的可用性和质量状态,并根据资源评估结果调整使用水平。对供应网络运行状况进行持续监控,并制定长远规划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进行系统性分析与预测。深入分析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构建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智慧化运营。
例如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实施能效实时监控与优化方案,并动态调度能量分配。
基于全面的数据采集与系统性分析。
同时具备温室气体排放量实时监控功能,并支持远程监测与诊断检测设备故障等技术功能。
一.3.2 优化园区管理
媛区基础设施涵盖水等基础要素(包括能源、交通、通信以及IT领域),智慧园区基于历史数据分析深入挖掘用户需求;通过模拟不同场景来评估相关基础设施的能力,并优化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及日常维护方案。智慧化管理通过了解终端用户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并据此优化用户的使用习惯与消费模式
智慧园区可以通过利用基础设施运行的实时数据来实现相应的调整与优化过程,并通过这一措施来提升基础设施的使用效能。
智慧园区具备高效且精确的信息获取能力,在资产管理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其涵盖水系统、能源供应体系以及交通网络等多种领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并结合功能测试场景模拟技术全面掌握各类用户的具体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建设和维护规划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工作。该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可根据终端用户的实际需求特点提供相关信息并进行个性化服务引导从而引导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调整使用习惯和消费行为
智慧园区在接收到基础设施运行的实时数据后,在接收到实时数据后会基于这些数据对基础设施运行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并通过这种调整与优化来提升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以及使用效率。
一.3.3 加固园区安全
为确保园区安全, 本项目将依托宽带信息网络, 通过部署安防监控系统, 构建为一体化管理平台, 同时能够实时上传数据至安保机构. 项目将主要采用视频监控等技术, 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 并充分运用相关技术, 统筹规划. 同时将整合视频监控.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计算机. 通信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先进技术, 最终实现各子系统的有机融合与资源共享
一.4 总体规划设计
根据产业园区规模化发展、跨区域布局以及多元业态运营的需求,在优化园区服务质量方面提出新思路,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基础上构建信息化支撑的服务体系,并通过更加高效的方式实现对园区内各类服务设施和资源的整合,在整合涉及产业相关领域的跨行业、跨领域资源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以实现资源整合和服务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在推动产业发展促进自主创新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在吸引外来投资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1. 综合布线系统
2. 视频监控系统
3. 一卡通系统
4. 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5. 无线网络覆盖系统
6. 机房工程
二、 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二.1 综合布线系统
二.1.1 系统概述
作为智能化系统的关键基础设施, 综合布线系统将构建优质、高效且全面的物理通信网络, 为园区监控系统、访客管理系统等关键通信节点提供稳定的连接支持. 同时, 它也构成了各楼层内及至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和智能控制中心的统一物理通信连接, 从而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设一套高质量的综合布线系统对于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与高效管理需求至关重要.
本项目的综合布线系统具备满足数据、图像以及音频视频等多种多媒体应用的需求。
同时能够适应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并可适用于当前流行的技术如交换以太网和1000BASE-T标准,并为未来的高速千兆及以上网络奠定基础。
二.1.2 设计原则
以满足园区当前及未来所需的技术需求为基础,在综合布线网络中实现可靠的信息传输与数据交换功能,并具备足够的存储能力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高频率数据传输需求。本系统的建设不仅满足当前的需求标准,还能超出用户的预期要求;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² 实用性:该系统能够适应各种应用需求,在园区电话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以及医疗信息系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支持语音、数据以及图像的传输,并且能够连接到外部网络;系统必须具备向后兼容能力以确保长期维护与更新
基于开放架构设计的系统灵活可靠,在支持语音传输的同时可兼容多种高速数据计算机的需求。具体而言,在任意信息点上即可实现不同类型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与通信功能。例如:可连接到计算机、打印机、终端或其他电话、传真机等设备;此外还为大型主机配备了光纤接口插槽以满足未来多样化业务需求
² 模块化设计采用于布线系统中,则除了固定安装于建筑物内部的电缆之外,在其余所有插入位置均采用标准模块式组件进行配置以确保系统的便于管理和维护。
² 扩展性:该布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特点,在未来网络规模扩大时能够方便地增加相关设备。本方案采用了树状星型拓扑结构设计,在当前和未来都能够满足多种不同网络应用的需求。通过跳线连接和多种类型的网络设备协同工作,则能够实现多种复杂的逻辑拓扑连接模式。在系统需要扩展时,在相关节点旁增加新的线路即可完成整个系统的升级拓展工作。
² 可靠性: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系统的长期可靠性。
² 经济性: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
二.1.3 设计依据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主要参照了如下设计标准和规范: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 《通讯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87)
&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 《国际综合布线标准》(TIA/EIA 568-B)
& 《客户建筑物电缆通用敷设要求国际标准》(ISO/IEC 11801)
& 《为电信服务的商业建筑标准》(TIA/EIA 569)
& 《住宅及小型商业区综合布线标准》(TIA/EIA 570)
& 《商业建筑电信技术高度管理标准》(TIA/EIA 607)
& 《非屏蔽双绞线布线测试标准》(TIA/EIA TSB67)
& 《大楼综合布线系统标准》(欧洲标准EN50173)
&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2-2000)
&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规范》(JGJ/T16-92)
& 《核心网用光缆-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YD/T901-2001)
二.1.4 设计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当今社会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类用户在不同技术与服务方面的需求,并且严格遵守各种操作系统以及相关行业标准。
该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工作区 subsystems, 水平 subsystems, 主干 subsystems, 管理区 subsystems, 设备间 subsystems 和建筑群 subsystems 等六个部分构成;本次建设的重点对象是园区内四个关键 subsystems
² 干线垂直子系统
² 管理区子系统
² 设备间子系统
² 建筑群子系统
管理区子系统:负责管理建筑物各楼层间配线内的信号传输路径;主要由分配线路架设(IDF)和跳线构成。
干线路子系统:借助垂直主干线缆建立楼层分配线间(IDF)至总设备间(MDF)的通信线路连接。
设备间子系统主要由服务于计算机系统的网络集线器(HUB)、程控交换机(PABX)等相关设施配备所需的光纤与铜缆配线架、设备机柜以及标识符标记等构成
建筑群子系统:通过光纤通信线路和电话铜缆建立连接的不同建筑内的语音、网络数据将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结构
二.1.5 系统设计
本项目在遵循工程图纸所体现的实际结构与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总体上采用了性能卓越且配置完善的具有国内领先的综合布线技术和整体架构的产品体系,并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国际规范以及行业内的技术指导方针、系统设计方案,并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本系统的整体架构包含以下核心模块:主要负责交通管理的模块(干线路网垂直子系统)、涵盖业务运营相关的功能模块(管理系统)、涉及设备间的通信与协调机制(设备间子系统)以及负责建筑群整体规划的模块(建筑群子系统)。
二.1.5.1 管理区子系统
功能子系统被定义为各楼层之间的弱电区域,并由一组复杂的分配线路组构成。这些线路组主要由多根交叉式的端接模块以及快速连接型母线组成,并且它们的目的就是实现对各个信息节点的有效管理。此次规划中将每栋建筑均配备多个汇聚节点下的弱电集线箱,并选择光纤配线架作为主要设备;相关配线设备均布置在机房内的机柜内部位置。
二.1.5.2 干线垂直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提供了建筑物中主配线架与层分配线架连接的通信联络。
连接设备间子系统与管理区子系统的引入口之间的线路构成。它是主要的建筑物布线网络。
每栋楼位于1层汇聚点处铺设12根单模光纤并将其连接至每层弱电井的光纤配线架上。在每栋楼的弱电井内设置了垂直型和水平型桥架,并使它们相互连接。
二.1.5.3 设备间子系统
该系统由建筑物的进线设施与各类主机专用导线设备以及相关的安全防护导线装置构成;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主导线架设与辅助连接线路等
本次设备间的部署位于综合楼一楼控制中心。各楼层主干光缆被连接至控制中心内的光纤配线柜中,并通过与运营商相关的接入设备实现光纤通信网络的联结。
二.1.5.4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构建建筑间的相互连接,并为楼群间通信设施配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常用的介质包括大对数电缆及光缆。
采用24芯单模光缆用于本园区主干线缆配备,并沿着每栋楼的一层弱电机房光纤配线架向线路方向延伸至综合楼一层控制中心光纤配线柜内。
二.2 云微服务平台
二.2.1 系统概述
该一卡通系统可在一张智能卡上具备多种不同应用功能的整合管理能力,并非仅仅满足单一需求。该系统通过融合成熟先进的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多领域知识,在客户与卡片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同时实现了统一管理。通过单一IC/ID/CPU智能卡即可完成发卡授权、停车场便捷服务、电子门禁管控以及考勤记录等多种功能,并可实现与第三方信息系统的高效交互(例如人事管理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本项目所设计的一卡通系统主要包含考勤管理模块、门禁管控模块以及消费支付模块等功能。
二.2.2 总体设计
门禁一卡通整体由多种认证介质以及相关的认证设备与管理系统共同构成。门禁一卡通采用"卡"这一特定的物理媒介实现了从业务数据生成到信息汇总与分析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和自动化流程。该系统不仅能够根据不同场景灵活配置相应的功能模块还能够满足各类型业务的需求。整个系统设计如下:
二.2.2.1 认证介质
“‘卡’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Mifare 1 卡与 CPU 卡等射频技术的范畴,
而是可以采用诸如人脸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等多种形式。
通过门禁一卡通系统的各个子模块协同工作,
‘卡’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身份认证解决方案。
这种基于门禁一卡通的身份验证方式,
确保了用户的全程交易过程安全无忧。”
二.2.2.2 认证设备
基于现场使用的认证介质差异性配置相应的认证设备以实现一'卡'通系统。当采用人脸识别作为认证介质时,则门禁系统可配备人证一体机;对于人员通道,则需配备带有人证比对功能的人脸识别装置。通过验证认证设备与对应介质的一致性来完成身份识别、权限控制以及综合管理等功能。
二.2.2.3 管理平台
以信息共享与集中控制为核心目标的基础上
二.2.2.4 管理方式
根据不同场景对多个子系统(包括门禁设备)实施整合配置以构建相应的门禁一卡通管理系统,在企业园区中这一系统具体涵盖了门禁设备以及访客控制装置等关键设施;在社区应用中则整合了可视对讲设备以进一步提升出入管控能力。
二.2.2.5 一卡通管理平台
一卡通系统以数据库和非接触式电子支付卡为核心技术平台,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一个整体化的系统架构。该系统管理者与操作人员可通过统一的数据库管理和共享软件平台便捷地操作各类数据信息并实现高效的管理功能从而显著提升了管理效能达到了办公自动化管理并带来了更高的投资回报率;系统用户凭借一张身份识别卡即可完成进出系统的各项操作包括但不限于考勤记录查询就餐信息获取消费记录查询通道会议签到巡检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便捷使用充分满足了日常运营需求。
二.2.2.6 系统功能
负责着整个一卡通系统的全面数据管理职责;系统内的各项信息包括个人档案、证件资料以及各子系统的相关记录等都被整合并存储在一卡通服务器数据库中。
2、集成一卡通支付系统通过一张代表成员身份的智能卡作为媒介,在完成通道通行的同时支持自动开门和便捷停车功能,并结合门禁管理实现快速出入。
该系统支持对一卡通网络中的各类设备实施在线监控,并提供实时运行状态查询功能;同时,在中心管理界面中可随时远程配置并干预任何一个主控制单元的状态
4、所有在一卡通系统内使用的卡片,在使用前需获得一卡通管理中心的授权;并且还支持卡片进行挂失及反挂失操作。当发生挂失时,则能够实现对相应子系统的权限注销处理
在某一卡通管理平台,在获得授权后才能使用的管理人员具备便捷地获取不同子系统中的一系列公共数据与统计报表的能力。
二.2.2.7 系统拓扑图
第2章第2节 在本节中讨论的核心功能模块是基础应用平台
以信息共享机制和集中管控体系为基础进行建设的综合安防管理平台,在系统架构上不仅包括各个功能模块间的有机融合与协同运行,并且注重从整合式网络平台、统一的数据存储系统以及身份认证体系等方面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并对数据传输安全等软性指标提出具体要求
二.2.3.1 基础应用平台架构
由管理中心及工作站构成的基础应用平台,在此方案中并未包含前端设备。其中管理中心位于现场监控中心,在布置完成后会集成一个服务器系统以及数据库资源;而工作站在配置后会集成一个客户端系统,并与发卡器、USB摄像头以及身份证识别装置相连接;这些设备协同工作以实现内部人员的基本信息记录与日常维护。
图1. 基础应用平台架构示意图
二.2.3.2 传输网络设计
传输网络作为基础应用平台稳定运行的关键部分存在。基础应用需通过与其他子系统前端设备的数据交互完成功能运转,并实现对前端设备数据的存储管理
二.2.3.3 管理中心设计
管理中心主要包含工作站与专门配置的管理系统节点。其中各节点中的管理系统负责安装与配置相应的安全监控平台。该系统具备实时监控所有终端设备运行状态的能力,并能有效整合多端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处理。优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效率。
二.2.3.4 工作站
通常会在工作站上部署C/S结构式的客户端软件,并非仅限于完成简单的数据传输任务。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监控系统实现门禁控制、巡查子系统设备以及事件记录管理。另外还负责及时显示并处理各类平台事件,在此基础上确保报警主机及区域内的安全防护配置。此外该系统还具备强大的通讯能力支持客户端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语音通话以及广播通知等多种交互功能
CS客户端功能强大,操作便捷,方便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监控、管理、操作。
二.2.3.5 中心管理服务器
中心管理服务器部署了综合安防管理系统。
该系统遵循J2EE体系框架及Web服务标准构建。
在功能划分中担任配置管理和权限控制的核心职责,并实现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和系统控制。
在业务流程中提供监控数据处理与展示服务。
同时实现了全面的日志记录与查询功能。
具备对整个监控网络进行全面时间同步的能力。
操作员可通过手动发起校时请求或配置定时自动校时功能以维持设备时间一致性。
基于Java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和J2EE架构构建的中心管理服务器系统,集成了一套具备良好扩展性、灵活配置以及易于维护特点的企业级平台。系统通过SOAP与JMS协议开发了一系列服务接口,并提供了界面设计简洁美观,并提供友好的交互体验。
二.2.4 门禁管理子系统
二.2.4.1 系统概述
门禁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有效手段对人员进出进行管控,并对进出过程进行全面记录。该系统包含刷卡发卡、出入授权认证、实时监控显示、出入记录查询以及报表打印等功能。其中的control机具备网络联接能力和离线运行能力。基于TCP/IP协议的多模式联网系统可以选择使用多主机+单元控制方案或者全网直联方案,并支持两种模式混合使用。根据实际需求可选型包括实用型设计、标准配置选项以及增强版与国际规范兼容版本。日常进出记录数据可用于考勤统计与管理,并作为巡更人员刷卡记录的基础依据,在此过程中会生成相应的刷卡信息但不开门操作。
本项目旨在部署门禁子系统以负责管理及协调控制各楼栋一层的所有出入口;同时对连接质检楼与车间的通道门进行严格管控;此外还需设立园区内的人行出入口进行日常监管。
二.2.4.2 系统架构
二.2.4.3 系统功能
Ø 基本功能
² 对不同的人员设置不同的通行权限。
² 一天可设置四个时间段,可严格控制人员在每个时段的进出与否。
² 可以设定允许通行的时段在节假日及周末是否有效。
² 强行开门,超时未关门等自动报警。
² 多种信息记录:每次开门时间,开门卡、编号,报警原因、位置。
² 开门延时可调。
² 可脱机或联网使用。
² 可控制各种不同的电控锁。
Ø 联动功能
安防联动:在开门行为(包括未经授权进入和门锁出现损坏情况)发生时,触发联动监控机制,并向相关系统发送实时警报信号。
灯光等联动:当刷卡有效时,自动打开相应区域灯光等
消防联动:当出现火警时,自动打开相应区域通道
此功能实现有两种方式:
可依据区域分别直接连接该区的门禁控制主机,在发生火灾报警系统后自动启动所有防火门
通过消防联动信号向门禁电脑系统输入相应的指令码序列,该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后经由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至管理后台,随后由后台服务器生成控制指令并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发送至各扇门的电子锁装置,实现所有门的全自动化开启,这种方式要求该系统持续运行
Ø 集中管理
管理中心统一对人员出入权限设置、更改、取消、恢复。
管理中心可远程控制开门。
管理中心可以实时监控每个门的状况及人员出入情况。
可以集中查询、打印等。
Ø 脱机运行
门禁主机内置了存储功能与计算能力,并相当于一台小型设备。管理中心通过软件将该区域的权限数据传输至该设备后装置便能存储这些信息。从而无需依靠中心管理用PC设备即可实现对进出人员资料的自动识别与判断;同时装置还具备读写与记录进出人员信息的能力;而中心管理用PC则会向其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以调整人员权限或调取出入记录等信息。
二.2.5 消费管理子系统
二.2.5.1 系统概述
消费系统其目的是为了使消费者的行为更加便捷高效地完成购买过程,并通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消费管理子系统主要被部署在7#号楼一层的园区饭堂内,并旨在让内部员工能够便捷地享受用餐服务。
二.2.5.2 系统架构
二.2.5.3 系统功能
Ø 支持补贴餐次定时自动发放,预发放补贴撤销发放
基于用户需求的场景下
Ø 在系统定额模式下为同一用户提供的多次消费中会扣除不同的金额具体表现为:如顾客在某次消费中发现价格有所下降随后又出现了上涨的情况而最后一次则可能比前两次更为昂贵
消费系统的运行状态会受到考勤管理和门禁控制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避免'空卡消费'现象的发生, 特别是没有考勤记录或刷卡权限的人员无法在消费时使用卡片支付。
消费系统具备离线记账功能,并允许不同类型的用户根据需求分别设定各自的离线记账消费上限
Ø 消费系统支持一卡通账户使用二维码消费。
Ø 支持消费记录,充值记录,退款记录,账户挂失等消息APP内实时推送。
Ø 支持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联闪付对一卡通账户进行自助金额充值。
Ø 充值小票实时打印。
二.3 停车场管理系统
二.3.1 系统概述
采用这套系统方案能够优化整个园区停车的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并使得原本需由人工完成的工作交由智能设备来处理。同时可确保所有数据能够实现即时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并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投入以提高运营效率
二.3.2 设计原则
- 高度集成化
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实现智能化的核心技术
- 先进性
先进水平是衡量智能化整体形象的重要标准之一,并且也是系统能够长期有效应对科技进步的关键保障因素之一。该系统应体现出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显著特点,并尽量采用成熟度高且符合行业发展前沿的新技术以实现目标
- 适用性与经济性
智能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及投资效益,在规划阶段需权衡效率与可行性
- 稳定性与可靠性
该系统的架构设计具备卓越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特征。为了确保关键系统的数据安全不受威胁,在设计过程中特别注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当系统发生故障或事故导致中断时,其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且具备迅速恢复业务运营的能力。该系统采用了工业级网络组网与布线方案,并部署了包括防火墙软件安装、网络数据库备份策略以及根据权限对管理人员进行分级管理等多套安全防护措施。以满足持续24小时×7天无间断运行的需求,在各个层面都实现了有效的安全管理目标
- 安全性
未来的智能化系统全面数字化目标已获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剧;当连接能力和信息流通能力得到提升时,在安全性上也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为此,在系统设计中应当重点关注整体安全性建设,请具体考虑以下几个重点领域:网络安全与数据防护、主机及网络设备的安全保障等
- 可管理性和高效性
建成后的智能化系统将成为项目运行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支持者,在系统的规划与实现阶段就要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高效的工作效能。
- 可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与变革, 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系统设计方面, 应具备前瞻性以及足够的扩展空间, 系统实施方案需具备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二.3.3 设计依据
该系统的规划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国家制定的标准以及行业的技术规范等资料的要求,并详细阐述其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步骤。
&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及相关资料;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50312-2007;
&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394-2002);
&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 154:2003;
& 《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DGJ 08-93-2002;
&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二.3.4 设计思路
出入口控制与管理系统主要以出入口为信息采集核心,在前端设置采集系统收集各类基础交通数据,并借助网络平台将这些数据传输至后端监控管理中心。结合车牌识别技术对号牌进行精确比对分析,在保证车辆进出过程可追踪记录的同时保障出入通道运行的有效性。该系统还能够优化停车场的空间利用率,并实现固定车位快速通行管理。通过提升出入通道的服务效率与安全防护水平,在加强出入通道的安全管理的同时充分保障停车场的空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二.3.5 系统设计
基于TCP/IP协议的组网架构构成了该系统,在确保数据传输速度和安全性的同时极大地方便了设备的安装与布线工作。同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案, 单一设备的状态变化不会影响整体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产品部署位置发生变化时具备显著的优势, 即使无需调整已有配置也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需求; 换言之, 只需将新部署的产品接入已有的局域网络即可实现正常的运行状态
园区地面设置了两个通行出入口,并主要位于此区域前后及另一侧的仓储区域。该系统采用了车牌自动识别技术,并对每个出入口均配置了双向车道以实现进出一一对应管理
二.3.5.1 出入口管理系统
该系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个智能且高效的大型停车场管理解决方案。该系统将基于全视频监控的无痕进出模式运行,并通过这一创新模式既能提高车主的使用体验又能减少人力资源消耗。
二.3.5.1.1 出入口系统结构
二.3.5.1.2 出入口功能
多种出入凭证方案: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选择将近距离卡、车牌等作为用户身份凭证,并实现车辆进出及停车收费的管理
统一的设备接口: 所有系统设备均采用一致的 TCP/IP 接口设计,在确保安装和维护操作便捷且标准化的同时,并支持远程升级;同时确保数据传输速度快捷且安全性得到严格保障
3、运行稳定性保障:该系统采用了冗余架构设计,并具备脱离主系统运行的能力,在服务器或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够正常停车运行,并确保在停车阶段和收费网络恢复阶段自动上传数据
4、全方位实时监控: 该系统具备实时监控功能,在高清画质下可随时监测出入口通道状态及设备运行状态;能够持续监测出入各类事件(出入人员数量统计)、停车场空闲车位数量以及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和各类异常情况等信息,并通过图形化展示方式直观呈现这些关键数据信息。
5、多维度的通道管控体系: 该系统具备流量调控能力(即实现交通流的有效疏导),并提供完善的通道调度与管控机制(包括但不限于线路优化配置策略)。其在运行过程中可确保以下功能正常运作:包括但不仅限于场地停放安排(即套场停车)、车辆尾随防范(即防止跟车)以及逆向操作风险规避(即避免倒车)等核心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并提供预防各类碰撞事故和坠物事件发生的全程防护措施。
二.3.5.1.3 出入口描述
地下通道入口处分别安装了车牌识别设备和道闸装置,在出口处同样安装了上述两种设备。该系统旨在对所有进出车辆实施出入管理。
Ø 车辆进出流程
1.长期用户车辆进出场流程
l 长期车辆管理
旨在优化长期用户的停车便利性和使用体验,在地下车库入口安装了全车牌识别系统,并实现了对所有车辆车牌信息的实时录入。从而使得车主无需在此停留即可完成进出。
长期客户前期需提前到管理处缴纳停车费用(例如包年会员或包月订阅)。已缴纳费用的长期客户,在有效期内可自由出入停车场,并无需每次都为车辆支付停车费用。
2.临时车辆进出场流程
l 车辆入场
为了提升停车场出入口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吞吐量 出入口配置了全车牌自动识别系统 这种设计允许所有有车牌的车辆无需停车即可进入 与此同时 当车主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道闸可自动开启并放行 该系统还特别设置了针对紧急情况(例如警车、军车等)的规定 即使是没有车牌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免收费用的快速通行
1)自动识别
经视频识别获取车牌号码。随后将获取到的车牌号码发送至服务器以反馈车主身份信息,并使装置自动升起。当车辆经过道闸时具备防砸车装置。
车辆缴费
收费方式
a.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或者银联APP扫码付
1)缴费方式说明
a.出口扫码支付
车辆行驶至出口处,车主打开微信、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扫码支付。
b.手机微信公众号自助缴费
车主只需在相关微信公众号内完成在线缴费操作即可。该系统支持自定义菜单设置(例如停车管理),车主可在此菜单中选择对应的项目进行操作,并且该功能无需额外添加任何复杂逻辑或步骤。
2)收费标准
a.软件具备后台设置收费标准功能。
b.具体收费标准依据南航停车场收费标准管理办法。
l 车辆离场
当临时车辆驶过出口通道时
根据软件设置的有效时长(最长可达15分钟),车辆可在停车场停留期间免收费用出场;若超出规定时间,则将依据停车场收费标准及优惠政策进行计费并自动完成扣款操作;若当前余额不足,则需通过扫码缴费并配合人工操作才能完成离场流程;在使用微信公众号支付后,请确保在确认时间内完成离场操作;若超出确认时间,则将被按一小时计费并收取超时费用(具体超时时间由车场管理方进行调整)。
二.3.5.1.4 无人值守模式
不同于基于传统停车管理系统的方案, 该系统由四个核心模块构成: 出入口管理系统、云端值守中心、自助缴费模块以及云端服务型平台.
不同于基于传统停车管理系统的方案, 该系统由四个核心模块构成: 出入口管理系统、云端值守中心、自助缴费模块以及云端服务型平台.
该系统采用全自动化无人值守管理模式,在进出管理方面以车辆号牌作为鉴权依据。所有进出车辆凭其独一无二的号牌出入,并由专门系统对其出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与记录。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在核对过程中系统将采集的所有车流量数据录入数据库以便后续进行费用结算。出场时系统通过比对记录信息确定是否存在未支付费用的情况,并根据比对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日常运营中无需在出入口处设立收费岗位并配备管理人员,在出场环节则由自动化的出入口机器人取代传统的收费岗位工作人员
云端值守机构以端口机器人为基础,在发生故障时,云端值守人员可以通过机器人连接现场并与车主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协助车主处理停车相关问题。
自助缴费系统通过手机支付与场内自助缴费方式的并联使用,在将主要停车费用整合至场内一次性完成的基础上,能够高效地实现车辆无需停留即可出场,并显著提升了车辆进出效率。
云平台可为车主提供全方位的停车解决方案,在采用云平台实现对各停车场的统一管控基础上优化运营效率的同时实现收入增长,并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
基于无值守管理模式构建一个快速出入、运行效率高且维护简便的智能停车场系统,在运营中可显著降低人力成本并防止车辆流失,在停车运营方面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1.自助缴费系统
自助缴费系统通过融合手机支付与场内自助缴费技术引导车主提前完成停车费用支付,在此过程中使车辆实现"零排放出场"以显著提升出入效率。与此同时,在出入口设置二维码识别系统方便尚未完成场内缴费的车主无需等待即可完成补缴操作。
缴费方式1:手机停车助手
近年来微信逐步推广开来,在统计数据显示其覆盖率达到75.9%,尤其在一线城市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3%。微信的推广不仅为其他服务如停车助手提供了展示平台,在社会发展方面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车辆拥有者数量逐年攀升,并且整体规模持续扩大。
借助停车管理系统平台,停车助手可实现与停车场企业的无缝连接,在微信公众号上提供包括在线缴费、精准寻车以及续费等在内的多种便捷服务功能。车主只需通过微信支付即可无需支付零钱,无需排队,凭借车牌号码即可随时随地便捷地完成停车费用的快捷缴纳过程。
缴费流程
缴费报表
缴费方式2:出口自助缴费
u 车辆在驶入时若未能成功缴纳费用,则由车主自行完成缴费。具体操作为:车主需使用微信或支付宝在出口处的码表进行扫描以完成支付;一旦支付成功,则道闸自动打开以放行车辆。
2.SaaS云平台
该平台整合了车场运营所需的信息汇总、人力资源配置、业务流程管理和财务监控系统。为提升车场运营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借助该平台实现了对所有停车场的统一调度与监控。优化了运营管理效能,实现了收入增长的同时塑造品牌价值。
①车场成本管理
u 以单个车场项目形式进行成本管理,可以录入项目的基本信息
u 各个项目的费用支出成本录入,可设置分摊类型,开始起止时间
u 各个车场的成本按时间查询明细与汇总
②车场日常对账
u 每日收费人员交接班账单审核,核对应收,减免与实收金额
u 实际收款金额记录归档,并可查看历史归档记录
u 支持按车场和时间查询,并支持打印与导出表格
③各类财务报表
u 覆盖各类停车场/多个停车场的收费明细和汇总报表浏览各收费渠道对应的金额统计报表以及异常数据统计表查询
u 所有报表支持搜索与打印导出
④高危时间追踪
u 涉及将临停车状态转换为长期停车状态、记录并处理异常开闸事件以及开展相关优惠减免活动等高危事件的追踪机制
二.4 无线网络覆盖系统
二.4.1 系统概述
园区无线覆盖系统设计范围包含质检楼、综合楼1、综合楼2。
二.4.2 设计原则
【1】高带机量
配置为吸顶双频无线AP的设备能够实现理论最大传输速率达到1200Mbps。每个这样的设备最多可支持约50人同时在线使用网络。
【2】使用灵活
支持SSID绑定VLAN,灵活控制不同SSID的网络权限。
【3】部署方便
AP既可以吸顶式安装也可以壁挂式安装,并遵循82.3af/at标准的PoE网线供电系统;每台AP仅需一根网线即可连接;部署极为简便。
【4】无缝漫游
当客户端在AP之间发生移动时
【5】负载均衡
在无线客户端密集部署的环境中,在此情况下,在这种环境下,在这种场景下,在这样的一个场景中,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配置下,在这样的一个配置中,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让客户端能够自动识别并连接至负载较少的AP以减少资源竞争从而确保所有AP都运行在最佳工作状态从而保证网络整体性能得到优化
【6】管理简单
AP可部署于FIT AP模式,并可与无线控制器AC协同工作。
通过无线控制器AC即可实现对所有AP的自动识别与统一管理,并实时监控各AP运行状态。
真正实现了无需手动配置的零配置环境,并支持即时接入功能。
网络整体管理更加简便且易于维护。
【7】高稳定性
基于信号自动选择技术运行于最小化干扰的理想信道中。同时具备发射功率线性调节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同频 interference 的同时,在提升客户端与 AP 之间的通信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特征
该设备配备了独立的硬件保护电路。当发生故障时,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实现网络的自动重启。从而将网络维护的工作负担降低。
【8】良好的拓展性
预留端口空间,为以后网络拓展提供方便;
【9】足够的兼容性
核心交换机在与Radius服务器对接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兼容性,并且能够实现多个系统同步接入。这种设计完美适配多终端高清视频监控及视频会议接入需求。
【10】多种接入认证接入认证
出口路由器配置了PPPoE服务器以完成有线网络的接入认证功能确保合法用户的网络连接被允许而非法连接被拒绝。AC端点则具备MAC地址验证Web端口验证及微信端口验证等多种用户身份识别手段可依据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还能通过扩展功能提供增值服务以保障无线网络安全。在便捷性方面该系统拥有高度完善的管理系统操作界面友好易于上手管理人员与持卡用户均可轻松完成各项操作流程节省了不必要的操作步骤提升整体使用效率。
二.4.3 设备选型
出口路由器配备了高端路由器设备。该设备的最大承载能力可达2000台终端设备同时在线。它配置了四个WAN接口以实现网络接入功能。该路由器完全符合生产园区的网络规模及相关的接入需求
核心交换机采用全千兆三层交换机产品配置,汇聚层采用全千兆二层带管理功能的POE设备;主干链路实现汇聚功能
根据不同的区域需求,在各个位置采用了包括面板无线AP、双频吸顶无线AP以及高密度无线AP等多种型号的无线AP设备。
二.4.4 系统拓朴图
二.4.5 无线AP点位分布
| 序号 | 楼层 | 点位数量 | 单位 |
|---|---|---|---|
| 质检楼 | |||
| 1 | 1F | 16 | 个 |
| 2 | 2F | 16 | 个 |
| 3 | 3F | 16 | 个 |
| 4 | 4F | 16 | 个 |
| 5 | 5F | 18 | 个 |
| 综合楼1 | |||
| 6 | 1F | 9 | 个 |
| 7 | 2F | 6 | 个 |
| 8 | 3F | 6 | 个 |
| 9 | 4F | 6 | 个 |
| 10 | 5F | 6 | 个 |
| 11 | 6F | 6 | 个 |
| 综合楼2 | |||
| 12 | 1F | 14 | 个 |
| 13 | 2F | 14 | 个 |
| 14 | 3F | 14 | 个 |
| 15 | 4F | 14 | 个 |
| 16 | 5F | 14 | 个 |
| 17 | 6F | 14 | 个 |
| 18 | 7F | 14 | 个 |
| 19 | 总计 | 219 |
三、 智慧工厂软件系统
一、基座平台
三.0.1 系统架构
三.0.2 统一登录集成
支持企业现有系统的统一登录功能及集成。例如,在门户平台中实现了统一的登录界面,并整合了待办事项的同步功能;在OA系统中实现了数据的无缝对接;此外还支持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功能集成。
三.0.3 园区数字孪生建模
三维建模功能可整合3D可视化界面及数据预警系统,并提供数据分析展示。采用目前最流行的编程语言开发该系统,并支持私有化部署方案。不仅适用于由单体或多体建筑构成的园区场景的可视化开发,同样支持对特定场景的定制化开发。
实施范围:涵盖厂房区域及其周边主干道。主要功能:包含场景建模的全貌规划与细节设计(建筑空间布局规划与细节设计)、建模精修(精细优化)、建筑分层(多层次划分)、楼层分间(分区设置)、设备设施建模(设备与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数据展示(包括全面呈现各区域的数据统计结果及关联信息查询结果)、物联数据(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状态)。
三.0.4 可视化驾驶舱
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是一个整体化的大尺寸全屏系统,在运用多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打造而成。
该系统代表性的突破了传统二维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车间模型实现材质灯光实时渲染,在虚拟化平台上完成数据接入并呈现效果。
利用此方法可实现生产车间外景及设备设施全方位立体展示。
该系统能够显著提升生产场景呈现效果。
包含首页、视频监控、后勤管理、运维管理。
首页:呈现各类告警统计数据、智慧交通相关统计数据、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数据以及记录的设备管理系统运行情况的数据,并提供安防系统运行状况的数据。
视频监控系统:具备实时监控功能、历史回放功能及球机远程控制功能;但需配备相应的设备接口以实现回放功能。
后勤管理方面将全面展示园区人员流动状况包括对各出入口的人流信息及车辆流动情况的详细记录和统计数据。系统将实时采集并分析园区车辆出入数据涵盖停车场及周边区域的通行状况。同时动态更新各类园区设施设备的数据信息并按类别进行详细汇总以提供全面的运营支持。
运维管理:全面呈现设备清单、运行状态数据统计、类型分布数据统计以及异常事件记录;同时提供工作请求列表、处理进度统计和分类分布统计等信息。
三.0.5 数据集成
该系统旨在整合分散的数据资源,在同一平台下实现多个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与协同管理,并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该平台涵盖仓储运作状态、设备维护记录以及能耗数据等多维度信息的统计与整合,并通过大屏实时呈现。
视频:视频监控实时画面查看;
一卡通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园区各入口的人流信息与车辆流动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提供人员进出流量监测功能;支持考勤管理功能:包括员工每日工作出勤情况的实时追踪与动态更新。
班车:展示班车预约记录、数据统计;
点餐:展示菜谱统计、实时消费数据统计;
资产管理:展示资产实时数据统计,分类统计。
三.0.6 基础平台
遵循现有的架构编排方案进行安排,并由于后续生产工单需下发至班组层级而要求将组织机构明确分配至班组层次
人员管理:录入员工档案的基本信息及其工作职责。
支持新增或删除人员档案,并对已记录的信息进行修改以及状态更新。
完成员工档案的录入后将自动生成通讯录
权限管理:根据人员的管理职能和岗位角色赋予其相应的系统操作权限。
岗位管理:可以定义岗位,一个员工可以有多个岗位。
系统日志:支持查看系统所有操作记录。
接口预留:预留与各个子系统对接的接口。
二、运维管理
三.1.1 设备管理系统
构建一套完整的设备信息数据库,并详细记载各类设备的基本信息和技术参数等关键数据;同时涵盖应用相关信息以及图纸文档,并设置自定义属性字段以便后续灵活配置。对所有设备从采购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能够快速生成入账设备的当前及历史账目数据表单。
1、设备列表
每个设备的基本信息由若干组成部分构成;可对设备的基本信息模块进行查看与修改
基本属性信息:基本属性信息主要与设备本体相关,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保持不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备编码;...以及图片信息等。
各类型的设备会显示不同的特殊参数设置:依据其所属类别划分时,在这些设置中涉及的信息项会有所区分。这部分由系统管理按照不同类别分配给各类别装置,并规定它们各自的信息展示内容范围
设备点检项:根据具体设备的维保手册增添相应的维保与巡检项目项,在维护过程中便于及时对应相应的故障或问题。
2.设备使用变动:
由本系统在设备购置-变更-报废业务申请及审批流程中自动生成设备变更信息。这些信息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用户掌握设备使用历史并确保记录的完整性与追踪性。
三.1.2 维修巡检工单
设备相关维护保养计划与记录:用户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设备近期需要涉及的维护保养任务及其相关信息如维护原因、解决措施以及由何人负责等
这部分信息按照维修保养模块的记录自动生成对应设备的数据关联,并不需要单独做记录。日常工作中检查任何设备时,默认都会被系统自动归入相应的维修保养计划。
1、设备保养计划:本系统保养计划模块分为以下3种
定期维护周期安排:按照固定的维修间隔时间执行维护任务;每隔一个月或15天进行一次维护检查;每次维护任务完成后系统会自动更新下一个周期的时间节点。
按工作时间定时维护:依据各厂房提交的设备运行数据统计结果,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向相关维护人员发出定期维护通知。
3)单次计划:指定一个特定的时间进行维修保养,计划不循环滚动执行。
保养计划列表包含序号标识、当前状态标记、相关设备信息记录、分组配置、负责人信息分配、所属部门标识、上次保养记录存档时间标注、下次计划时间安排记录、循环周期设定值输入、保养类型选择项配置以及保养级别参数设置等字段,并提供包括创建保养计划生成、派工任务分配、执行记录填写打印、信息浏览查询等功能。系统还支持依据不同查询条件筛选:如按指定时间范围搜索、按指定保养组归档管理、按所属部门分类查询以及根据状态动态监控等操作。
2、设备保养工单:
系统设备保养工单在执行保养计划时,在前一天会自动在保养负责人的系统上产生一张保养工单;用户点击【保养
该表格包含多项关键信息要素:客户编号字段用于唯一标识每位客户;客户满意度评分字段用于记录客户的满意度评价;客户地址字段用于存储客户的具体地址信息;客户联系方式字段用于记录客户的联系方式;以及客户反馈意见字段用于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
该系统提供多种核心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快速创建工单;系统支持对工单的状态进行更新操作;系统内置多种数据录入模板供用户选择;以及系统提供了灵活的数据排序功能。
此外, 该系统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通过时间维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可通过业务部门维度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以及可通过历史数据维度对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3、设备巡检
全面运用互联网+理念
4、设备巡检计划
为每个行业及相应的巡检要求规划巡检路线,并编制工作计划;配置巡查点位置并分配巡查任务;具备NFC与扫码等身份识别验证功能用于巡查点;支持并行操作的多任务管理功能: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手持终端及相应的巡查任务。
设备巡检计划列表包括多个重要字段信息:计划编号用于唯一标识每项计划;计划名称为执行内容的具体描述;所属部门对应责任单位;巡检周期规定执行频率;计划巡检时间确定执行节点;巡检人员分配负责执行任务;计划截止时间设定最后完成期限;关联设备记录相关设备信息;计划状态反映当前执行状况;操作列列出相关操作指令。该系统具备创建新巡检计划的功能,并提供对现有计划启停管理能力;同时支持编辑和删除现有数据,并能显示详细信息以便查阅;系统还提供了多种快捷查询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
5、设备巡检工单
巡检
合格
巡检
查看
查看
查看
单击【查看
该列表包含以下字段:工单名称(对应唯一标识)、工单编号(代码形式识别)、相关巡检计划(关联作业安排)、相关设备信息(具体设备配置)、巡检起始时间(作业开始时刻)、巡检结束时间(作业完成时刻)、所属班组(执行团队)、负责人员(操作者)以及工作状态与操作记录(记录执行情况)。提供对新工单创建功能(新增记录)、状态变更能力(更新字段值)、执行记录填写接口(数据提交通道)、基本编辑功能(数据修改选项)、删除功能(数据清空操作)以及查看详细信息的能力(展示完整数据)。支持通过关键字搜索功能实现快速查找:按名称搜索所有项目;按编号筛选特定条目;按时间节点定位作业记录;按负责人筛选参与人员;按工作状态筛选当前进度。
6、设备维修
基于工单为核心构建,并通过精细化的时间管理体系实现对故障的主动识别与判断。从生成工作安排计划到完成设备验收并确认状态的全过程管理中包含多个核心环节:包括故障发生时的即时响应与记录(即产生工单)、对初步判断结果的有效反馈机制以及完整的闭环管理流程。该模块不仅支持基本操作中的增删改查等核心功能(即添加/修改/删除操作),还具备高效的查询与分析功能。
本系统充分利用现场PDA便携式通信设备等关键设备的应用以上设备为核心管理平台进行操作与维护根据各类记录表格中的数据信息以及具体的作业要求来实施任务跟踪与质量监督通过工单下发的方式将任务分解给相关责任人并实时监控整个操作流程的状态对于完成的任务实施反馈确认机制确保任务质量达到预期标准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巡检中仅关注表面现象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管理成本
1)、故障报修
精准识别故障并迅速协调资源以应对突发情况,在评估设备状态时需综合考虑其复杂性以及预期处理周期以便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同时通过优化人员管理流程来确保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能得到有效落实
故障报修记录包括报修时间字段、故障描述部分以及与相关设备信息相关的数据项。该系统提供报修记录的创建功能以及状态更新的操作,并具备详细的编辑和删除选项。此外还支持通过提交人姓名、提交时间戳以及处理进度等条件快速查找所需记录。系统内置多种便捷的统计分析工具以便及时了解各类故障发生频率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维修工单
采用PDCA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的工单管理系统,在帮助企业员工实现统一规划工作的同时实施项目管理,并能够高效追踪工作进度。该系统对企业成果进行评价并评分,在完成之后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闭环流程。通过这一系统设计的有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执行效率。
维修工单列表涉及多个字段信息并提供全面的功能管理。具体来说它包括维修单号维修状态维修组维修人员设备信息故障类别等核心要素。该列表不仅支持基本的操作功能还包括状态调整数据修正删除等功能模块。用户可通过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快速检索包括按编号状态人员设备类别等多种维度实现高效管理
3)、任务分配
当维修任务进入维修阶段时(...),可以让该阶段的任务处理人由用户自主指定(...),或者由系统按照预设规则自动生成(...)。该过程基于(...):即根据(...)生成的任务分配策略(...),完成任务流转安排(...)。
4)、维修验收
由运维团队对设备故障修复方案进行审核,并将审核通过的修复方案直接上传至系统。若审核无误后,系统将自动完成该故障修复流程;若审核未通过,则会生成明确的失败报告并将其反馈回操作界面供维护工程师重新处理。上述步骤将被持续执行直至故障彻底解决为止。
三、统一后勤管理系统
三.2.1 子系统集成
在智慧园区管理系统中完成了各子系统的功能整合工作并实现了对园区的整体管理与调控。该平台建立了协调一致的数据库体系并打造了一个标准化的管理界面;确立了一套完整的授权机制并形成了全面覆盖的各项业务流程;通过统计手段展示了各个子系统的数据图表并通过接口实现了视频监控以及各类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支持门禁系统(包括考勤记录)、道闸设施及车辆调度等关键环节的一卡通识别技术应用以及提供便捷的一键叫车服务的同时完成了各类基础服务项目的智能终端接入工作
视频:摄像头接入;
一卡通:道闸、门禁、消费设备系统硬件接入;
班车:车辆定位系统接入;
点餐:点餐机接入;
三.2.2 基础办公系统
系统应用可视化流程定制与控制技术进行信息交换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旨在构建工作流自定义配置体系,实现组织权限划分与职责分配,优化企业协同办公机制与工作流程运行效率,确保企业信息交互渠道无阻断、实现自动化、规范化的信息传递,提升企业整体运作水平和决策效能.该系统支持园区内各类服务事项的申请进行标准化审批流程配置,同时提供灵活的工作流程优化方案,涵盖人事管理、资源调度等多个功能模块
流程配置:常见的办公流程配置方案;
功能特点:能够显示处于已发起待处理阶段以及已完成状态下的相关单据信息;
功能模块:包括流程名称信息、操作人员记录以及各环节时间节点数据;
功能扩展:提供表单创建功能以及审批表单生成接口;
功能特性:能够基于表单名称以及相关属性进行快速定位与管理;
查询支持:能够基于表单名称以及相关属性进行快速定位与管理。
考勤管理模块包含考勤记录统计报表的查看功能。该模块的数据库表单中包含员工姓名、所属部门、职位类别、所属考勤组等详细信息字段。系统支持员工信息浏览和统计报表导出功能的实现,并提供快速筛选功能以满足日常管理需求。具体来说, 该系统能够按员工姓名、所属部门、考勤组以及考勤时间段进行快速筛选, 并支持对查询结果进行打印操作
三.2.3 一卡通系统
该一卡通系统可在同一张智能卡上实现了多种不同应用功能的综合管理功能;即可满足一张智能卡上的多种应用需求;通过将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卡片与用户及读卡设备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实现了发卡授权停车场管理和门禁控制等功能;同时可与第三方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如人事查询和财务处理);管理人员可通过一卡通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并执行智能操作;本次项目设计的一卡通系统包括考勤管理门禁控制以及消费支付等功能
基于一卡通(人脸识别)管理系统中的一卡通绑定功能实现了一卡通绑定管理功能,并支持授权及反向解密操作。系统列表中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字段:卡号、姓名以及相关的参数设置。通过该系统不仅可以新增一张符合条件的一卡通记录还可以对其属性进行详细配置并完成相关维护工作。系统具备多样化的查询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筛选所需数据并生成相应的统计报表
消费记录:一卡通消费实时记录、实时统计、按月/季度/年度消费数据统计;
刷卡记录系统涵盖门禁出入记录信息管理功能及实时动态统计报表生成能力;系统设计具备按月度/季度/年度分段的数据统计模块;信息列表包括进出类别对应时间戳记录内容及人员访问详情追踪数据;系统提供基于人物属性的多维度过滤功能以及历史数据检索接口;支持通过人物属性标签实现便捷的数据筛选浏览方式
客人管理:客人登记(预约)、客人审核(确认)、客人记录(统计)。该列表包含客人姓名(英文名)、联系电话(电话)、所属单位(公司)、受访者信息(被访问者)、所属部门(部门)、访问日期(日期)及操作记录;支持新增客人(新增登记)、编辑信息(修改资料)、移除人员(删除记录);支持按客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快捷查询。
三.2.4 考勤管理系统
考勤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在保障员工正常上下班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门禁系统联动后,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无需干预的考勤记录, 系统能够自动汇总并统计考勤数据, 并生成标准化报表. 此外, 系统还提供包括数据筛选、查看及下载等多种功能选项。
考勤设置:早晚班时间段配置;该列表包含考勤组名称字段(如部门)、考勤负责人专有名词(如张三)、对应人数数值以及工作地点信息等字段;支持操作包括新增条目(如新设一个考勤组)、编辑现有条目(如修改负责人员信息)以及删除无关条目(如某个已退出岗位的记录)等基本功能项;用户可通过输入条件筛选功能快速定位所需数据(例如根据所属部门或负责人进行搜索匹配)
考勤记录模块:提供实时考勤查询功能及导出数据的能力;其中包含员工信息表单,涵盖姓名字段、所属部门信息以及岗位职责描述;支持数据补录操作和历史数据删除功能;用户可通过该系统实现日常考勤信息的查阅管理;系统具备快速筛选功能,可通过姓名搜索条或部门筛选框实现精准查找操作。
考勤统计模块:可通过查看实时数据以及分月/分季度/分年度的数据统计结果。该模块列出员工信息包括:姓名、所在部门及其所属职位情况;操作列;该功能支持员工通过本系统快速浏览相关信息;系统还能够自动生成报表;此外还具备按人员姓名及所在部门等信息便捷查找功能
三.2.5 班车管理系统
负责管理班车的基本信息,并与班车监测设备集成,在系统中查询班车状态及定位信息;用户可通过手机端提交预约请求;管理员则由系统完成审核及处理流程。
班车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对班车信息的增删改查操作;系统提供的列表包含了以下项目:班车编号(ID)、车牌号( plate number)、负责人(operator)、驾驶员(driver)、车辆类型(vehicle type)、引擎号码(engine number)、排气量(displacement)、购买日期(purchase date)、品牌型号(brand and model)、使用单位(unit of use)、发车时间(departure time)以及行驶路线(route)。支持根据以下条件快速定位到对应的车辆:车牌号/operator/ driver。
班车设备管理模块通过关联定位功能可以访问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以及运行状况该列表详细记录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设备分类 设备状态 设备类型 所属车辆 创建时间 以及操作列等项目支持完成相关操作包括新增设备信息编辑现有数据删除不必要的记录以及查阅详细资料可通过设定的标准参数如设备编号等快速检索所需数据
三.2.6 点餐系统
该系统集成了点餐功能和食谱管理,并实现了智能化的结账流程。该系统不仅具备订单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并且能够进行食材采购计划的制定。通过自动化操作降低了运营成本。该系统不仅为顾客提供了便捷的用餐体验,并且为管理人员创造了额外的价值
菜单管理:支持查看当前餐厅的每日菜谱以及历史记录,并具备相应的管理功能以实现菜品分类统计。该系统能够根据点餐频率生成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提供一个包含菜品编号等详细信息的列表界面;支持新增修改菜品信息以及调整出餐数量设置;通过输入菜品名称或类别等关键词实现精准搜索。
消费数据:支持查看实时与历史消费记录,并能按日月或年统计消费金额。列表包含订单号 下单时间 金额 关联菜单 支付状态 支付方式 支付时间 支付人信息 以及关联历史消费记录等信息。该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依据下单时间 支付时间 支付方式 或者支付人信息等关键要素快速检索相关数据
三.2.7 车辆管理系统
该系统具备实时监测厂区车辆通行和车位使用状态的能力,并能够对车牌识别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同时支持对车辆异常滞停情况进行可视化预警;为管理者提供实时了解厂区运行状况的服务
车位管理:包括停车位信息维护;用于维护停车场车位数量,则可以根据车辆出入数据计算停车空闲数目。
车辆管理模块支持员工车辆信息的增删改查操作,并提供访客车辆信息浏览功能。系统提供的列表中包含以下项目:车牌号( plate number)、 vehicles photos( 车辆照片)、 owner's name(车主姓名)、 owner's phone number(车主手机号)、 vehicle attributes( 车辆属性)、 vehicle type( 车辆类型)、 notes(备注)及 operations list( 操作列)。允许用户根据 plate number/owner's name/owner's phone number/vehicle attributes/car link type 进行快速定位所需记录
出入口记录信息:提供外来车辆出入动态更新数据的查看功能,并对停车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管理。该列表包含车牌号码信息以及车主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和联系电话),同时包含设备编号和通行地点等基础参数;此外还提供车辆进出场所的历史记录查询功能以及异常放行事件的详细登记系统;系统还实现了基于车牌号码等信息的快速查找功能
三.2.8 视频监控系统
为了加强园区的安全保卫能力以及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有效防范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确保人员财产的安全。有必要构建一套先进可靠的现代化 comprehensive security system, 并辅之必要的物防、技防措施, 实现全天候的全方位监控, 从而确保园区各项运营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
视频监控系统是获取视觉信息最为可靠且不可替代的手段。布置于园区的战略位置点(如主要出入口、大厅及办公区域等),通过安装先进的摄像设备,在这些地点实施全方位的监视与录像记录工作。所有采集到的实时影像将被实时接入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处理。
模型关联:该系统具备对视频基本信息(名称和位置)进行管理的功能,并支持用户根据指定的模型位置完成设备与该模型的关联关系建立操作
视频查看:视频画面实时查看,支持多画面查看;
云台控制:支持球机摄像头远程控制。
三.2.9 资产管理系统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并增强 asset 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通过实施本系统可确保 asset 管理实现全面性、严密性、准确性以及简便性的目标达成。该系统涉及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流程的优化以及 assets 的领用与审批核销流程等环节
资产管理系统支持对资产信息进行增删改查操作,在线管理各类资源数据;系统功能模块涵盖基础信息配置以及数据维护管理两大类,在线展示基础数据;提供完善的统计分析功能,在线生成统计报表;实现基础数据维护的同时, 保证业务流程高效运行;支持在线展示各类资源卡片信息, 包括基础参数配置信息, 维护工单编号, 维护状态编号, 维护任务编号等关键指标信息;提供灵活便捷的数据筛选条件设置, 支持基于基础参数配置编号, 维护状态编号, 维护任务编号等多种维度进行精准定位;支持在线展示各类资源卡片信息, 包括基础参数配置信息, 维护工单编号, 维护状态编号, 维护任务编号等关键指标信息;提供灵活便捷的数据筛选条件设置。
资产领营业务是允许对资产进行领用操作的业务流程。该业务模块主要功能包括:一是允许对资产进行领用操作,并能查阅相关发放记录;二是系统中维护了完整的发放信息列表,在此基础之上提供了多种数据管理功能。具体而言,在系统中维护了如下基础数据:编号(单号)、申请人信息(包括姓名和工号)、申请日期(提交时间)、所属部门(领取部门)、相关资产管理信息(关联资产信息)、审批人员(审核人)、审批日期(审核时间)、审批结果(审核状态)以及发放操作记录(操作列)。该模块还支持发起领用申请的操作,在申请被批准之前必须先完成必要的审批程序,并且如果当前申请被驳回,则需重新发起领用申请流程。此外该系统还提供基于多种条件组合的快速筛选功能:包括按申请人姓名和工号搜索特定人员的信息;按工作日期间期筛选活动期间的相关数据;以及根据所属部门名称选择特定领域的资产管理信息等多维度过滤查找功能
资产报废管理:可通过“资产报废”功能对指定资产执行处理操作,并能查询相关的处理记录;系统提供的信息包括:单号记录表(serial number)、具体的报废原因说明(reason for retirement)、相关审批人的信息(approver details)、提出申请的时间戳(submit timestamp)、审批人的签名确认时间(approved sign-off time)、审批结果状态标识(approval status)以及相关联的 Assets 信息链接(related assets link);系统支持发起‘资产报废’申请操作,在成功提交后将等待审批环节;若case被驳回,则需重新发起申请流程。
资产统计:可查看资产类型统计,可查看资产状态(领取、报废、未使用)统计
三.2.10 对讲系统
集成对讲系统设备后,在线浏览设备实时状态和位置信息,并进行通讯录管理及在线呼叫操作。
三.2.11 员工公寓管理系统
具备通过线上系统实现员工公寓房屋信息和入住信息的全面管理功能,并且方便员工随时随地查看相关数据统计报表。
房屋管理:可对房屋楼栋、单元、户室信息进行添加、编辑、删除操作;
住户管理:可对每户居住人员信息进行添加、编辑、删除操作;
录入管理模块: facial recognition camera will automatically identify and capture the face information of individuals entering the apartment. system can retrieve detailed entry records and issue warnings for unauthorized access to restricted areas with corresponding attendance logs.
能效管理:安装智能电表以实时监控每个房间的用电情况;即可远程获取各房间每月用电量的具体数据及统计报表。
数据统计:可对入住数据进行统计,可对进入数据进行统计。
三.2.12 安防管理系统
该系统具备对厂区重点摄像头布局规划以及一卡通管理系统的监控能力,并能实时监控重点部位设施运行状态及人员活动情况。该系统还支持实现对告警事件的快速识别和定位功能,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帮助管理人员显著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车辆异常告警:黑名单车辆提醒,重复外出提醒。
人员异常告警:黑名单人员提醒,公寓未登记人员告警。
班车定位告警:超出预设区域告警。
摄像头:摄像头离线告警
对讲设备:位置异常告警
三.2.13 移动端
移动端包含小程序和防爆对讲机端,分别服务园区内和园区外两种场景。
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功能包含:
登录:完成用户角色权限验证后,在线状态下会呈现不同角色对应的访问权限界面信息;
人员管理:可对员工信息进行增加、编辑、删除、查看、启用、禁用操作;
车辆管理:可对车辆信息进行增加、编辑、删除、查看、启用、禁用操作;
访客管理:可以查看全部访客信息,可以对访客进行审核操作;
班车管理:可以查看班车预约信息、班车人员管理、班车位置;
点餐管理:可对菜单管理、消费记录查看;
考勤管理:可查看员工考勤记录;
防爆对讲机端(Android)
通过特定配置阻止设备捕获屏幕截图的能力,在未获得许可的情况下无法安装其他应用程序。
功能包含:
视频监控:可以实时查看摄像头画面;
对讲系统:可以查看设备状态、通讯录、在线呼叫;
公寓管理功能:支持对公寓房间实施新增(add)、修改(modify)、移除(delete)、查询(retrieve)、开启(activate)、停止(deactivate)等基本操作;同时提供对公寓人员实施同样的操作序列。
设备管理:能够完成设备信息的增删改查以及启用禁用操作;同时支持访问已上传至设备的相关资料和巡检维护记录。
维护服务工单:对设备进行维护计划管理;按照规划生成维护服务工单;录入设备维修记录;建立设备维修记录预警系统
消息中心:可查看系统消息、工单消息、预警消息;
统计报表:可查资产、运维、人员、班车、视频监控数据统计集成展示;
个人中心:可查看个人基础信息、修改密码、退出登录、系统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