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技术简介

微电网技术(Microgrid Technology)是一种整合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 loads以及控制系统的小型独立电力网络。它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与主电网连接,并且具备灵活的调节能力、高度可靠性和能源优化性能。它是构建智能电网和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支撑。
1. 核心特征
采用"并网"与"孤岛"两种运行模式,在主电网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能实现设备独立供电,并确保关键负荷始终得到供电
多能互补
整合光伏、风电、储能、柴油发电机等多种能源,优化能源供需平衡。
智能控制系统采用能量管理系统(EMS)对能源来源、储能装置以及设备负荷进行动态调配,在确保运行效率的同时实现经济性和高效性。
即插即用
模块化设计支持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快速接入与退出。
2. 系统组成
| 组件 | 功能 |
|---|---|
| 分布式电源 | 光伏、风机、燃气轮机等,提供本地化清洁能源。 |
| 储能系统 | 锂电池、飞轮、超级电容等,平抑波动、调峰填谷及备用供电。 |
| 电力电子设备 | 逆变器、变流器、静态开关,实现交直流转换与并离网无缝切换。 |
| 负荷 | 可分级管理的重要负荷(如医院)与可调负荷(如空调),支持需求响应。 |
| 控制系统 | 能量管理系统(EMS)、保护装置、通信网络,实现实时监控与优化调度。 |
3. 关键技术
并离网切换技术是一种高效可靠的电力系统应急措施
能量优化调度
采用预测算法(如发电量与负载)灵活分配能源供给,在保障电网稳定性的前提下显著降低运行成本(如优先保障光伏发电和电网低谷时期的电量存储)。
虚拟同步发电技术 实现逆变器模仿同步特性表现整体稳定性和动态惯性
交直流混合架构
直流母线通过减少能量转换损耗来提高系统效率,并支持光伏、储能等直流设备的接入;优化整体系统的效率水平(例如光储直柔系统)。
4. 核心优势
高可靠性
孤岛模式下保障医院、数据中心等关键负荷供电,抗灾能力强。
经济性 降低输配电线路上的能量损耗(通过缩短远距离输电路径),并灵活运用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包括峰谷套利策略和需求响应补贴政策)。
环保性
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部分微电网可达100%绿电),减少碳排放。
灵活性 具备应对偏远地区、岛屿以及城市园区等多种应用场景的能力,并为分布式能源实现大规模接入提供支撑。
5. 应用场景
| 场景 | 典型案例 |
|---|---|
| 工业园区 | 集成光伏、储能与热电联产,实现低碳生产与电费优化(如上海临港微电网)。 |
| 偏远地区/岛屿 | 离网型微电网替代柴油发电机,降低供电成本(如海南三沙市岛屿微电网)。 |
| 城市社区 | 光储充一体化社区微电网,支持电动汽车充电与应急供电。 |
| 军事基地 | 高可靠独立供电系统,保障军事设施能源安全。 |
| 灾后应急 | 移动式微电网快速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如日本地震后部署的移动储能微电网)。 |
6. 技术挑战
通过优化设计来提升系统复杂度水平。在面对多个电源与负荷协同运行时,需要协调功率分配与频率调节机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尤其是在大规模新型能源占比较高的情况下)。
储能系统及电力电子设备的建设具有较高的初期投入;项目运营期内可获得政府财政补贴;预计投资回收期约为5至8年。
标准不一致 并离网切换、通信协议等技术标准尚未全球统一,阻碍了整体互联
市场机制尚存不足 从现有政策框架来看,在促进微电网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方面仍需进一步明确具体实施细则(例如推动分布式电源 enters into power market transactions)。
7. 发展趋势
数字孪生与AI赋能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微电网进行仿真建模,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预测和优化电网调度方案。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融合直流配电技术(如光储直柔),提升新能源消纳效率。
虚拟电厂(VPP)整合
不同来源的微型配电网聚合为虚拟电厂,在电网调峰和参与市场交易中承担相应责任。
氢储融合
引入电解水制氢与燃料电池,实现长周期储能与多能联供。
国际标准推进
IEEE 1547、IEC 61850等标准完善,推动微电网全球化应用。
8. 中国发展现状
该政策为"十四五"规划提供了具体实施的支持,并明确指出建设1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以促进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技术突破 在灵活并网系统及多元能优化调度方案等前沿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并通过例如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展示了其实际应用价值。
农村微电网
在西部无电地区推广“光伏+储能”微电网,助力乡村振兴。
城市试点项目 雄安新区、深圳等作为重要的试验田,在智能微电网示范区中进行深入研究城市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路径
城市试点项目 雄安新区、深圳等作为重要的试验田,在智能微电网示范区中进行深入研究城市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路径
新型微电网系统通过地方性能源生产和智能化管控,在推动传统电力架构发生转变。随着技术进步与政策完善,在社区、工厂及交通等不同领域快速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