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ECG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ECG心律失常分类入门(2)

阅读量:

本文介绍了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MITAB心电数据)的获取方法及其特点。该数据库包含48条双导联ECG记录,每条记录长度为30分钟,采样率为360 Hz,每条记录约有65万个采样点。数据中还提到标签有两种类型:一种基于心拍,另一种基于片段,用户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相应的标签文件。此外,文章还提到下一篇文章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进行数据读取和预处理操作。

ECG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ECG心律失常分类入门(2)

数据来源: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 数据库介绍和获取

我们已经对ECG信号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对象——MITAB心电数据。本文的呈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图表进行展示,每一步骤都清晰地呈现了操作流程。

获取网站:https://www.physionet.org/ ,Data是我们获取数据的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侧栏不仅仅有ECG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直接找到我们需要的ECG就好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感觉内容较为冗长,但可以直接访问该资源链接:**https://www.physionet.org/content/mitdb/1.0.0/**。该数据库提供了全面的介绍,建议在下载之前,仔细阅读以确保顺利使用。在开始使用之前,建议先熟悉相关资源的布局和功能。
可以看到:

该MITAB设备包含48条双导联的ECG记录,其中除少数例外,每条记录的首次导联均为II导联,每条记录时长为30分钟,采样频率为360 Hz。计算得出,理论上应有30分钟 × 60秒/分钟 × 360 Hz = 648,000个采样点,然而,每条记录实际上包含650,000个采样点,这表明实际采样时间并非精确30分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下位置下载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就那100信号做一个展示的一个小例子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ew一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able选项是关于该信号的相关信息:标签数目,疾病类型,导联号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点击后,用户可以自行查看相关信息。同时,用户也可以切换到其他记录,感受不同的信息。关于数据获取的具体方法就介绍到这里。

最后介绍标签体系,该数据库的标签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心拍特征的标签,另一类是基于信号片段的标签,主要关注信号在特定时间段的动态模式。因此,根据具体需求,我们需要选择相应的标签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还可以点开每一条记录查看标签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针对所有涉及的类型标签进行汇总,所涉及的上半部分心拍标签即为此处的标签集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节主要介绍如何获取ECG数据库,以了解数据来源。这个数据库中包含大量其他数据,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探索。总体而言,这篇内容延续了冗长拖沓的风格,内容较为基础,希望后续能更加简洁明了(默念)。下一篇笔记将重点介绍如何使用Python进行数据读取和预处理操作。至此,本次总结结束。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