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成像技术_讲座回顾 | 雷达成像原理与应用
雷达成像原理与应用
南京大学电子信息创新创业系列讲座
2020年4月17日晚上,《雷达成像原理与应用》主题学术活动圆满落幕。本系列讲座由南京大学信息学院主办,吸引了来自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六十余名学生参与。尽管采用线上形式,但主讲人与听众之间依然保持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0 1讲座内容
柏老师首先对雷达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麦克斯韦于1864年首次提出了电磁理论,并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在1925年之前,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已经实现了从电离层反射回来的第一例短波窄脉冲回波观测。至1940年为止,MIT正式成立了辐射实验室。从而使雷达系统能够实现对目标距离、方位角、高度以及轨迹等参数的信息采集与测量。 radar equation is the key focus of the subsequent teachings.

除了传统的雷达系统之外,柏老师还深入讲解了相控阵雷达的相关知识,并对其最新的技术创新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些新技术包括:体积缩小、成本降低以及可靠性提升;此外还涉及数字波束集成技术和全数字化收发组件等创新性设计。在雷达成像技术领域中,在此基础上柏老师提出了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等新概念,并进一步拓展了这一技术体系的应用范围。这些新概念不仅涵盖了多个应用领域:地形测绘与地质研究...精准灾害预测等

0 2同学们的感想
何东宸同学
2019级本科电子系

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获得了不少收获,在军事国防和民用领域中意识到了雷达成像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被雷达成像这一领域的研究 intriguing 之下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将机器学习与无线电通信相结合的无人机技术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王静怡同学
2019级本科电子系

在今天的讲座中,我深入学习了雷达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认识到其在军事领域的重要地位。如果学者们继续深入研究这一技术,则未来其应用将更加灵活、功能也将愈发的强大地为国防提供有力保障。
何东宸同学总结道
总体而言,在本次讲座中我们不仅掌握了最新的科学技术动态,并且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专业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同时了解到当前社会对于雷达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存在哪些关键需求?这将帮助我们确定未来可以专注于哪些研究领域?从而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03采访老师
9日上午10点,学术部通过QQ群电话,线上采访了柏老师。
当问到柏老师是不是第一次做线上讲座,与校内讲座有什么不同时。
这次是首场线上课程。柏老师说道: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无法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且难以准确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学习兴趣。此外也无法掌控课程的深度与重点。
而后我们询问了这一期的讲座与哪个专业更为接近呢?Péér老师表示,雷达成像侧重于大规模电子技术和通信工程领域,并建议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学生们多加了解这两个专业。

关于4D成像雷达的提问


当前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研究者们正在进行四维时空域激光成像技术的探索与突破。该技术相较于传统的三维(3D)激光雷达有何显著区别?

4D雷达与讲座中提到的二维阵列成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3D激光雷达相比,在波段长度上4D雷达具有优势,并且其频率较低,在雨雾天气中有更强的穿透能力;采用主动照射的方式可以在夜间发挥作用,并且其覆盖范围广,在探测远处目标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通常被定义为时间的第四维度,在4D激光成像技术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在雷达系统中,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发射多个脉冲信号,则可通过对目标反射波形的相位信息进行精确分析与计算而推导出目标移动速度。其中,在自动驾驶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中对速度参数的有效获取与精确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您认为中国在目前这个阶段雷达成像技术是否遇到了什么瓶颈?如果将来南大有一些学生在这方面有所发展,请问您对他们有什么期望?

结合4D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挖掘视觉语义信息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我国在此领域已设立了一个重点研发项目。这一技术方向不仅在我国自动驾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际上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些前沿领域对数学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建议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尽快打好数理基础并考虑尽早进入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总结
充满兴趣的您难道不感到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事情吗?柏老师热切地欢迎充满热情的您来共同深入研究雷达这一领域。
柏老师课题组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无人机群通信系统、雷达与通信系统的集成化技术以及机器学习等。
有意向的同学可直接联系柏老师喔~
图文 | 采访 学术部
排版 | 传媒部 任晟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