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IDC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伴随着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在企业数据处理与存储领域呈现出规模化的趋势,并朝着灵活化与节能化的方向演进。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服务范围也在逐步延伸至云计算及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场景中,并拓展至网络安全服务、代维服务以及虚拟数据存储和计算等多个综合业务范畴。展望未来,在5G时代的推动下,IDC行业将迈向产业4.0时代
在产业1.0时代背景下,在企业数据中心主要服务于科研领域的前提下,在此阶段中基础电信运营商仅提供有限数量的中心机房机柜出租,并且其提供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

产业2.0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全球网站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企业逐渐认识到虚拟化云计算(IaaS)作为提升IT基础设施效能的关键技术。除传统的主机托管业务外,在线云存储服务逐步成为主流选择,并伴随着安全防护、网络互联优化以及出口带宽选择等延伸服务功能的拓展需求不断涌现。部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已从单纯提供机柜托管模式转向综合化运营模式,在此过程中虚拟化与云存储结合的服务逐渐受到重视并形成新的市场需求驱动点。与此同时,在这一阶段企业纷纷加大自建IDC的能力投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企业级应用需求
产业3.0时代:随着云计算技术全面成熟发展推动下,“IaaS即服务”模式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新方向。数据中心概念进一步深化细化为大型化、虚拟化与综合化三大核心特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维度的服务体系:从传统的机柜出租到如今的数据存储资源弹性 provisioning;从单纯的线路带宽共享到智能化的数据中心管理架构;从单一的主机托管模式扩展为涵盖应用托管在内的全方位业务组合模式。这一转变不仅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还促进了产业集中度提升加快了行业整合进程
在产业4.0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5G网络大规模铺开后
调研机构发布的《中国IDC服务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IDC市场规模已达到千亿级,并将在未来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具体而言,在这一时期(2018年),中国IDC市场总规模达到了1.22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人民币),较上一时期实现了显著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4.0时代之后(即从2019年开始),差异化需求进一步凸显并得到明确分工指导原则的支持下(这一阶段持续至目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至约1.560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人民币)。与全球平均增速相比(全球平均增速约为11%),我国相关市场的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达到了约27.1%)。展望未来三年期间,在当前高基数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市场扩张将是该领域的主旋律,并预计到那时该市场规模将跃升至约3.481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人民币)。

从IDC需求端的角度看,在云计算行业的应用中,主要客户群体是那些占据了超过37%市场份额的云计算厂商,并有望通过云计算的发展实现领先的业务增长。这些主要客户不仅包括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的企业级服务提供商(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同时也延伸至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其他关键领域。随着政府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的推进和行业发展逐渐成熟,在成熟的政务云市场外,医疗云、金融云、交通云等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预计IaaS行业的景气度将传导至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并对中游的IDC行业以及上游的核心硬件产业产生积极影响。未来随着云计算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在增量市场领域),云计算厂商与大型互联网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市场需求拉动作用将更加显著。

IDC应用场景逐步拓宽数据流量激增,国内IDC供不应求潜力广阔
新兴技术推动了多样化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 相关方对(IDC)的需求显著提升
在数据流量需求的释放下推动下,迫使IDC(数据中心)建设加快进程。伴随云计算、5G网络、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全球的数据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从2016年至2019年期间,全球数据中心处理的数据量规模由每年6.8ZB激增至每年14.1ZB水平,而到2021年这一规模有望突破至20ZB大关。
此外,亚太地区的云计算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其带来的增长直接推动云数据量实现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亚太地区云数据量自2016年的908EB增至至2019年的2387EB水平,预计到2021年将再攀升至3469EB。
在此背景下,若无新的技术突破出现,硬件性能的增长速度将难以赶上数据量爆发式扩张的步伐,因此唯有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扩张速度才能跟上日益庞大的数据量及随之而来的云端转移趋势。


在流量激增与IDC数量仍存在明显差距的情况下,中国IDC市场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我国数据总量将在2018年至2025年间从7.6ZB增长至48.6ZB,并将以年均30.35%的速度递增,在同期美国的数据产生量上高出约18ZB。就全球范围而言,在截至2018年时美国占总量的44%、我国仅占8%、而日本仅占6%,从人均机房面积来看,则仅为美国水平的五分之一以及日本水平的一半。由此可见,在流量激增的同时现有数据中心数量仍显不足,并且数据中心新增扩建具有较强确定性,在未来IDC产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十分广阔。


Canalys的最新报告显示,在2019年第四季度末至2024年期间期间期间期间期间期间期间期间期间期间 periods间间间间间间间间间间间 interval,全球主要云服务提供商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总支出将稳步增长至2840亿美元,其中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Cloud和阿里云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云服务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IDC被定位为新基建的关键部分,并获得了多项政策的支持。会议确定了三项主要任务: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与应急物资保障领域的投入;加快5G网络建设和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强调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此次会议将数据中心首次列为国家‘新基建’的重点建设项目,并将在未来得到倍受行业关注的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实现快速扩张发展计划。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指导文件以优化IDC布局方案。2013年《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被五个部委联合制定,在该文件中明确了数据中心建设和布局的基本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考虑资源环境、区域统筹协调以及多方要素兼顾等五项原则;随后于2018年工信部发布《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当前数据中心发展现状及区域供需关系等情况,旨在推动全国范围内合理规划与建设数据中心网络;而在201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统筹长三角地区数据中心发展,在推进信息枢纽港建设的同时实现存算资源协同配置,并率先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建设南京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总体而言我国数据中心布局已逐步完善,在新设施规划中大型及超大型IDC逐渐向西部以及周边城市转移至北上广深等一线地区;其中金融和互联网企业密集分布于一线城市,并对其高时延、便捷运维及安全性的要求较高伴随数据量持续攀升相关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然而由于一线城市的土地与电力资源有限且政策监管趋严导致其供给能力已接近上限从而引发供需失衡问题使得一线城市IDC缺口明显;与此同时周边省市通过承接转移部分应用需求降低了租赁成本进而优化了整体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