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离散数学教学研究
本文针对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离散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突出其应用性;其次,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案例驱动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同时,充分利用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选取趣味案例,增强教学趣味性;最后,改革评价方式,从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期末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且学生对课程评价普遍较高。该课程改革思路正确,效果显著,为高校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摘要
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创新性改革。离散数学课程作为理论基础课程,同时具备重要应用价值。在离散数学教学改革方面,应根据专业方向调整教学内容,探索新型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案例,并充分借助数学软件辅助教学;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比实验班和普通对照班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班在优秀率上提高了14%,及格率提升了22%,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证实了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离散数学
0 引言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规定了"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了"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推动教育体系必须随之进行改革,唯有如此,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离散数学作为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一直被视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离散数学课程往往被描述为学习枯燥乏味,教学内容繁多且难度较大。一些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通过PPT进行满堂灌输,教学方法单一,这种方法对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其学习效果明显不佳。因此,亟需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1 相关工作
关于提升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笔者长期关注《软件导刊》这一学术平台,该刊每年都会发表大量相关论文。从2007年至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及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这些文章的研究重点各有不同,具体分析可见图2。

图****1****离散数学领域自2007年以来发文数量
Fig. 1****Publised paper numbers for discrete mathematics from 2007

图****2****离散数学不同方向发文数量统计
Fig. 2****Statistics of paper numbers for sub areas in discrete mathematics
文献[1]强调应着重探索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结合点,通过提升数学类课程的应用性来增进其易懂性;文献[2]深入研究了多种教学辅助方式,有效解决了理论性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文献[3]主张重视典型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文献[4]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独立学院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即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强化基础实验教学、搭建学生交流平台;文献[5]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学方式改革来提升教学效果,助力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知识;文献[6]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方面对离散数学教学体系进行了全面分析;文献[7]创新性地将计算机安全技术融入离散数学教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进行了系统优化;文献[8]主张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做到少而精、新而实,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来解决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量的矛盾,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文献[9]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针对性解决策略;文献[10]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可以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为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方法普遍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所使用的工具各有特色。
在离散数学教学现状的背景下,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教学质量。相关研究方面,刘玉珍等[11]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常亮等[12]、徐周波等[13]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张千里[14]从课程改革出发进行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些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传统的离散数学教学模式往往内容繁多且难度较大,且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并非其他专业学生所必须学习。教学内容的容量较大,教师为了赶进度,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随着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离散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多功能,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15-20]。
2 教学改革与反思
2.1 根据专业需求进行内容取舍
离散数学内容丰富多样,学习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才能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其精髓。鉴于学时有限,需要根据课程专业需求进行内容筛选。与学生专业关联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应重点讲解,以期将离散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有效结合,其余内容则采取相对浅显的方式,课后可自行补充学习。合理安排学时,突出离散数学课程的基础属性和灵活特点。
2.2 优化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的方式,即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表面上看信息量很大,但实际学生难以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教学效果欠佳。为此,应加强师生互动,采用分组讨论、任务助推、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案例驱动、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等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2.3 充分使用数学软件,选取趣味案例
人工智能时代,值得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方式。可引入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过去,采用C语言等编程语言进行离散数学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专业数学软件mathematica(版本12.2)内置了大量与离散数学相关的功能模块,几乎涵盖了该领域所有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操作简便,只需短暂培训即可使学生上机操作。教学案例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也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定制化选择,这不仅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还能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
2.4 重视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
教学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备受关注,值得重点推进,而非以往仅依赖期末考试成绩这一单一指标。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是提升评价效果的关键。具体而言,过程性评价可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其权重比例分别为10%、20%、20%。其中,课前考察学生对网络教学视频的学习情况以及在线测试结果情况,课中则关注学生课堂出勤率、参与课堂交流互动情况以及当堂作业完成质量,课后则重点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值得注意的是,期末考试仍采用闭卷形式,其成绩占比为50%。
3 教学实践与反馈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可以证明上述改革措施是有效的。使用符号计算软件mathematica探索一些趣味问题,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案例如下:
例1:列出以seem开头的单词,并按指定规则说明这些单词与seem的远近关系,绘制相应的有向图。
在mathematica输入以下函数命令:
words = DictionaryLookup["seem*"]
Flatten[Map[(Thread[# \[DirectedEdge] DeleteCases[Nearest[words, #, 3], #]]) &, words]];
Graph[%, VertexLabels -> "Name", ImageSize -> 450]
程序返回,并作出图3.

图****3****单词seem的相似词有向图
Fig. 3****Similiarty words graph for word seem
该方法似乎能够有效实现目标。
在过去的测试中,该方法似乎已经表现出色。
该过程似乎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该结果似乎表明该方法具有显著优势。
该方法似乎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优异。
该系统似乎能够显著提升效率。
该算法似乎在复杂任务中表现稳定。
该系统似乎能够有效处理大量数据。
该方法似乎在多轮对话中表现优异。
该系统似乎能够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例2:最短路径问题和遍历问题是离散数学中的重要问题。当随机生成一组三维数组表示坐标位置时,如何确定最短路径。
在mathematica输入以下函数命令:
p=RandomReal[10 ,{10,3}]
FindShortestTour[p]
Graphics3D[{Line[p[[Last[%]]]],Sphere[p,0.5]}]
程序生成10组三维数组(略),并给出最短路径的标号,同时作出图4.

图****4****组数的最短路径
Fig. 4****shortest path for numbers
{45.82,{1,7,9,10,4,6,2,5,8,3,1}}
为了简化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自动生成虚拟数据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自行收集真实数据。通过利用几十个城市的坐标信息,设计一条覆盖全国的旅行路线,如图5所示。

图****5****周游世界旅行路线
Fig. 5****Travel routes around the world
为了检验教改效果,实验班采用了改革后的新教学模式,而改革前的模式则作为对照班使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对比期末考试成绩后发现,对照班在90-100分区间有11人,占22%;60-89分区间有27人,占54%;60分以下的有12人,占24%。相比之下,实验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各个分数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具体而言,90-100分区间有18人,占36%;60-89分区间有31人,占62%;60分以下的仅有1人,占2%。数据表明,经过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各个阶段成绩普遍有所提升。
通过设立评价环节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约94%的学生对这门课程表示满意,一致认可了新的教学方法,普遍认为其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实践能力。而对照班级仅有约80%的学生认可这门课程。
4 结语
在人工智能时代,离散数学课程既承担着理论支撑的角色,又提供了一系列实用工具。该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与人工智能领域紧密相连,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尝试了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水平,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探索了一条可行的改革路径,为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打造精品课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