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课堂笔记1
开发模型
1.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稳定的的产品开发)
-需求分析
研发分析需求说明书,判断需求的可实现性
-设计
用到具体的设计点,大致模块划分
-详细设计
为编码做支持,类和类的关系,类的设计,函数设计,各个接口细节,数据库表的关系,字段关系
-编码
代码实现
-实现
-软件测试
-完成
-维护
优点:层次分明,在后续环节无需深入关注。缺点:受限于需求,在应对变化时力有未逮,在后期可能出现潜在风险并错过相应的调整机会。
构建快速原型模型:搭建一个基础原型模型,并将它呈现给用户供评估和反馈;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优化并进行调整;这种方法更适合小型项目而非大型复杂系统。
测试V模型

涵盖自底向上的测试流程,在每一步骤中都以文档为指导展开工作。对于功能需求变更等突发情况难以及时做出响应与调整,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的重做负荷会显著增加
W模型贯穿整个软件开发周期,测试范围涵盖代码和文档.要求标准高.

软件测试划分
- 按阶段划分:单元验证、集成验证、系统级验证
- 针对源代码的覆盖情况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 分为静态验证和动态验证两大类
- 其中还包括回测、冒烟检测、随机抽测以及验收阶段的α、β、γ级初步检验
- 人工操作与自动化执行并行的人工检测与自动化的功能验证
单元测试 :模块测试,针对单一程序模块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在单元基础上,对所有模块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将软件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测试,包括功能,性能,兼容性
验收测试:
α:内侧版,bug比较多
β:公测,面向用户,通过反馈调整细节
γ:候选版,与正式软件相差无几
优缺点:包含底层和高层,阶段分工明确,便于整体把握。
白盒测试 :研究程序和源代码。
随机化测试:涉及核心功能、新开发的功能模块、异常情况以及曾经报告过重大缺陷的模块进行二次评估,并配合回归测试方案执行。
软件质量模型
功能性:功能应具备适用、精确、通用性和保密安全性
可靠性:软件需具备容错能力,在出现错误时能够快速恢复其运行状态
易用性:系统应具有直观易懂的界面、易于学习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简便的特点
效率:系统的运行效率体现在其运行时间和资源利用率方面
维护性: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分析性和可变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和较高的测试便利性
可移植性:该软件系统适用于多种平台
测试用例 :旨在为特定目的而设计的一组包含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及预期结果的文档。它用于验证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并作为指导开展检验工作的核心依据。通过使用多个测试用例对软件运行效果进行评估 ,能够全面了解其性能特征。
核心要素:编号标识、名称描述、所属项目、优先级等级、前置条件、输入数据源以及操作流程与预期输出结果
例: |用例编号 | 用例标题 |所属项目|用例级别|预置条件|测试输入|执行步骤|预期结果|
---| cal001|Addition Test|计算器| p01|/ |数字6与9 |1.按下数字6键 , 2.按下加号键 3.按下数字9键 4.按下等号键 |结果显示应为15
等价类划分法
属于黑盒测试,将不能穷举 的测试过程进行分类,从而保证完整性和代表性。
思考步骤:
1.确定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有效等价类划分,题目条件,注意边界值,中间再找一个随意值
3.无效等价类划分:其他特殊情况,如中文,英文,特殊符号,空格,空
!:根据需求进行判断预期
自然数是指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
细节:输入长度,输入类型,组成规则,是否为空,是否区分大小写,是否重复,是否去除空格。
边界条件测试法 是一种用于黑盒测试的技术。它通过确定输入域中的边界条件及其相关变量来识别可能出现错误的位置。在具体应用中:
- 对于闭区间 [a,b] ,其中 a 和 b 分别视为上限和下限:
- 区间端部 a 和 b 被视为上界和下界;
- 区间内部任意一点 x(例如 x = (a+b)/2)被视为有效输入;
- 超出区间范围的数值(例如 a-ε 和 b+ε)被视为无效输入。
- 对于开区间 (a,b) ,同样有:
- 区间端部 a 和 b 被视为上界和下界;
- 区间内部任意一点 x(例如 x = (a+b)/2)被视为有效输入;
- 超出区间范围的数值被视为无效输入。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直接使用极端数值作为测试用例。此外,在编写自动化测试用例时应考虑以下要点:使用合理的选择标准;明确区分不同层次的需求;确保覆盖所有关键路径。
边界值和等价类区别:
边界值分析不同于从单一等价类中随机选取代表的方法;而是强调对每个等价类的所有边界点进行测试
边界值方法练习:对手机银行登录密码进行更改时,请确保新设置的密码需包含字母与数字的组合,并且其长度要求为8到24个字符(包括8和24)。

判断表法 :能够体现包含多种输入变量和输出结果的情况,并且各输入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一系列中间运算步骤
条件列表:记录所有输入,并且这些输入的排列顺序并不重要
动作列表:记录所有输出,并且这些输出的排列顺序也不重要
条件项: 列举出所有的条件状态及其可能出现的所有组合
动作项:通过不同组合所导致的一系列动作结果
例:

测试用例(最后所用)

因果分析图方法:一种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考察输入条件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并据此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验证程序在不同输入条件下运行的行为特征

特点:
–
分析输入条件间的相互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关系
–
探讨输出条件如何受制于输入条件的各种限制
通过以下步骤使用因果图导出测试用例:
- 识别所有的原因因素
- 确定所有的结果指标
- 分析各输入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组合可能性
- 考察各输出指标间的相互依赖性与允许的组合情况
- 探讨不同输入变量的不同组合将导致不同的系统响应
- 转化成判定表/决策表的形式表示
- 生成相应的测试案例


输入为条件桩,输出为动作桩
正交法
可用于处理输入数据或其组合数量庞大的情况,在无法逐一构建测试用例时可采取此方法。
其特点体现在均匀分布与有序对比上。
正交表即一种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形式L_n(m^k)。其中:
- n表示表格的行数,
- k代表列数,
- m则为每一列可能取值的数量。
L_9(3^4)表示9行4列的结构中,在每一列中都存在三种可能的取值数量;其中包含了4个因素作为3水平的设计安排。
正交表中的一条行为一个测试情况
例:窗体上的多种控件包括字体、字符样式、颜色和字号等属性。每个属性都有多个预设设置:
- 字体属性支持仿宋、楷体和华文三种字符样式
- 字符样式支持粗体、斜体和下划线三种形式
- 颜色选项包括红色、黄色和蓝色
- 字号设置为大号、中号和小号
根据最多的可选数量进行水平排列。

4因素3水平
场景法 :主要用来测试业务流程,分为基本流(正确流)和备选流(错误流)。用流程图描述用户的使用场景,从开始到结束有几条路径就有几个用例。
冒烟测试主要用场景法来测。
当使用场景法测试没有问题时,采用等价类,边界类进行详细测试。
使用步骤:
明确需求-画出流程图-根据流程图编写测试用例

流程分析法 属于黑盒测试方法的一种技术手段,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被广泛采用以验证系统功能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它主要应用于对业务流程以及安装相关的流程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每个特定的业务流程均作为一个独立的测试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在实际应用中,默认情况下会将每个特定的业务流程均作为一个独立的测试案例进行详细研究和验证工作以确保系统功能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错误推断法 :凭着直觉和经验来设计测试样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