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教程(七)- 蜂鸣器
发布时间
阅读量:
阅读量
1 项目分析
- 利用P2.3引脚输出电平变化,控制蜂鸣器的鸣叫。
2 技术准备
1 蜂鸣器介绍
其中一类蜂鸣器采用带有绿色的电路板,并不使用电路板而是以黑胶封闭的另一种蜂鸣器被称为有源蜂鸣器

有Source和无Source蜂鸣器 * 这里的"Source"并非指电源供应。而是用于产生振动的振荡器。即其内部配置有振荡电路因此通电后即可发出声音。
- 而无电源型蜂鸣器不具备振荡电路因此若采用直流供电的方式则无法使其发声。
若要使其发出声音则需输入特定频率(通常在1.5-5kHz范围内)的脉冲信号。
相比于无Source蜂鸣器而言有Source型装置由于内部配置了多个振荡电路其价格相对较高
原理
无源蜂鸣器:方波信号输入谐振装置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

有源蜂鸣器会产生声音信号,在经由振荡系统和放大取样电路处理直流电源输入后,在谐振装置的作用下

无源蜂鸣器的优点
1.
便宜
2.
通过调整设置值可以控制蜂鸣器的音调并使其呈现出多样化的音色与音调组合;通过调节输出电平的高低以及电平占空比的变化则可以调控蜂鸣器声音的大小(对于有源型设备而言其内部参数已固定无法直接更改)
3.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同时与LED复用一个控制口的有源蜂鸣器的优点在于便于程序控制.
蜂鸣器驱动电路 * 因为蜂鸣器的工作电流较大程度上超过了单片机I/O口的能力范围, 因此需要配置放大电路进行控制. 通常会选择三极管作为放大元件来实现电流增强的功能.
蜂鸣器软件设计方法 * IO口电平取反方法:对I/O口的电平进行一次翻转操作后,在当蜂鸣器不再需要发出声音时置其为高电平时完成操作即可。
2 蜂鸣器电路

3 三极管
介绍
是一种半导体装置用于电流控制。它将微弱电信号放大为幅值较大的电信号,并可作为无触点开关使用。
分类:根据 PN 结排列
* NPN 型
* PNP 型
NPN型

PNP型

理解

注意

应用


3 项目实现
实验:蜂鸣器报警
/*************************************************** *实验名:流水灯报警
*实验效果:程序烧录进去后蜂鸣器配合流水灯发出声音
*************************************************/
c
软件设计
对于IO口的电平取反操作,在蜂鸣器不再发出声音时将其置为高电平
程序实现
#include "reg52.h"
#define on 0
#define off 1
sbit fm = P2^3;
void delay();
void main()
{
while(1)
{
fm = on; // P2^3 = 0,蜂鸣器响
delay();
fm = off;
delay();
}
}
// 延迟函数
void delay()
{
unsigned int i, j;
for(i=0; i<183; i++)
{
for(j=0; j<1000;j++);
}
}
c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