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二模板

阅读量:

本软件工程实验报告二《软件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写》围绕软件可行性分析的撰写展开,主要从编写目的与背景出发,详细阐述了所建议开发系统的前提条件与技术要求。报告涵盖了对现有系统的全面分析与现有工作负荷的评估,并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以满足目标需求。此外,还对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进行了简要说明,并通过投资及效益分析明确了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则从法律与使用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最终结论为项目具备开展基础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二

软件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写

目录

附件一、可行性研究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2.2目标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2.5评价尺度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3.2工作负荷

3.3费用开支

3.4人员

3.5设备

3.6局限性

4所建议的系统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3改进之处

4.4影响

4.5局限性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6投资及效益分析

6.1支出

6.2收益

6.3收益/投资比

6.4投资回收周期

6.5敏感性分析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8结论


实验目的

1.熟悉可行性分析方法,加深对软件工程概念的理解;

熟练掌握"软件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相关内容、书写的规范及操作要点,并透彻了解其工作内容及实施步骤;

3.掌握软件可行性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选题目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具体的可行性分析;

熟悉并遵循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撰写规范和流程,在所选课题题目下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撰写工作。

**、**实验步骤

按照附件一,撰写所选题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实验总结

附件一、可行性研究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1. 建议设计的软件系统名称;
  2. 本项目的任务由提出者制定目标方向和方向性问题,由开发者负责实现,由用户负责应用,并由计算平台完成具体运行;
  3. 软件系统主要与外部系统和机构实现交互和数据传输,并根据需求动态调整功能模块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1. 该项目的规划方案或合同文件包括上级单位发出的批件。
  2. 这些属于本项目中已经发布的相关文件。
  3. 在各处引用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其中涉及的相关技术规范。

请包括这些文档的标题、编号、发布日期及发布机构信息,并简要说明这些文档来源的相关信息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阐述开展可行性研究所需的基础条件,并列举其必要前提包括项目需求、目标设定、假设基础以及实施限制等关键要素。

2.1要求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的基本要求,如:

该系统具备丰富多样的功能特性;其性能指标表现优异;支持多种类型的输出结果包括报告文件和其他数据;详细描述它们的属性如用途频率接口及目标群体;同时对系统的输入要求进行了全面阐述;涉及数据来源类型数量组织形式及提供的频率;采用图形化方式展示基础的数据流和处理流程并配合详细的说明;确保信息安全要求得到充分满足;能够与其他关键系统建立良好的关联关系;规定了从设计到部署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

2.2目标

说明所建议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如:

  1. 人力费用与设备费用均实现降低;
  2. 整体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3. 技术管控能力及产能水平均得到加强;
  4. 管理服务信息进行了优化,并实现了能力提升;
  5. 自动化决策系统经过优化后性能更加卓越;
  6. 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改善,并进一步提高至最高水平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说明对这项开发中给出的条件、假定和所受到的限制,如:

  1. 系统最低运行预期寿命;
  2. 系统方案对比分析所需的时间间隔;
  3. 经费与投资来源及使用范围的详细界定;以及投资预算与资源分配的具体限制;
  4.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执行标准的明确要求;
  5. 硬件配置需求与性能标准的具体要求;软件平台兼容性及功能需求的详细规定;以及开发环境的技术规范与资源限制;
  6. 可获取的数据源及资源库的详细范围;
  7. 系统上线时间的最大截止日期。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阐述这项可行性研究的实施流程,并详细说明系统将采用哪些评估标准来验证其有效性与可靠性。摘要部分需重点介绍所采用的核心方法和策略体系:包括调查分析、加权评估以及模型构建等基础步骤,并结合基准点设定与仿真模拟来全面检验系统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2.5评价尺度

阐述在评估系统时所采用的主要标准, 包括成本高低, 各功能的重要性排序, 开发所需的时间长短, 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的难易程度等关键指标。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在当前语境中所指的现有系统即为已投入实际应用的系统集合。这些系统的具体类型多样且涵盖范围广,在本研究中涉及的主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系统、机械装置以及人工智能相关装置。

深入剖析现有系统的功能特性,旨在更深入地阐述开发新系统或优化现有功能模块的必要性。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阐述现有系统的处理过程及数据流动情况的核心内容。这些流程可通过图表形式如流程图来呈现,并进行详细说明。

3.2工作负荷

列出现有系统所承担的工作及工作量。

3.3费用开支

详细列出所有相关费用项目及其细节, 包括但不限于人力成本、设备维护费、办公场地租金、技术支持服务费及原材料采购支出, 并计算汇总形成总运营支出数据

3.4人员

列出为了现有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所需要的人员的专业技术类别和数量。

3.5设备

列出现有系统所使用的各种设备。

3.6局限性

指出本系统的主要缺陷, 包括如处理时间未能及时满足需求, 应对不够迅速, 数据存储容量有限, 处理能力有待提升等表现. 这些局限性表明, 当前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仍然无法有效解决当前挑战.

4所建议的系统

本章将用来说明所建议系统的目标和要求将如何被满足。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对建议系统的整体进行概述,并阐述第2章所列各项要求的具体实现路径;同时详细阐述采用的基本方法及其理论支撑。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给出所建议系统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3改进之处

按2.2条中列出的目标,逐项说明所建议系统相对于现存系统具有的改进。

4.4影响

说明在建立所建议系统时,预期将带来的影响,包括:

4.4.1对设备的影响

说明新提出的设备要求及对现存系统中尚可使用的设备须作出的修改。

4.4.2对软件的影响

阐述现有应用与支持软件能够与建议系统相兼容,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补充。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详细规定为搭建和运营所建议的系统所需的基础条件。这些基础条件包括:用户单位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技术水平等各项具体要求。

4.4.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说明所建议系统对运行过程的影响,如:

  1. 用户的操作规范;
  2. 运行中心的作业规范;
  3. 运行中心与用户的交互流程;
  4. 数据来源的处理流程;
  5. 数据入系统的步骤说明;
  6. 关于数据存储的规定以及相关的备份策略;
  7. 报告生成后的处理流程包括生成内容、格式规范以及发布渠道;
  8. 系统故障时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措施。

4.4.5对开发的影响

说明对开发的影响,如:

  1. 用户需进行的工作以保障所建议系统的构建工作;
  2. 构成一个数据库所需的数据要素;
  3. 用于测试与验证所建议系统的计算机资源;
  4. 涵盖保密性与安全性要求。

4.4.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说明对建筑物改造的要求及对环境设施的要求。

4.4.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为了实现所建议系统的开发及持续运营支持所需经费预算的详细阐述

4.5局限性

说明所建议系统尚存在的局限性以及这些问题未能消除的原因。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本节应说明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如:

就目前所限定的条件而言, 本系统的目标功能能否实现?基于现有技术手段的应用情况如何?就开发人员数量与质量的标准提出具体要求, 并探讨这些标准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就本系统开发任务而言, 在规定的时间框架内是否能够完成?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简述考察过的各方面的系统方案情况——包括自行开发和可在国内外商店直接采购的产品。若无可供选择的方案,则无需提及。

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参照第4章的提纲,说明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并说明它未被选中的理由。

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按类似5.1条的方式说明第2个乃至第n个可选择的系统方案。

......

6投资及效益分析

6.1支出

对于所选方案的详细阐述,请说明其涉及的总成本。特别地,在现有运营的现有系统情况下,请涵盖该系统的持续运营所需的资金投入。

6.1.1基本建设投资

包括采购、开发和安装下列各项所需的费用,如:

  1. 建筑设施配置;
  2. ADP系统及其配套硬件配置;
  3. 数据通讯系统及网络传输技术应用;
  4. 环境监测与保护系统组件;
  5. 安全管理系统及保密技术集成;
  6. ADP操作系统的相关软硬件及应用支持;
  7.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及其功能模块

6.1.2其他一次性支出

包括下列各项所需的费用,如:

  1. 研究(需求之探究及设计之考察);
  2. 开发计划与测量基准之规划;
  3. 数据库之系统构建;
  4. ADP软件之迁移转换;
  5. 检查费用及技术管理成本;
  6. 培训费、交通补贴费及开发安装人员所需一次性支出;
  7. 人员退休及调动相关费用等。

6.1.3非一次性支出

统计在该系统寿命期内分月、分季度、分年度的各项运行维护费用,并列出这些费用的具体内容。

  1. 设备相关的租用费及日常 upkeep;
  2. 软件相关的租用费及日常 upkeep;
  3. 数据通讯领域的租用费及日常 upkeep;
  4. 员工薪酬及奖金;
  5. 房屋及场地使用的相关支出;
  6. 公共设施使用的相关支出;
  7. 安全信息相关的支出;
  8. 其他常规性开销等。

6.2收益

在所选方案下,阐述其实质即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节省开支成本、降低操作失误率、提升效率水平以及优化管理流程。

6.2.1一次性收益

阐述其一次性收益可用人民币金额具体表征时,则需指出该笔收益可依据数据处理、用户划分以及管理与支持类别分别进行分类描述。

  1. 开支缩减涉及优化后系统运行带来的成本降低。具体包括减少了资源需求、提升了效率、改进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实现了可监控性以及优化软件与数据压缩技术等措施。
  2. 价值增升带来了应用系统提升引发的成本效益增加。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率和管理/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错误率下降等方面。
  3. 其他收入包括出售多余设备所得等。

6.2.2非一次性收益

在系统生命期内由于运行所导致的结果中所产生的按月及按年以人民币计费的形式实现的收益,并包含节省开支以及避免相关费用等方面的内容。

6.2.3不可定量的收益

逐一列举所有无法直接以人民币计量的各项收益指标,并具体说明各项指标改善的具体内容:例如服务效率的提升、风险降低的具体原因(如操作失误)、信息获取水平的进步以及企业形象优化等实例。对于难以准确量化的潜在收益,则需采用估算方法进行预测(包括最优与最差情景下的数值估算)。

6.3收益/投资比

求出整个系统生命期的收益/投资比值。

6.4投资回收周期

求出收益的累计数开始超过支出的累计数的时间。

6.5敏感性分析

sensitive analysis refers to an assessment of how sensitive a project's outcomes are to variations in key parameters such as system lifespan, workload levels, task types, task mix, processing speed requirements, and equipment and software configurations. It estimates the range within which these variables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sts and revenues. Decisions based on sensitivity analysis are generally more reliable than decisions made using a single criterion.

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本章用来说明对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包括: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在法律领域中存在诸多可行性的挑战,在合同履行、专利保护和版权维护等方面尤其需要注意。对于软件开发人员而言,存在风险必须加以重视并深入研究。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在分析用户单位的行政管理与工作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时,在评估员工素质时也需要考虑能否适用该软件系统以及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各项条件。

8结论

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时,必须有一个研究的结论。结论可以是:

  1. 能够马上开展;
  2. 必须等到相关资源到位后方可启动;
  3. 应先对开发目标作出相应调整后方可开展;
  4. 无法实施或无需实施(如技术尚不成熟、经济上效益不佳等情况)。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