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存货 详细笔记
文章目录
- 存货总述
- 存货收买的成本计算(仅就材料采购而言)
-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计算
- 存货发运的成本处理(包括材料领发及库存商品调出的情况)
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及其确认
(一)存货的概念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下资产:
◆ 以备耗用的材料或物料;
◆ 处在生产过程的在产品;
◆ 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
(二)存货的特点
1.是企业的有形资产,具有物质实体。
2.变现能力较强。一般能够在一年内转化为货币资金或其他资产。
3.销售(变现)时所能取得的现金数额带有不确定性,因而应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跌价准备)。
4.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在于准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予以出售(如商品等),或者将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制成产成品后再予以出售。
(三)存货的确认条件(会计确认)
存货的确认除了要符合存货定义外,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存货的种类
● 原材料: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等。
● 在产品:处于生产过程中的未完工产品。
● 自制半成品:验收入库的半产品。
● 产成品:验收入库的完工产品。
● 外购商品:购入的准备对外销售的商品。
● 包装物:用于包装产品的各种物品,如包装箱等。
● 低值易耗品: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生产工具、劳保用品等。
● 委托代销商品:委托其他企业代销的商品。
二、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会计计量)
(一)基本确定方法
★ 一般按存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二)不同来源存货的成本构成内容
1.购入的存货(如材料)
(1)买价。
(2)采购费用。
2.自制的存货(如在产品、产成品)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
(3)制造费用。
3.委托加工的存货
(1)加工消耗的材料费;
(2)加工费;
(3)往返运费;
(4)应负担的税费。
4.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性资产 作为存货计入账面价值,除非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值与市场公允价值存在差异。
5.盘盈的存货
按其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重置成本)入账。
三、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
★ 实际成本(即历史成本):指从物资采购部门取得材料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与相关税费之和。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材料收货时按照实际成本计价;二是领用原材料时同样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方式。
存货购进的核算(仅以材料采购业务为例)
一、购入材料采购成本的确定(会计计量)
1.买价。购货发票上的货款金额 。
★但不包括发票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2.采购费用。如相关税费、保险费、运输费和装卸费等。
★与材料采购有关的税金有两种: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为价外税,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其余税金(如进口关税等)为价内税,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 小额零星采购费(如市内运输费)不计入采购成本,可计入管理费用。
核算举例
例1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135 000
—乙材料 140 000
—丙材料 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60 350
贷:银行存款 415 350
例2
例2
借:在途物资—丁材料 357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59 500
贷:应付账款—红星工厂 416 500
例3(1)
借:在途物资—戊材料 52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85 000
贷:应付票据—某企业 585 000
银行存款 25 000
【例3(2)】购入A材料运达企业,办理验收入库手续。
借:原材料—A材料 525 000
贷:在途物资—A材料 525 000
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生产成本概述
(一)生产成本的概念
企业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总合即为该产品的生产成本。
(二)生产成本项目的构成要素
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制造费用等构成了完整的生产业务过程所需的各项耗费范畴。
(三)计算产品生产业务的成本意义
1.有助于精确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绩效;2.能够确保评估企业生产业务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有效性;3.有助于合理确定企业的实际耗支补偿范围;4.为企业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提供可靠依据;5.为开展生产业务的成本预测等核心工作提供关键参数支撑
例1
例1
借:生产成本——A产品 45 000
——B产品 38 000
制造费用 3 000
贷:原材料 86 000
(2)直接人工的主要构成
直接人工主要包括工资支出和福利支出两个方面。
①工资支出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②福利支出通常指企业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况下提取一定比例的产品销售收入用于职工的各项福利保障。
例2
例2
例2
借:生产成本——A产品 30 000
——B产品 24 000
制造费用 8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2 000
例3
例3
借:生产成本——A产品 4 200
——B产品 3 360
制造费用 1 120
贷:应付职工薪酬 8 680
(目前有些企业采取实报实销的方法处理)
例4
例4
例5
例5
例5
例6
例6
借:制造费用 1 500
库存现金 500
贷:其他应收款 2 000
二、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已最终完成全部生产流程并满足市场销售要求的产品即为完工产品。
其具体的计算步骤包括确定各项生产费用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等环节。
将上述计算出的完工产品总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转移至"库存商品"账户的过程即为完工产品成本结转。
存货发出的核算(以材料发出、库存商品发出为例)
存货发出的主要去向包括归于产品生产的用途以及外销用途(例如发往客户仓库的商品)。在进行存货发出时必须进行成本核算。
一、发出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一)问题提出
由于同一批次采购或生产的存货各批次具有不同的采购价格(或单位生产成本),从而导致相关问题产生。
(二) 发出存货成本计价的具体方法
先进先出法 (随时可算)
(1)基本概念
假设某批存货先入库的部分最早被发出,即假定最先入库的商品最先被销售或领用。
发出商品的成本按先进入库的商品成本计算,并依次核对各批次商品的发出成本总额。
(2)发出商品成本计算实例
【例
例
2.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计算)
(1)基本含义
【确定全月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期末成本基数
例
例
3.个别计价法
按照某批存货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发出存货的计价基础,并计算发出存货的总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可比性原则的相关要求中, 一致性规定指出:‘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性质的各项交易或事项, 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处理办法, 不得随意更改. 如有必要更改相关会计政策, 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该规定的目的在于防止企业人为调节当期费用和利润, 确保资产的真实性和价值.
不同计价方式会导致计算出的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与期末结存的成本存在差异. 其中, 前者通常会归类为期间费用支出项(例如产品生产、销售相关的直接费用),后者则被视为企业的资产.
在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之后,即可依据发出存货的具体类型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当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原材料时,会计上会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并贷记"原材料"科目.
【例】 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领用原材料分别为925 000元、160 000元;车间一般性消耗(如用于车间房屋维修等)计40 0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925 000
—B产品 160 000
制造费用 40 000
贷:原材料 1 125 000
当在建工程或福利部门使用原材料时,会计上会进行如下处理:首先对‘在建工程’以及应付职工薪酬等账户进行debit操作;而后对应材料成本及税费分录则采用credit方式入账。具体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会 debit ‘在建工程’以及应付职工薪酬等账户,并 credit ‘原材料库存’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相应部分。
【例】公司进行固定资产建造工程领用生产用原材料50 000元。
借:在建工程 50 000
贷:原材料 50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