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IEEE 802.3协议 【网络基础知识篇,物理层协议】

阅读量:

IEEE 802.3协议【网络基础知识篇,物理层协议】


IEEE 802.3协议是物理层协议。

该协议定义CSMA/CD标准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物理规范。


(1)IEEE 802.3ab:


该标准针对实体媒介部分制定的1000Base-T规格,使得超高速以太网不再只限制于光纤介质。这是一个传输介质为4对CAT-5双绞线、100m内达到以1Gb/s传输数据的标准。


(2)IEEE 802.3u: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的最小帧长不变,数据速率提高了10倍,所以冲突时槽缩小为5.12us。以太网的计算冲突时槽的公式为:

Slot=2S/0.7C+2tphy
其中,S表示网络的跨距(最长传输距离),0.7C为0.7倍光速(信号传播速率),tphy是发送站物理层时延(由于往返需通过站点两次,所以取其时延的两倍值)。


(3)IEEE 802.3z:


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z定义了一种帧突发方式(frame bursting),这种方式是指一个站可以连续发送多个帧,用以保证传输站点连续发送一系列帧不中途放弃对传输媒体的控制,该方式仅适用于半双工模式。在成功传输一帧后,发送站点进入突发模式以允许继续传输后面的帧,直到达到每次65536比特的突发限制。该标准包含:1000BASELX、1000BASESX,1000BASECX三种。

1000Base-CX :使用两对STP和9芯D型连接器,最大段长25m.

1000Base-LX :使用一对62.5μm或者50μm的多模光纤,最大段长为550m;或使用9μm的单模光纤,最大段长5km.

1000Base-SX :使用62.5μm的多模光纤,最大段长为550m;50μm的多模光纤,最大段长为525m.

1000Base-TX :使用一对五类UTP,最大段长为100m.

实现1000Mb/s的数据速率,需要采用许多新的数据处理技术。除了采用帧突发方式(frame bursting)外,物理层编码也采用了与10Mb/s不同的编码方式,即4B/5B或8B/9B编码。


(4)IEEE 802.3ae:


万兆以太网(10 Gigabit Ethernet)。该标准仅支持光纤传输,提供两种连接:一种是和以太网连接,速率为10Gb/s物理层设备,即LAN PHY;另一种是与SHD/SONET连接,速率为9.58464Gb/s的WAN设备,即WAN PHY。通过WAN PHY可以与SONETOC192结合,通过SONET城域网提供端到端连接。该标准支持10Gbbase-s(850nm短波)、10Gbase-1(1310nm长波)、10Gbase-E(1550nm长波)三种规格,最大传输距离分别为300m、10km和40km。IEEE 802.3ae支持IEEE 802.3标准中定义的最小帧长和最大帧长,不采用CSMA/CD方式,只用全双工方式(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的最小帧长为512字节)

万兆以太网的特点:

1.MAC子层和物理层实现10Gb/s的传输速率。

2.MAC子层的帧格式不变,并保留IEEE 802.3标准最小和最大帧长度。

3.不支持共享型,只支持全双工,即只可能实现全双工交换型10Gb/s以太网。

4.支持星型局域网拓扑结构,采用点到点连接和结构化布线技术。

5.在物理层上分别定义了局域网和广域网两种系列。

6.不能使用双绞线,只支持多模和单模光纤。


(5)IEEE802.3ad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