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 拔尖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英才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基于国家工业化、信息化与国防现代化进程对信息技术领域顶尖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 培养目标
为学校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简称‘实验班’)。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开展工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其脱颖而出提供有力支持。
关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动态。通过设立实验班的形式,深入探索教学实践与科研活动的有效结合,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3.建立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紧密衔接机制,在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的同时,为学院开展高层次教育工作输送优质生源资源。
通过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范围和广度,我们致力于为其营造一个融入国际人才培养环境的机会和平台;这一目标不仅有助于培养国际化人才所需的全球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基础能力.
二、 培养方案
1.学习年限
实验班采用“1.5+X”两段式培养方式,其中X为2.5年以内。
2.培养模式
在过去的1.5年间,学生需遵循学院颁布的专业大类培养方案学习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课程。自第四个学期起,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拟定研究方向,并完成相应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的学习;通过系统性的科技创新实践与工程技能训练,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3.培养措施
自入学之初起实施导师制度, 每组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四到六名学生,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为其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给他们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 帮助他们确定个人发展方向, 并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学业考核与成绩评定方面的改革创新工作,在实验班中设置与学生未来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并减少理论授课时间以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少而精的理论教学模式实现"精讲多练"的教学目标。
(3)强化科研素养教育工作,在实验班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项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与科技竞赛活动,并通过设立专项奖励机制激励其表现。
为实验班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的同时,并非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本身。
为实验班学生搭建国际交流渠道,并积极争取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或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交换学习的机会。这样既能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并且能够培养具备国际先进科技知识的人才。
三、 组织形式
学院根据本科年级设立实验班,每届限定人数在30人以内,并赋予学生既参与本年级普通班级学习又能接受专门化培养的双重角色。
2.实验班的教学培养工作由学院统一组织与管理,集中培养。
实验班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服务等活动由各个年级负责进行管理;实验班的学生仍在原班级参与这些相关活动。
在专业细化的过程中, 实验班学生需要从学院范围内选定主修方向, 并完成相应的必修课程. 这三个本科专业的开设比例主要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占40%、软件工程占30%以及网络工程占30%来确定.
四、 管理办法
1.管理方式
学院设立实验班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长担任组长, 负责教学及学生事务工作的院级副职干部任副组长, 组员则包括学术委员会部分委员、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各教学系(室)主任等, 主要承担培养方案制定与优化研究, 运行机制改进与重大事务协调等工作. 该小组还需负责导师聘选与培养管理, 学生成绩监控以及学生选拔推荐等内容. (具体组成情况详见附件1.)
2.学生选拔
第1学期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及年级推荐的方式产生候选人学院组织了选拔考试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英语成绩以及面试表现结合学生的科技竞赛获奖情况筛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安排至实验班
3.导师遴选
实验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自愿原则修订了导师选拔标准,并选拔了一群治学严谨且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对学生成长关怀备至的教师作为导师。
4.激励机制
(1) 滚动制的具体要求包括:严格的标准与严厉的要求,在每学年结束时会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考核与调整,并实施末位淘汰制度。对于未能达到学生成绩标准或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将被淘汰出实验班;至第六学期结束前仍未能获得校级以上学科竞赛或科技创新奖项的学生也将退出实验班学习。空缺的位置则由符合条件的学生担任以维持培养质量,在第六学期结束时会进行最后一次筛选和调整以确定最终的实验班成员。
(2)攻读硕士学位。实验班的同学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三年课程学习,在科研实践中接受了系统的训练,并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符合学校推荐免试条件的同学将获得免试资格;对于未达到该条件但报考本院研究生的同学,在学院复试分数线以上者均会被录取。
学院在各类评优奖励活动中对实验班学生给予倾斜政策。在本科毕业后,实验班学生将获得"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4) 专项奖励与资助。学院设立专门用于鼓励和资助...的学生的奖学金。该奖学基金旨在促进并支持...学生开展国际交换项目以及联合培养工作。通过合作等方式争取资金支持...学生参与国际科技竞赛活动。
五、本计划解释权归试验班工作领导小组所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0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