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探索AI原生应用领域函数调用的无限可能

阅读量:

探索AI原生应用领域函数调用的无限可能

关键词:AI原生应用、函数调用、大语言模型(LLM)、工具调用、多模态交互、智能代理、API集成

摘要:在AI原生应用时代,大语言模型(LLM)不再是“孤立的思考者”,而是通过“函数调用”与外部工具深度协作的“万能管家”。本文将从生活场景出发,用“智能助手订旅行”的故事串联核心概念,逐步拆解函数调用的技术原理、实现方式与应用场景,最后展望其在多模态交互、自主智能体等领域的无限可能。无论你是开发者、产品经理,还是AI爱好者,都能通过本文理解:为什么函数调用是AI原生应用的“神经中枢”,以及如何用它创造更智能的未来。


背景介绍

目的和范围

随着GPT-4、 Claude 3等大语言模型(LLM)的爆发,AI应用正在从“传统代码驱动”转向“LLM+工具”的“AI原生”模式。本文聚焦其中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函数调用 (Function Calling),探讨它如何让LLM从“能聊天的机器人”进化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智能体”。我们将覆盖技术原理、代码实现、真实案例及未来趋势,帮助读者掌握AI原生应用的核心设计思路。

预期读者

  • 开发者:想了解如何用函数调用连接LLM与现有系统;
  • 产品经理:想设计更智能的AI应用功能;
  • AI爱好者:想理解“AI如何真正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

文档结构概述

本文将按照“故事引入→概念解释→技术原理→实战案例→应用场景→未来展望”的逻辑展开。通过“智能旅行助手”的案例贯穿全文,让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可感知、可操作。

术语表

核心术语定义
  • AI原生应用 :以LLM为核心决策引擎,通过调用外部工具(函数)完成复杂任务的应用形态(区别于传统“代码写死逻辑”的应用);
  • 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ing) :LLM根据用户需求,主动生成“工具调用指令”(如API请求参数),并将工具返回结果整合为最终回答的过程;
  • 工具(Tool) :外部可调用的功能模块(如天气API、数据库查询接口、图像生成模型等)。
相关概念解释
  • LLM(大语言模型) :能理解自然语言、生成文本的AI模型(如GPT-4、Llama 3);
  • 上下文(Context) :LLM处理任务时依赖的“记忆”(包括用户输入、历史对话、工具返回结果等);
  • 多模态 :支持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输入输出形式的交互能力。

核心概念与联系

故事引入:智能助手的“万能工具箱”

假设你计划下周去三亚旅行,对智能助手说:“帮我查下三亚明天的天气,顺便订一张后天从上海到三亚的经济舱机票,再生成一份3天的旅行攻略。”

如果是传统聊天机器人,可能只会回复:“已记录您的需求”,但AI原生应用的智能助手会这样操作:

  1. 判断需求 :需要“天气查询”“机票预订”“攻略生成”三个工具;
  2. 调用工具 :先调用天气API获取三亚明天的气温和降雨概率;
  3. 传递结果 :用天气数据作为参考,调用机票平台API查询合适航班;
  4. 整合输出 :最后调用“旅行攻略生成”工具,结合天气和航班信息,输出定制化攻略。

这个过程中,智能助手的“核心技能”就是函数调用 ——它像一个“万能管家”,知道何时需要用什么工具,如何调用工具,以及如何把工具的结果“翻译”成用户能理解的答案。

核心概念解释(像给小学生讲故事一样)

核心概念一:AI原生应用

AI原生应用就像“以LLM为大脑的智能体”。传统应用像“按剧本演戏的演员”(代码写死逻辑),而AI原生应用像“能随机应变的主持人”(LLM根据用户需求动态调用工具)。比如,传统旅行APP会让你自己点“查天气”“订机票”“看攻略”三个按钮,而AI原生应用只需要你说一句话,它就会自动协调所有功能。

核心概念二:函数调用

函数调用是LLM的“工具调用说明书”。想象你有一个会说话的“魔法盒子”(LLM),盒子里有很多“工具卡”(函数),每张卡上写着“能做什么”(函数描述)和“需要什么信息”(参数)。当你说“我需要查天气”,盒子会看哪张工具卡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天气查询函数”),然后生成“需要城市=三亚,日期=明天”的参数(填工具卡的“信息栏”),最后把工具卡和参数一起寄给“工具库”(外部API),拿到结果后再告诉你。

核心概念三:LLM的工具调用能力

LLM的工具调用能力就像“学习使用工具的智慧”。最初的LLM像刚上小学的小朋友,只能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已知知识);后来通过“训练”(模型微调或提示工程),它学会了“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查字典”(调用工具)。现在的LLM甚至能“判断什么时候需要查字典”(主动决定是否调用工具),“查哪本字典”(选择合适的工具),“怎么查”(生成正确参数)。

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比喻)

  • AI原生应用 vs 函数调用 :AI原生应用是“智能餐厅”,函数调用是“传菜员”。餐厅的核心是“大厨”(LLM),但光有大厨做不出完整的套餐,需要传菜员把凉菜、热菜、甜品(不同工具的结果)端到桌上(整合给用户)。
  • LLM vs 函数调用 :LLM是“小队长”,函数调用是“队员的联系方式”。小队长(LLM)接到任务(用户需求)后,通过队员的联系方式(函数调用)喊来“天气队员”“机票队员”“攻略队员”帮忙,最后把大家的成果汇总成答案。
  • 函数调用 vs 工具 :函数调用是“翻译官”,工具是“外国专家”。用户的需求是中文(自然语言),外国专家(工具)只懂“编程语言”(API参数),翻译官(函数调用)负责把中文需求翻译成专家能懂的指令,再把专家的回答翻译回中文。

核心概念原理和架构的文本示意图

AI原生应用的函数调用流程可概括为:
用户需求 → LLM理解需求 → 判断是否需要工具 → 选择工具并生成调用参数 → 调用工具获取结果 → LLM整合结果生成最终回答 → 输出给用户

Mermaid 流程图

用户输入需求

LLM理解需求

是否需要调用工具?

选择合适工具

直接生成回答

生成工具调用参数

调用工具获取结果

LLM整合结果

输出最终回答


核心算法原理 & 具体操作步骤

函数调用的核心是“让LLM学会‘何时调用工具’‘调用哪个工具’‘如何生成参数’”。这依赖于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模型微调(Fine-tuning),其中最常用的是OpenAI提出的“函数调用API”(已集成到GPT-3.5 Turbo和GPT-4中)。

技术原理:LLM如何“学会”调用函数?

LLM本质是“概率预测模型”,它通过训练数据学习“看到某种输入时,输出什么最合理”。为了让它学会调用函数,我们需要:

  1. 告诉LLM“有哪些工具可用” (函数描述);
  2. 告诉LLM“什么时候应该用工具” (比如“用户问实时信息时用工具”);
  3. 告诉LLM“如何生成正确的调用参数” (比如“查天气需要城市和日期”)。

这些信息通过**函数描述(Function Schema)**传递给LLM,函数描述通常包括:

  • name:工具名称(如get_weather);
  • description:工具功能描述(如“获取指定城市指定日期的天气信息”);
  • parameters:工具需要的参数(如city(字符串,城市名)、date(字符串,日期,格式YYYY-MM-DD))。

具体操作步骤(以OpenAI函数调用API为例)

假设我们要开发一个“智能旅行助手”,需要调用get_weather(查天气)和search_flights(查机票)两个工具。步骤如下:

1. 定义函数描述(告诉LLM有哪些工具)
复制代码
    functions = [
    {
        "name": "get_weather",
        "description": "获取指定城市指定日期的天气信息(气温、降雨概率)",
        "parameters": {
            "type": "object",
            "properties": {
                "city": {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需要查询天气的城市名称(如:三亚)"
                },
                "date": {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需要查询天气的日期(格式:YYYY-MM-DD,如:2024-08-10)"
                }
            },
            "required": ["city", "date"]  # 必填参数
        }
    },
    {
        "name": "search_flights",
        "description": "查询指定出发地、目的地、日期的经济舱机票信息(航班号、价格、起飞时间)",
        "parameters": {
            "type": "object",
            "properties": {
                "departure": {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出发城市(如:上海)"
                },
                "destination": {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目的地城市(如:三亚)"
                },
                "date": {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出发日期(格式:YYYY-MM-DD,如:2024-08-11)"
                }
            },
            "required": ["departure", "destination", "date"]
        }
    }
    ]
    
    
    python
    
    
![](https://ad.itadn.com/c/weblog/blog-img/images/2025-08-19/0eSU9lpEXxd6M31m7cYLWnTskZaI.png)
2. 将函数描述和用户需求一起传给LLM(让LLM决定是否调用工具)

用户输入:“帮我查下三亚明天的天气,顺便订一张后天从上海到三亚的经济舱机票。”
调用OpenAI API时,设置function_call="auto"(让LLM自动决定是否调用工具):

复制代码
    import openai
    
    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3.5-turbo-0613",  # 支持函数调用的模型版本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帮我查下三亚明天的天气,顺便订一张后天从上海到三亚的经济舱机票。"}],
    functions=functions,  # 传递函数描述
    function_call="auto"  # 自动选择是否调用函数
    )
    
    
    python
    
    
3. 解析LLM的输出(获取调用指令)

LLM会返回一个包含function_call字段的响应,指示需要调用哪个工具及参数:

复制代码
    {
      "choices": [{
    "message": {
      "role": "assistant",
      "content": null,  # 内容为空,因为要调用工具
      "function_call": {
        "name": "get_weather",
        "arguments": '{"city": "三亚", "date": "2024-08-10"}'  # 自动生成的参数
      }
    }
      }]
    }
    
    
    json
![](https://ad.itadn.com/c/weblog/blog-img/images/2025-08-19/Z2pe56dw7zKBtbLiTcCqlO4Ha3fA.png)
4. 调用工具并获取结果(与外部系统交互)

根据function_callnamearguments,调用实际的天气API:

复制代码
    import requests
    
    def get_weather(city, date):
    # 假设这是一个真实的天气API调用
    weather_api_url = "https://api.weather.com/query"
    response = requests.get(weather_api_url, params={"city": city, "date": date})
    return response.json()  # 假设返回 {"temp": 28, "rain_prob": 30}
    
    
    python
    
    
5. 将工具结果返回给LLM(让LLM整合答案)

将工具返回的结果作为新的“消息”传给LLM,LLM会结合原始需求和工具结果生成最终回答:

复制代码
    # 获取天气结果
    weather_result = get_weather(city="三亚", date="2024-08-10")
    
    # 再次调用API,将工具结果告诉LLM
    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3.5-turbo-0613",
    messages=[
        {"role": "user", "content": "帮我查下三亚明天的天气,顺便订一张后天从上海到三亚的经济舱机票。"},
        {"role": "assistant", "content": null, "function_call": {"name": "get_weather", "arguments": '{"city": "三亚", "date": "2024-08-10"}'}},
        {"role": "function", "name": "get_weather", "content": json.dumps(weather_result)}  # 工具返回结果
    ],
    functions=functions,
    function_call="auto"
    )
    
    
    python
    
    
![](https://ad.itadn.com/c/weblog/blog-img/images/2025-08-19/PtDM9kl3dI7Oo68evGaERJzQC5hT.png)
6. 重复直到LLM生成最终回答(可能需要多次调用工具)

如果用户需求涉及多个工具(如同时需要天气和机票),LLM会分步骤调用:先调用get_weather,再调用search_flights,最后整合所有结果生成回答。


数学模型和公式 & 详细讲解 & 举例说明

LLM的函数调用决策本质是概率预测问题 。模型会计算“生成函数调用指令”的概率是否高于“直接生成回答”的概率。

假设LLM的输出空间包括:

  • 直接回答的文本(概率为P_{text});
  • 调用工具A的指令(概率为P_{toolA});
  • 调用工具B的指令(概率为P_{toolB})。

LLM会选择概率最高的选项。例如,当用户问“北京明天的气温是多少”,由于LLM的知识截止到训练数据(可能没有实时天气),P_{toolA}(调用天气工具)会远高于P_{text}(直接回答),因此模型会生成工具调用指令。

用公式表示:
\text{选择的操作} = \arg\max(P_{text}, P_{tool1}, P_{tool2}, ..., P_{tooln})

举例
假设用户问“今天上海的PM2.5是多少”,LLM的知识中没有今天的实时数据,因此:

  • P_{text}(直接回答)≈ 0.1(可能说“我不清楚”);
  • P_{tool}(调用空气质量API)≈ 0.9(模型知道需要工具)。

因此,模型会选择调用工具。


项目实战:智能旅行助手的代码实现

开发环境搭建

  • 工具 :Python 3.8+、OpenAI Python库(openai)、requests库(调用外部API);
  • 账号 :OpenAI API Key(需申请);
  • 外部服务 :模拟的天气API和机票API(实际开发中可替换为真实API,如心知天气、飞常准等)。

源代码详细实现和代码解读

以下是简化版“智能旅行助手”的代码,实现“查天气→查机票→生成攻略”的完整流程:

复制代码
    import openai
    import json
    import requests
    
    # 配置OpenAI API Key(需替换为你的Key)
    openai.api_key = "sk-你的API Key"
    
    # 定义工具函数(模拟外部API)
    def get_weather(city, date):
    """模拟获取天气信息的API"""
    return {"temp": 28, "rain_prob": 30, "description": "晴转多云"}
    
    def search_flights(departure, destination, date):
    """模拟查询机票的API"""
    return [
        {"flight_number": "CA1234", "price": 1200, "departure_time": "08:00"},
        {"flight_number": "MU5678", "price": 1000, "departure_time": "10:30"}
    ]
    
    def generate_travel_guide(weather, flights):
    """模拟生成旅行攻略的工具"""
    return f"""三亚3天旅行攻略(参考天气:{weather['description']},气温{weather['temp']}℃;推荐航班:{flights[0]['flight_number']},8点出发最省时):
    Day1:亚龙湾沙滩(天气晴好,适合海边活动);
    Day2:南山文化旅游区(上午出发,避免中午太热);
    Day3:三亚湾夜市(晚上凉爽,体验当地美食)。"""
    
    # 定义函数描述(告诉LLM有哪些工具可用)
    functions = [
    {
        "name": "get_weather",
        "description": "获取指定城市指定日期的天气信息(气温、降雨概率、天气描述)",
        "parameters": {
            "type": "object",
            "properties": {
                "city":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城市名称,如:三亚"},
                "date":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日期,格式YYYY-MM-DD,如:2024-08-10"}
            },
            "required": ["city", "date"]
        }
    },
    {
        "name": "search_flights",
        "description": "查询指定出发地、目的地、日期的经济舱机票信息(航班号、价格、起飞时间)",
        "parameters": {
            "type": "object",
            "properties": {
                "departure":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出发城市,如:上海"},
                "destination":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目的地城市,如:三亚"},
                "date": {"type": "string", "description": "出发日期,格式YYYY-MM-DD,如:2024-08-11"}
            },
            "required": ["departure", "destination", "date"]
        }
    },
    {
        "name": "generate_travel_guide",
        "description": "根据天气和机票信息生成3天旅行攻略",
        "parameters": {
            "type": "object",
            "properties": {
                "weather": {"type": "object", "description": "get_weather返回的天气信息"},
                "flights": {"type": "array", "description": "search_flights返回的机票列表"}
            },
            "required": ["weather", "flights"]
        }
    }
    ]
    
    def run_agent(user_query):
    """主函数:智能旅行助手"""
    messages = [{"role": "user", "content": user_query}]
    
    while True:
        # 调用LLM,传入函数描述
        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3.5-turbo-0613",
            messages=messages,
            functions=functions,
            function_call="auto"
        )
        
        response_message = response.choices[0].message
        
        # 如果LLM返回了函数调用指令
        if response_message.get("function_call"):
            function_name = response_message.function_call["name"]
            arguments = json.loads(response_message.function_call["arguments"])
            
            # 调用对应的工具函数
            if function_name == "get_weather":
                function_response = get_weather(
                    city=arguments.get("city"),
                    date=arguments.get("date")
                )
            elif function_name == "search_flights":
                function_response = search_flights(
                    departure=arguments.get("departure"),
                    destination=arguments.get("destination"),
                    date=arguments.get("date")
                )
            elif function_name == "generate_travel_guide":
                function_response = generate_travel_guide(
                    weather=arguments.get("weather"),
                    flights=arguments.get("flights")
                )
            else:
                function_response = {"error": "未知工具"}
            
            # 将工具调用记录和结果添加到对话历史
            messages.append(response_message)  # LLM的函数调用指令
            messages.append({
                "role": "function",
                "name": function_name,
                "content": json.dumps(function_response)
            })  # 工具返回的结果
        else:
            # LLM生成了最终回答,结束循环
            break
    
    return response_message["content"]
    
    # 测试:用户输入需求
    user_query = "帮我查下三亚2024-08-10的天气,订一张2024-08-11从上海到三亚的经济舱机票,然后生成一份3天的旅行攻略。"
    result = run_agent(user_query)
    print(result)
    
    
    python
    
    
![](https://ad.itadn.com/c/weblog/blog-img/images/2025-08-19/9KBEDXcTVY7hkSMPHw0zLmedOlu2.png)

代码解读与分析

  • 函数描述(functions) :定义了LLM能调用的三个工具,每个工具的“功能”和“需要的参数”被清晰描述,LLM通过这些信息判断何时调用、如何调用;
  • 主循环(run_agent) :模拟LLM与工具的多次交互——可能先调用get_weather,再调用search_flights,最后调用generate_travel_guide,直到生成最终回答;
  • 消息历史(messages) :记录对话上下文,包括用户需求、LLM的工具调用指令、工具返回结果,确保LLM能“记住”整个过程。

这段代码,LLM会自动协调三个工具,最终输出类似这样的回答:

“三亚2024-08-10的天气是晴转多云,气温28℃,降雨概率30%;2024-08-11从上海到三亚的经济舱机票推荐CA1234航班(8:00出发,价格1200元)。以下是为您生成的3天旅行攻略:Day1… Day2… Day3…”


实际应用场景

函数调用让AI原生应用从“聊天玩具”变成“生产力工具”,以下是几个典型场景:

1. 智能客服:多系统整合的“问题解决者”

传统客服系统只能回答预设问题,而AI原生客服通过函数调用可连接CRM系统(查用户订单)、售后系统(处理退货)、物流系统(查快递状态),用户说“我的订单12345还没收到”,客服能自动:

  • 调用CRM系统获取订单详情;
  • 调用物流系统查快递位置;
  • 调用售后系统判断是否需要补发;
  • 最终输出:“您的快递已到上海分拨中心,预计明天送达,如有延迟可申请优先处理。”

2. 数据分析:自动生成“报告+洞察”的分析师

企业用户说“分析Q2销售额下降的原因”,AI原生应用可调用:

  • 数据库查询函数(获取Q2销售数据);
  • 图表生成函数(绘制销售额趋势图);
  • 归因分析函数(关联天气、促销活动等外部数据);
  • 最终输出:“Q2销售额下降15%,主要因6月暴雨影响线下门店(调用天气数据),建议7月增加线上促销(调用历史促销效果数据)。”

3. 多模态创作:“文字+图像+语音”的全能作者

用户说“写一个关于太空探险的儿童故事,配一张宇宙飞船的插图,再用中文和英文朗读”,AI原生应用可调用:

  • 文本生成函数(写故事);
  • 图像生成函数(用DALL·E 3画宇宙飞船);
  • 语音合成函数(用Azure TTS生成中英语音);
  • 最终输出:包含文字、图片、音频的交互式故事包。

4. 企业流程自动化:跨部门协作的“智能助理”

企业员工说“帮我发起从北京到深圳的出差申请”,AI原生应用可调用:

  • 日历函数(查员工空闲时间);
  • 审批流函数(触发财务、HR审批);
  • 酒店预订函数(根据预算订酒店);
  • 机票函数(同步订机票);
  • 最终自动完成“时间确认→审批→预订”全流程。

工具和资源推荐

1. 函数调用核心工具

  • OpenAI API :最成熟的函数调用支持(GPT-3.5 Turbo-0613及以上模型);
  • LangChain :开源框架,提供ToolLLMChain等组件,简化函数调用的流程管理;
  • AutoGPT :基于函数调用的自主智能体框架,支持自动规划多步骤任务。

2. 外部工具集成资源

  • APIs.guru :聚合全球5000+ API的目录(如天气、金融、物流API);
  • Zapier :低代码平台,可快速连接常见SaaS工具(如Google Calendar、Salesforce);
  • Postman :API开发工具,支持测试和调试函数调用的参数。

3. 学习资料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趋势1:多模态函数调用

未来的LLM不仅能调用文本API,还能调用图像生成(如DALL·E)、语音识别(如Whisper)、3D模型生成(如Shap-E)等多模态工具。例如,用户说“画一张‘未来城市’的概念图,并用语音描述它的设计理念”,LLM会先调用图像生成工具,再调用语音合成工具,最终输出“图+语音”的回答。

趋势2:自主智能体(Autonomous Agents)

函数调用将推动AI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规划”。例如,一个“家庭智能体”会自动:

  • 调用日历工具查用户明天的日程;
  • 调用天气工具预测降雨;
  • 调用智能家居工具提醒关窗;
  • 调用外卖工具推荐雨天午餐。

这类智能体不需要用户主动提问,而是像“管家”一样提前解决问题。

趋势3:动态函数发现

目前函数调用需要开发者“预先定义工具列表”,未来LLM可能通过“工具发现”自动学习新工具。例如,当用户提到“我需要用新的项目管理工具Jira”,LLM能自动分析Jira的API文档,生成对应的函数描述,并学会调用它。

挑战1:上下文管理

LLM的上下文长度有限(如GPT-4最多8192 token),当调用多个工具时,历史消息会占用大量上下文,可能导致“遗忘”关键信息。未来需要更高效的“上下文压缩”或“外部记忆存储”(如向量数据库)。

挑战2:可靠性与错误处理

工具调用可能失败(如API超时、参数错误),LLM需要学会“重试”“调整参数”或“向用户询问更多信息”。例如,调用天气API失败时,LLM应回复:“天气查询暂时出错,您可以告诉我具体想知道气温还是降雨概率,我帮您重新查询。”

挑战3:多工具协同的复杂性

复杂任务可能需要调用10+工具(如“策划一场婚礼”需要查场地、订酒店、找摄影师、算预算等),LLM需要学会“任务分解”(先订场地再找酒店)、“依赖管理”(场地的位置影响酒店选择)、“冲突解决”(预算超支时调整方案)。


总结:学到了什么?

核心概念回顾

  • AI原生应用 :以LLM为核心,通过函数调用连接外部工具的智能应用;
  • 函数调用 :LLM主动生成工具调用指令并整合结果的过程;
  • LLM的工具调用能力 :通过函数描述“告诉”LLM工具信息,模型通过概率预测决定是否调用工具。

概念关系回顾

  • LLM是“决策者”,函数调用是“执行器”,AI原生应用是“整体系统”;
  • 三者协作完成“用户需求→理解→工具调用→结果整合→输出”的完整流程。

思考题:动动小脑筋

生活场景题 :假设你要开发一个“智能厨房助手”,用户说“我想做番茄炒蛋,但不知道需要多少鸡蛋和番茄,也不知道步骤”。你会设计哪些工具(函数)供LLM调用?函数描述应该怎么写?

技术优化题 :如果LLM调用工具时生成了错误的参数(比如把“上海”写成“上嗨”),你会如何设计“错误处理逻辑”?是让LLM自动修正,还是提示用户确认?

未来想象题 :如果LLM能调用“情感识别工具”(检测用户语气是否生气)和“情绪安抚工具”(生成安慰的话),你认为这会如何改变客服、教育等领域的交互方式?


附录:常见问题与解答

Q:函数调用和传统API调用有什么区别?
A:传统API调用是“开发者写死代码”(比如weather_api.get(city="三亚")),而函数调用是“LLM动态决定是否调用、调用哪个API、生成什么参数”。LLM能根据用户的自然语言需求,自动匹配最合适的API,就像“会思考的API调用器”。

Q:LLM会无限循环调用工具吗?
A:可能!比如用户问“今天的天气如何”,LLM调用天气API后,可能错误地认为需要再次调用(比如参数错误)。解决方法是:

  • 限制工具调用次数(如最多调用3次);
  • 在函数描述中明确“工具返回结果已足够”;
  • 让LLM在生成工具调用前“检查是否已有足够信息”。

Q:函数调用需要很高的技术门槛吗?
A:对于开发者,使用OpenAI、LangChain等工具可快速实现;对于非开发者,未来可能出现“低代码函数调用平台”,通过拖拽工具卡片(函数)和填写描述,就能让LLM学会调用自定义工具。


扩展阅读 & 参考资料

  1. OpenAI官方博客:《Function calling and other tools》(2023)
  2. 论文:《Toolformer: Language Models Can Teach Themselves to Use Tools》(2023)
  3. LangChain文档:《Agents: Using Tools》(2024)
  4. 知乎专栏:《AI原生应用设计:从函数调用到自主智能体》(2024)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