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I创业新视角:中国的专业大模型机遇

阅读量:

本文是周鸿祎在哈佛大学演讲,建议学生们抓住大模型机会回国创业的演讲稿技术观点核心部分。

原文:https://www.yuque.com/lhyyh/ai/uwcag6uo27ai82qr

技术观点

大家好,接下来我想谈谈技术,特别是中国的AI新机会。对于在座的各位创业者,尤其是那些希望利用AI技术来创业的朋友,我想分享几个观点。

观点一:数据与模型的增长

首先,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观点是,通过不断增加数据量、扩大模型规模和提升算力,我们能够逐步逼近甚至突破超级人工智能的门槛。中国在这方面也在积极探索,但这需要时间。

观点二: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然而,如果只关注这一条路径,可能会陷入一种局限性的思维。我们需要思考,除了不断增加规模,是否还有其他路径可以走?

观点三:开源的力量

接下来我想谈谈开源的力量。我一直坚信开源社区的潜力。有人说开源不如闭源,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没有开源,就没有Linux,没有Linux就没有今天的互联网。开源社区聚集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他们的贡献是闭源所无法比拟的。

观点四:专业级大模型的机遇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专业级大模型的机遇。回顾历史,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非超级计算机,真正引发了工业革命。因此,我们应该将高端技术带入千家万户,与各行各业结合,让它们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企业应用的挑战与机遇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发现企业在寻找垂直场景和训练专业大模型方面面临挑战。未来,企业和政府机构将不会只依赖一个通用的大模型,而是会采用多个专业的大模型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安全大模型的应用

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专注于开发安全领域的大模型,利用专业的安全攻防知识,提升我们在安全攻击发生前发现威胁的能力。

创业者的误区

许多创业者首先构建一个大模型,然后再寻找应用场景,这是错误的顺序。用户关心的不是你的模型有多大,而是你的模型能解决什么问题。

场景驱动的产品开发

因此,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找到具有明星效应、痛点或刚需的应用场景。根据这些场景定义产品功能,然后训练专门的模型来满足这些功能。

痛点刚需场景的识别

所谓的痛点刚需场景,是指在企业内部流程或外部产品服务体系中,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效率、体验,或大幅降低成本和人力的环节。

产模一体的创业策略

对于创业者而言,应该采取产模一体的策略:先确定应用场景,定义产品,然后根据产品需求开发专门的模型。

中国的AI创业机会

在中国,发展企业级的专业大模型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都在做数转智改,随着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所有的企业都将需要专业大模型来重塑业务流程。

政策与市场的支持

在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被提到,实际上就是大模型+。为什么要用这个加号,就是不是孤立的做一个大模型,而是把大模型的能力真正赋能到各个传统行业里面去。发展前景广阔,我们欢迎有大模型技术的创业者回国创业。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