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与个人职业思考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国产 ERP 产品的崛起,身为一名在 SAP 领域从业多年的人员,我不禁时常担忧:SAP 在中国会被禁用么会被取代么?我的职业生涯是否将因此而陷入困境?
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大型国企开始逐步脱离 SAP,转而寻求国产 ERP 解决方案。国内众多企业也在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ERP 产品,这一系列变化无疑给 SAP 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在近五年的从业过程中,我始终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产 ERP 产品想要完全取代 SAP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无论是金蝶、用友还是华为所推出的相关产品,都难以达成这一目标。
回顾商业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类似的案例。超越摩托罗拉的并非其他传统的大哥大公司,让柯达胶卷走向衰落的也不是其他胶卷厂商,IBM 的 PC 业务虽然被收购,但它依然在市场上存在。这些现象表明,市场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没有重大技术革新的情况下,原有市场领导者的地位不会轻易被撼动。从这一角度来看,我感觉 SAP 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大概率会与 IBM 类似,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依然会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反观国内软件行业的现状时(请原谅我见识有限)。似乎很难找到专注于打造具有深度专业性软件产品的企业。这里所说的专业性软件,并非简单的收费应用程序,如常见的酒店管理系统之类,而是那些在特定领域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复杂技术支撑的软件,比如地质分析领域中用于三维图像展示的软件。
这类软件的开发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是前期投入巨大,从研发所需的高端技术设备到聘请专业领域人才进行技术攻关和知识整合,无一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在漫长的研发过程中,很难在短期内看到利润回报,这使得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即便有企业愿意尝试,又会面临与行业内专业机构或企业合作的困境。如何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对方是否愿意毫无保留地将其专业知识传授给 IT 工程师?这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几乎是难以实现的(哎中国人)。毕竟,专业知识往往是企业或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反观 SAP,其每个模块都展现出了很强的专业性。以我刚入行时接触的项目管理模块为例,当时为了做相关需求,我查阅大量资料去了解工作分解结构(WBS),但依然一知半解。直到后来准备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时,才真正明白。有意思的是,这些基础概念虽然与 SAP 没有直接关联,却是行业内通用的基础专有名词。而 SAP 的项目管理模块正是基于这些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理念进行设计和执行的。这就使得在软件运维过程中,那些掌握专业知识体系的人说话很有底气,因为他们深知软件背后的专业逻辑是不可随意更改的,这些专业知识体系如同坚实的基石,独立于软件代码而存在,却又决定着软件的运行规则和功能实现。国内开发商,甲方说什么都能改的吧,毕竟基于it工作者什么都能改,而那个懂项目管理的大佬,他不在,项目组都没这个人。
SAP 究竟是做什么的呢?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公司的大老板,一位毕业于美国知名大学的博士,60 年代生人,曾经是从事尖端科技的技术骨干,在一次聚会上提到,公司上完 SAP 系统后,业务部门反馈不佳,抱怨连连。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即便是行业大佬,在面对专业领域之外的事物时,也可能存在认知的局限。实际上,SAP 最初主要是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服务的,业务部门只是数据的收集者。所以高管们你是否真的需要东厂西厂呢。
在我的从业生涯中,我是比较 “笨”的,对很多业务理解不深,所以才喜欢待在项目上,以一个 “菜鸟” 的视角去观察各个部门领导之间的 “较量”。他们在会议上争论的争取的,其实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心里也不确定争取的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无非为各自部门的工作范围、权力分配和责任承担进行博弈。 “陛下”您真的要管六部么。SAP 系统则需要协调 “户部”(财务)、“礼部”(业务流程规范)、“兵部”(项目管理与执行)、“刑部”(风险控制与合规)、“工部”(生产制造等实际业务运营)等各个 “部门” 之间的关系,明确每个 “部门” 所管辖的范围和职责。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自己的职业暂时不会被断送。特别是考虑到 “工部” 所代表的制造业相关业务,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制造业不仅不会被放弃,反而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工部么越透明越好,对的吧懂的吧。我猜测如果有大佬看到了这层市场,大概率SAP 像 IBM 的某些业务一样被收购,这样对大家都好。没必要再重零开始搞什么研发了,能用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