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概述及分类
人工智能起源于英国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仑·麦席森·图灵于1950年提出的图灵测试,旨在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图灵测试的标准是,机器在5分钟内回答人类测试者提出的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能让测试者认为是人类所答。人工智能主要分为弱人工智能(仅能通过学习记忆规律,无意识)和强人工智能(具备类似人类的思考和情感)。弱人工智能如AlphaGo,而强人工智能则被称为超级智能,具有比人类更强大的智慧。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概述与分类
目录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概述及分类
概述:
分类
概述:
计算机科学奠基人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于1950年发表于《计算机与智能》期刊中,首次提出了智能的概念,并奠定了著名的图灵测试——机器是否能在智力行为上与人类istinguishable。随后,英国皇家学会对图灵测试的标准进行了定义:若机器能在5分钟内对人类测试者的系列问题产生回答,且其中超过30%的回答能让测试者认为是人类的回复,则该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并被认定具有智能。这一测试标准自提出以来,便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机器是否具备智能能力。

分类
人工智能也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弱人工智能(Weak AI):一般认为,弱人工智能是指机器通过学习算法从数据中提取模式,这种学习本质上是记忆性的,机器本身并无意识,而是作为执行特定算法或任务的工具存在。弱人工智能有时也被称为狭义人工智能(Narrow AI)。
强人工智能(Strong AI):具备意识能力的机器,能够如同人类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并具有情感体验。强人工智能也可称为通用人工智能(General AI)或全人工智能(Full AI)。
AlphaGo虽然看似比人类更为厉害,仍然属于弱人工智能,本身并无意识。而部分人担心的可能危害到人类的人工智能,则可以定义为第三类人工智能——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即机器具有超越人类的智慧,甚至难以被人类理解的智慧。

参考:alphago
参考: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