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sat8卫星数据产品介绍
Landsat 8卫星作为系列中的第八颗卫星,在2013年2月11日借助Atlas-V 401火箭成功升空。该平台主要搭载了两组科学仪器:可操作陆地成像仪(OLI)和热红外传感器(TIRS)。这些设备分别以30米的空间分辨率(包括可见光RGB、近红外NIR和短波近红外SWIR)提供定期监测;热红外传感器则在更高分辨率(约100米)下进行观测;而全色成像系统则在约15米的空间分辨率下工作。这些技术手段使得Landsat 8卫星能够持续对全球陆地实施定期监测和详细观察,并广泛应用于环境变化监测、灾害评估以及生态研究。

Landsat 8 传感器体现了技术的进步。O LI陆地成像仪采用由 NASA 实验卫星 EO-1 上运行的飞行式传感器展示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前代 Landsat 传感器。O LI 是一种推扫装置,配备了四个望远镜和 12位灰度量化级(bit)。O LI 的设计周期为 5 年。如图所示,对比分析了 O LI 光谱波段与 Landsat 7 ETM+(增强型专题制图仪)所涵盖的波段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 Landsat 7 ETM+, O LI 新增了两个光谱带:一个专门用于卷云探测 (Band9),另一个用于沿海地区观测 (Band1)。相比之下,Landsat 8 TIRS 热红外传感器将原有的热红外波段 B6 分割为 B10 和 B11,从而提升了对热红外信息的感受能力及精确程度;与此同时,由于分辨率相互制约,TIRS 的空间分辨率达到60米的基础上下降至100米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has produced three distinct data categories from the Landsat 8 satellite imagery. These include categories such as T1, which meet geometric and radiometric quality standards; T2, which does not meet the initial quality criteria; and RT, representing real-time data.
T1级别的数据属于Landsat 8遥感产品中的顶级质量标准系列之一,在时间序列分析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系列中的T1级别采用高精度几何校正(即L1TP)处理的Level-1产品,在辐射特性上经过严格表征,并实现了不同landsat传感器间的相互标定工作。基于整个数据集的一致性校正过程确保了各T1 landsat产品的地理一致性,并且所有产品均可在预设的空间误差范围内保持一致定位精度。
在处理过程中无法达到T1标准的场景会被分派至T2阶段。其中涉及经过系统地形(L1GT)和系统(L1GS)处理的情况,并包括因云量庞大、地面控制不足及其它原因导致无法满足T1规格的所有L1TP情形。
RT数据即采用预设星历、起始缓冲模式参数以及起始TIRS视线模型参数等多方面因素计算后生成的数据;经过清晰星历、最新的缓冲模式参数以及准确的TIRS参数等多方面因素计算后的实时卫星影像则将被归类为T1或T2类型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