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视角走进北交大,推动人工智能与前沿技术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全面规划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核心技术突破、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及保障机制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举措。在新基建与科技强国战略的引导下,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智能化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其中,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具有特殊重要性。经中国教育部门估算,在当前人才市场上存在超过500万的人才缺口问题,并且国内供给与需求的比例严重失衡(目前为1:10),供需双方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平衡状态。为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切实弥补相关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则是我们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为了促进产学协同创新以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在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开展相关工作。作为校方特设课程负责人之一,在《前沿技术专题》课程中主讲人工智能相关主题,并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
本次讲座在2021年4月15日下午召开,主题为“AI赋能智慧交通”。
讲座教师
邓富城 DOCTOR
极视角科技合伙人(浙江大学电子信息技术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并拥有5项授权专利;担任前沿技术中心负责人,在该中心负责前沿人工智能理论的应用以及大型项目中算法的落地实施;涵盖智慧交通、智能安检、智能零售及工业安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

在最近一次讲座中,邓富城博士重点介绍了两个具体的AI视觉算法应用实践案例。这些案例包括交通违法智能审核以及基于车载平台的智能交通违法行为举报系统。在每个案例中分别从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以及技术手段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针对交管部门非现场违法审核中的问题(审核量大废片率高、效率低下易误判、人工判定标准不统一),邓博士团队运用AI视觉算法开发出了一套解决方案——交通违法智能审核一体机。该系统通过算法实现废品高效精准剔除,并详细阐述了方案的技术难点及应对策略。
在车载交通违法举报案例中,在针对车载交通违法行为频发的问题的同时为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邓博士及其团队开发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详细讲解了其中涉及的AI模型设计以及算法逻辑设计等相关技术要点。

旨在让学生们通过参与智慧交通领域的项目实践,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理解AI技术在行业落地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EXTREME VISION
在校企合作方面, 极视角充分发挥企业生态平台的优势, 采用项目实训.科研课题.学术活动等多种形式与高校深化合作关系, 组织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AI算法竞赛, 吸引了来自众多高校的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 为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研究院打造了一个人工智能教学与应用的学习实践平台, 实现了数据标注.算法训练.算法部署管理等功能.
以极视角构建的"极市"开发者生态系统不仅为视觉设计师提供了开发平台以及工具,并且创建了一个信息交流和学习社群。基于此平台设计者能够通过社群协作实现各类算法方案。这一创新模式已成功吸引了超过15万名专业人才,并覆盖多所知名高校。未来将持续致力于国家战略布局, 促进人工智能教育实践, 共同培养具备"算法理论"+"工程应用"双重能力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