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
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展现出卓越性能,在单秒时间内即可完成1206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任务。该系统在综合技术水平方面位居世界前列,并成功跻身全球领先水平。这一成就充分证明了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能力制造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根据国际TOP500组织的数据,在最新发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天河一号"系统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并位列亚洲首位,这一佳绩实至名归
2、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正式建成
位于今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 ice 盖高度集中的A区 ice sphere上建成的中国昆仑站将成为观测 station。
设立该站点后,
我国将在 Antarctic 内陆系统性地开展 多学科 研究工作,
涵盖 冰川学 、 天文学 、 地质学 、 地球物理学 、 大气科学 和 空间物理学 等领域。
中国昆仑站的成功着陆标志着人类 Antarctic 科考迈出了新的一步,
这一举措也被视为 是我国探索 Antarctica 秘密的重要贡献。
3、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建成
我国目前最大规模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正式建成投用,总投资额达到约12亿元人民币。该设施的能量排名世界第四,其性能位居世界前列,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项目国际评估会议上,多位国际权威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光源的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堪称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自试开放以来,光源已成功运行7条光束线及配套实验站,并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
4、量子计算研究获重大突破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杜江峰负责的研究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仁保合作,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固态体系实验证明了最优动力学解耦,并显著延长了电子自旋相干时间。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29日的《自然》杂志上,并受到同期《新闻与展望》栏目评述文章的高度评价:Their work not only achieves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solid-state physics but also paves the way toward advancing quantum computing.
5、甲型H1N1流感疫苗全球首次获批生产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于9月3日正式获批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发的有效药品批准文号
6、iPS细胞的全能性被首次证明
7月23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曾凡一领导的研究团队完成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完全由iPS细胞培养出活体小鼠,其中一些小鼠已发育成熟并成功繁育后代,这一成果充分证明了iPS细胞确实具备真正的全能性。这项研究显著推动了iPS细胞领域的进展,是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我国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7、研制出大容量钠硫储能电池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市电力公司达成合作后,成功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50Ah钠硫储能单体电池。此成就使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大容量钠硫单体电池核心技术的国家。目前该研究所已建立2兆瓦级大容量钠硫单体电池中试生产线。
8、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带羽毛恐龙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课题组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开展研究并取得重要发现:该 team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a remarkably early fossilized dinosaur with feathers, designated as "Heronian noden." This specimen, dating back approximately 16 million years, predates the earliest known theropod dinosaur "Ziyuan龙" by about 20 million to 30 million years and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the study of avian origins compared to previously identified birds. The discovery was promptly published in《Nature》, marking a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 in palaeontology and opening new avenues f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to the evolution of birds.
9、成功实现太阳能冶炼高纯硅
我国第一根太阳能冶炼的单晶硅由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陈应天等专家制成,这标志着我国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方法使得高效低成本生产高纯度单晶硅成为可能,并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后发现这一多晶硅达到几乎无杂质(仅1×1{e}^{-5}\%)。新方法进一步将提纯能耗从20伏特到4伏特每公斤范围降至3到4伏特每公斤水平,并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公斤从4到8美元降至2美元),同时环保性能卓越
注:改写说明
10、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功实现工业化示范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与江苏丹化集团、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协作研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研发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技术创新成果——"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即"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目前,在内蒙古通辽市正在进行该技术的全球首套年产能20万吨的工业应用示范项目施工建设,在未来将逐步取代部分进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