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2023年汽车智能座舱十大发展趋势

阅读量:

智能座舱内功能的不断拓展将导致车内数据运算量显著提升,并可能成为中高端SUV的核心创新方向;盖世汽车预测数据显示,在未来四年内,随着智能化需求的持续增长。

拓尔微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实力抓住机遇布局高性能车规半导体芯片方案:包括直流有刷马达驱动、步进马达驱动、栅极驱动等技术以及充电协议、高效率Buck &BuckBoost及车用DC/DC等方案,并为其提供汽车前装市场以及特定应用领域中的高性能解决方案

如下是行业权威媒体电子发烧友提炼的“2023年智能座舱的十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舱驾融合更加彻底

当前,在智能座舱领域与其他汽车功能领域之间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融合趋势,在这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舱驾融合

舱驾融合的概念即是将两个独立的功能模块进行整合优化。从硬件层面来看,
即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将原本分离的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控制单元转化为一个高度集成化的整体,
使得由单一计算系统支撑的两部分功能能够实现协同工作。值得注意的是,
在现有的舱驾融合系统中,
尽管整体架构有所优化,
但两部分仍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
尤其是在算力系统的构建上,
它们依然是由多颗高性能芯片协同工作的核心模块。

到2023年为止,在未来的一年内产业界将逐步打破两个系统之间的技术壁垒,并采取整体化的战略来进行系统规划工作。与目前每一颗SoC芯片仍需独立采用各自独立的外围电路设计不同,在这种新型体系中不再单独采用各自独立的外围电路设计

趋势二:高通8295密集上车

2023年,在这一背景下包括纯粹的智能座舱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舱驾融合都依赖于更高性能芯片的支持。搭载着配备有高通8295芯片的车子将会在这一年密集上市。

8295是一款由高通推出的第四代汽车数字座舱平台,其核心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卓越的使用体验,同时兼顾安全、舒适和可靠性的性能.该芯片采用先进的五纳米工艺制造,NPU计算能力达到30TOPS(十万亿次/秒),相当于苹果A15芯片计算能力的一倍半.此外,该平台支持集成C-V2X技术的高通骁龙汽车型式级移动通信系统,可实现无缝流媒体传输.OTA升级功能以及数千兆比特级上传与下载所需高速带宽.

该芯片已在我发布之初就被提前公布。首辆量产车型可视为开篇之作。配备全新数字座舱的技术方案则计划于2023年推出。

趋势三:Mini LED将带动屏幕升级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在经历了初步推广后,
到2023年,
Mini LED技术将在智能座舱领域迎来真正的突破与发展。
这一技术的全面普及,
将显著提升汽车显示设备的整体性能,
并为后续智能化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

奔驰Vision EQXX展示了Mini LED技术的独特魅力,在车内配备了全球首款横跨A柱的曲面车载显示屏。该车采用了一体化设计技术,在完全无缝连接的基础上实现了超薄一体化效果,并将仪表盘、中控屏与副驾驶娱乐系统完美融合在一起。

趋势四:多元化的人机交互

在目前的车内智能系统中,相对而言较为智能化的交互方式主要通过语音指令来实现。尽管受到智能语音交互深度与广度方面的限制,这也使得大多数乘客受限于语音控制的功能,如收听音乐、调出导航信息等。

然而,在当今智能座舱领域中各类功能都非常丰富,并且这些新增功能大多与驾驶安全紧密相连。如果这些新增的功能仅采用按钮来进行操作,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汽车座舱设计变得狭隘起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多模态的人机交互将成为2023年智能座舱行业竞争的重点所在。在此过程中中,在语音交互之外还将会融入指纹识别、手势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以及唇语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此基础之上丰富车机的操作方式和控制手段。

显然,在产业界而言,引入更加多元化的互动手段确实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一项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技术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即确定哪些核心功能与哪些互动元素应当深度融合以实现最佳的人机协作效果。如果不加以妥善规划,则可能会陷入过度集成的误区:引入越多的互动元素反而会削弱消费者的认知体验——让他们觉得智能座舱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智能化水平

趋势五:DMS系统逐渐成为标配

在欧洲已有一套明确的法规体系。其中由E-NCAP主导实施的相关规定包括将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DMS)纳入新车安全性评估体系,并将其纳入新车安全性认证评估范围。此外,在欧盟范围内实施的一系列新规定指出:自2022年7月起,在欧洲生产的车辆均需配备疲劳驾驶和分心监测装置;并要求所有注册于欧盟的车辆自2024年起配备这种功能

在当前国内市场环境下,在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下,在这一技术方向上已达成普遍共识,在这一领域内已形成统一的方向性意见。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历来重视安全性,并非偶然现象;而且会迅速跟进这一技术的发展需求。因此,在2023年消费者购买的新车上会有新增的安全保障配置以防范危险驾驶行为的风险

趋势六:软件安全会成为新的宣传点

近期蔚来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这一事件凸显了随着智能汽车功能日益复杂化,在车内的用户敏感信息正逐渐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之一。在智能化驾驶舱中,在语音交互技术与摄像头监控系统的存在下,许多原本属于用户的隐私性信息都可能面临被非法获取的风险。

此外,在现代汽车领域中,“域控制”的理念促使企业格外注重软件与硬件之间的解耦。这种设计理念使得主机厂有能力将软件功能的升级过程与其车型的整体迭代分开处理。这也意味着软件升级不仅成为一个新的盈利模式,并且能够持续创造长期的价值。就用户而言,在这一变化背景下会逐渐关注其使用的便利性和智能化程度。然而,在蔚来事件的发生背景下,则引发了用户的关注点转向信息安全方面的需求提升。特别是在车辆安全防护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车企能在这一领域展现自己的技术优势,则有可能进一步巩固自身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趋势七:更加丰富的AR/VR功能

智能座舱领域目前已经开始关注AR技术的应用前景,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方案分别是A-R HUD以及基于合作模式开发出的"Nreal AR智能座舱"方案。

在AR-HUD领域方面,在2023年随着技术的进步 AR-HUD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并非仅限于高端车型市场 AR-HUD将在车机系统中增添更多实用功能 例如仪表盘上原有的数据如轮胎压力 燃油情况及续航里程等 将通过AR HUD实现更加直观的数据展示 此外 AR-HUD将与摄像头系统协同工作 增添诸如限速提示和车道指示等实用信息

在AR智能座舱领域,在2023年依然是娱乐性应用的核心方向。数据显示结果表明,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日活跃用户群体中平均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天的停车时长约为一个半小时左右这一时间段对于人车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蔚来车主群体的反馈调查显示, 目前车主对于座舱内AR观影体验的评价较为不错,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致力于丰富内容并优化用户体验

智能座舱对VR技术的应用也可被视为智能座舱元宇宙概念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则是指车载VR眼镜与电影及游戏内容相结合的整体应用模式。随着NIO Air Glasses AR眼镜的成功发布或推出,预计未来几年内有多家车企会尝试采用或探索这一全新的虚拟现实驾驶体验模式。

趋势八:系统高度定制化

随着智能座舱的功能日益丰富和完善,在智能化进程中,使用体验将逐步趋近于智能手机。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手机领域,统一的软件架构为不同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化内容定制。

在2023年推出的新一代汽车智能座舱中,配备了能够识别不同座位乘客身份的一摄像头系统,并根据座位位置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

而伴随着智能座舱定制功能优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并且同时车机内容实现了充分扩展,在车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构建车云结合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一。随着云端平台的支持与引入,在智能座舱领域中取消了对物理环境限制的影响。

趋势九:空气净化系统大升级

在2022年即将到来之际,在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迎来全面解除措施的情况下;由于新冠病毒迅速传播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而智能化的车内舱室设计也将体现出这些改进效果

预计到2023年,会有更多车辆搭载N95级空气净化系统,并增添负离子净化功能.这些设备能够有效过滤病毒、细菌、异味及微粒颗粒,为车内乘客提供了更为安全舒适的呼吸环境.实际上,目前已有车型实现了这一配置,例如东风风行最新推出的风行雷霆纯电SUV.该车配备了先进的座舱微气候管理系统AQS空气质量管理模块,具备自动空气净化、空气自干燥等功能,显著提升了车内空气质量.

趋势十:跨界融合打造更智能的座舱

随着智能座舱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阶段,各汽车制造商均认识到若继续采取各自为政的发展策略,则将陷入产业困境。

可以说,在2023年科技公司的与车企的深度合作中……

值得强调的是华为,在2023年问界车型不再是你展示鸿蒙座舱的主要途径

总结

尽管国产智能座舱芯片主要分布于中端及低端市场。然而,在市场需求持续推动下,国产智能座舱芯片已进入技术快速发展阶段,未来随着智能座舱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方案在全球市场上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potentialsubstantial development in China's solutions in the global market.

拓尔微 将致力于践行"关注客户的压力与挑战,并提供高质量的芯片解决方案及服务"这一使命方针,并致力于协助客户规避"芯片短缺"所带来的困境。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